刘恩俊
摘 要: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使得初中美术课程的教学地位逐渐重要,因为学生的艺术修养、审美能力、创新能力等多种素养的提升都需要通过美术学科才能得以实现。为了最大限度地发挥初中美术课程的教学功效,教师应该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作为组织美术教学的基本目的,充分发挥初中生的想象力、创造力与艺术鉴赏能力,优化学生的综合素质。从在初中美术教学中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现实意义与具体策略两个方面入手,希望可以对新时期下初中美术教师的课程改革行为起到一定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关键词:初中美术;学生审美;能力探索;意义分析
一直以来,美术课程都是以美术知识与技能教学为主的,教师通常会按照固定框架与标准技法要求初中生展开美术模仿,导致初中生的想象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发展受限。近些年来,有科学研究调查表示,学生对美术技巧的掌握是最为熟练的,但是创造力较低,并不符合现代社会亟须创新型人才的时代背景发展需求。对此,我们需要解放学生的头脑与双手,让学生大胆说、大胆画,将美术学习看成是学生表达个人美术观点的基本行为,促使初中生在美术学习中提升自身的审美素养。当然,要想让初中美术教师切实将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落到实处,还需从本研究的现实意义出发。下面,笔者将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落实素质教育改革要求两个角度分析初中美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现实意义。
一、初中美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现实意义
1.激发学生美术学习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虽然激发学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一直是初中美术教师奋斗不息的一个教学行为,却一直没有明显成效。造成这一问题的根本原因是初中美术教师忽视了学生的美术欣赏能力与创造能力,依然没有做到发散学生思维,解放学生天性。但是,培养初中生的审美能力需要初中生自主分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与艺术价值,以学生的艺术感悟为基础。这种以学生为本的美术学习经历将大大激发初中生的美术学习兴趣,促使初中生在审美创造中主动参与美术学习,切实转变初中生的美术学习行为。同时,在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过程中,初中生还能够不断丰富自身的艺术创造经历,感受美术这一视觉艺术所带来的视觉震撼与刺激,这将对提升学生的艺术修养大有裨益。
2.落實素质教育改革要求
素质教育制订了德、智、体、美、劳共同发展、和谐并行的教学改革方针,初中美术也是在这一时代背景下得到重视与推广的。但是,素质教育下的美育教学并不仅仅是要教给学生基本的美术知识与技能手法,还要求初中生成为美术学习的主人,以培养与提升初中生的审美素养为基础。素质教育认为,只有提高了初中生的审美素养,才能保证美术教育对学生一生健康发展发挥积极作用。所以,提升初中生的审美能力,也就成为初中美术落实素质教育改革要求的基本途径。
正是因为提升初中生的审美能力对学生的健康发展影响深远,所以初中美术教师必须要落实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教学要求,根据初中生对美术作品的直观感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情感经历与人生成长剖析美术作品的视觉艺术价值,促使初中生实现长远发展。本文将从创设美术鉴赏情境、促使美术回归生活、鼓励学生质疑创新三个角度分析初中美术教师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策略。
二、初中美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有效策略
1.创设美术鉴赏情境
众所周知,人类是群居型的环境动物,会在环境的影响下产生某种社会认知与创作行为。许多人认为,初中生的一言一行都与他们自身的成长环境有关,需要初中美术教师通过美术鉴赏情境将学生与美术作品串联起来,让学生在情境引导下产生某种美术鉴赏观点。实际上,初中生以感性思维与形象思维为主,喜欢视觉化的美术艺术。但是,每一幅美术作品反映的都是特定时代的文化风俗与人情冷暖,是创作者自己的人生感悟与社会批判,如果不以情境作为引导学生鉴赏美术作品的媒介,那么初中生是很难自主突破时空限制的。所以,创设美术鉴赏情境,也是为了保证初中生美术鉴赏行为回归正途,与美术作品同思想、共呼吸的基本途径。
如在“面具的设计与制作”一课教学中,笔者便利用多媒体技术播放了我国川剧变脸表演,让学生观察了川剧脸谱的艺术价值。本班学生都被神奇的变脸艺术所吸引,而这便为学生学习面具的设计与制作做好了准备。待学生都进入到面具艺术欣赏情境之后,我便为学生展示了我国经典的面具作品,比如孙悟空、猪八戒等等,通过图文并茂的美术学习资料为学生讲解了面具文化的发展史。这些文化知识进一步提高了本班学生的课堂参与度,许多学生都明确表示要自己设计与制作精美的面具作品。然后,我便引入了“面具的设计与制作”一课知识,引导学生分析了面具的造型、色彩与材质等多种特征,希望学生可以结合个人创作理念设计优美的面具造型,选择相应的创作材质。接下来,学生便进入自主创作学习阶段。在本节课上,笔者以艺术视频与资料解释创设了美术教学情境,引导初中生从欣赏角度学习了面具文化。虽然有一部分学生一开始不能欣赏面具作品,认为部分面具造型毫无美感,但是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与面具设计理念,这些学生转变了自己的学习态度,而且还展开了大胆想象,自主展开了面具设计与创作活动。这就证明本轮美术鉴赏活动是有效的,以情境启迪了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展开了多元创作。
