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典典
前一阵子,大女儿铭铭在我跟前抱怨邻居的孩子刘欣:“每次刘欣来我们家里写作业,我就得趴在床上或地上写,她大大方方地占着我的书桌。可如果我去她家写作业,趴在床上或地上的那个人还是我。”
事情确实像铭铭说的那般,我看到过很多次。我劝她说:“忍忍吧,又不是每天都这样。如果你真的不喜歡她,以后少交往就是了。”铭铭勉强地点了点头,嘴上却说:“我所有的朋友里,就和刘欣最谈得来。”正在这时,刘欣打来电话。铭铭讪讪地接完,悄悄问我:“我现在可以出去和刘欣一起玩吗?”哎,这就是小孩子,一分钟前还在抱怨,一分钟后又欢天喜地地一起玩了。
晚上和先生谈起此事,他一听我的建议竟然是减少交往,立马更正道:“你这样子不但会把孩子教得心胸狭窄,还会让她养成爱抱怨的习惯,却没有教会她解决问题。”我有点惭愧,但还是承认先生说得对。我在和人交往时,遇到问题就是先忍让,如果忍不住,大多就会选择默默放弃和对方交往。自然,在教育下一代的时候,我不知不觉地就把它当成了原则来教导。第二天吃午饭时,我赶紧把先生的想法传递给铭铭。铭铭说:“说了也没用,她就是那样的性格。”我继续说:“你说出来叫表达需求,至于对方接不接受,那叫满足需求。你要先试着让对方知道你的需求,然后再根据对方是否满足需求来决定是不是继续做朋友。这样就算以后做不成朋友,彼此也清楚发生了什么,不会留下遗憾。”铭铭点了点头。
当天晚上刘欣又来家里写作业,铭铭真的讲了她的需求,我在厨房听得很清楚,却忍不住捏一把汗。刘欣一走,铭铭赶紧跑过来跟我说:“妈妈,你看,刘欣根本不听,还是得按照她的做法来,她还生气了。”由于悄悄听了她们的对话,我明白发生了什么,便继续说道:“铭铭,如果我是刘欣,或许也会生气的。你说话的时候要是能注意语气和措辞就好了。你一开口就说‘你要是不按我的意思来,咱们就不做朋友了,你不是表达需求,而是想吵架。”
铭铭听得似懂非懂:“那我现在应该怎么办?”我提醒她:“如果你不好意思当面说,可以写封信给刘欣,表达你的需求与想法。当然,你也得为刚才的不当语气和措辞道歉。”听了我的建议,铭铭默默地给刘欣写信去了。写完后,她还拿给我看。看她写得很诚恳,态度还不卑不亢,我十分欣慰。
一天放学,铭铭扑到我怀里开心地说:“妈妈,我进美术队了,下星期正式开始,每周二、周四画一个小时。”我惊喜之余有点不解。铭