2.促使美术回归生活
初中生的人生经历浅薄,思维方式单一,如果美术鉴赏活动超越了学生的日常生活,那么学生则很难展开美术鉴赏。值得一提的是,艺术本无国界、地域之分,被收录在初中美术教材中的美术作品对初中生的现实生活有所启迪,需要学生继承与创新某种思想智慧。因此,初中美术教师应该促使美术教学回归生活,以现实生活引起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其深入把握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与艺术价值。在生活化教学改革过程中,初中美术教师不必拘泥于教材内容,而是应该充分利用现实生活中的美术作品开阔学生的欣赏视野,丰富学生的艺术体验经历,让每个学生都能在生活的引导下更进一步提升自己的美术欣赏水平。必要的时候,教师应该充分挖掘美术作品背后所蕴含的文化背景知识,以使学生联系自己的现实生活。
如在“传统民居的艺术魅力”一课的教学中,笔者鼓励初中生在美术学习中调查我国传统民居的造型特点与生活功用,欣赏我国古人的传统智慧。在本轮美术鉴赏活动中,学生可以自主选择调查对象,可以是本地的传统民居,也可以通过网络调查学习其他地域的传统民居。在调查中,学生应该从材质、功用、外观、结构等多个角度进行美术分析,全方位地鉴赏我国传统民居的艺术特色。为了保证初中生的实践调查效率,笔者要求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自由分成五人小组,以集体智慧与团体力量促使学生完成美术鉴赏。比如,我们班有几个学生对苗族的竹楼很有兴趣,认为竹楼这种传统民居不仅造型优美,能够满足人们的幻想,而且造价低廉,符合苗族人民聚集地盛产竹子的地域资源特征。然后,这个小组便利用网络资源了解了苗族的竹楼特色,感受了传统苗族文化的魅力。还有一部分学生在实践调查中了解到我国云南、广西等地也会自主制造竹楼,但是外部造型与功能与苗族地区的竹楼有所不同,所以他们针对不同地域的竹楼特色进行了对比分析,完善了自己的美术鉴赏经历。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我国传统的穴居很感兴趣,分析了山西穴居的造型特征与建筑优势,根据山西地区的历史发展分析了穴居在保障人们生活与安全方面的积极作用。另外,还有一部分学生对我国传统的宫殿艺术展开了艺术探索与审美鉴赏,学习了我国古人在建造宫殿时坚守的建筑理念与人文精神,等等。
3.鼓励学生质疑创新
质疑创新可谓是提升学生审美能力的终极目的,是学生形成高阶思维能力的外在表现。在现代社会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是各个国家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基本内容,也是我国实现民族复兴的基本保障。但是,影响科学技术水平的基本要素便是我国是否能够培养出创新型人才。同时,在核心素养教学中,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也是最为关键的两个思维能力,关系着初中生实现终身发展的相关问题。这就要求初中美术教师鼓励学生从多个角度思考与创作,允许学生展开天马行空的想象,以美术欣赏与创造活动提高初中生将创意落到实处的创造能力,为初中生的长远发展做好准备。
如在“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一课中,本班部分学生就“三色搭配法”进行了分析探索,学生分兩组探究了三色搭配法的正误性。进入初中教育阶段的学生对服装、时尚的兴趣很浓,让学生就自己的服装搭配理念展开辩论分析,不仅可以让学生深入学习“服装的色彩搭配”一课的美术知识,还可以改善学生的时尚态度,提升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在“三色搭配法”的创作理念中,有一部分学生认为这一服装色彩搭配是正确的,因为过多的服装色彩会给人“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感觉,无法让人找出服装搭配的重点,缺乏美感。但是,有一部分学生则认为按照“三色搭配法”搭配出来的服装整体上给人以舒适、简约之感,不会过时,但是也不会有亮点。这些学生认为,只要属于同色系衣服,色差不强烈,即便超过三种颜色,也能给人带来舒适与时尚之感。本班学生所持有的观点不同,但是每个人都能针对自己的服装色彩搭配理念提供有力的论据,还会以自己的服装色彩搭配理念设计草图,有效展示自己的创作理念与时尚态度。
总而言之,初中美术教学的目的并不仅仅是培养一批能够在未来从事美术研究工作的专业人才,还是为了让初中生通过美术学习获得终身发展所必要的美术知识、能力与价值观。所以,初中美术教师应该主动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丰富学生的审美体验,促使学生在审美活动中提高自己的艺术修养,培养学生的美术创造能力。
参考文献:
[1]李晓玲.浅谈初中美术课堂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广东蚕业,2018,52(9):40,42.
[2]李修亮.浅析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7(34):156,160.
[3]刘肃静.初中美术欣赏课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J].学周刊,2017(11):211-212.
[4]郭海凌.初中美术教学中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研究[J].教育观察(下半月),2016,5(11):108-109.
编辑 鲁翠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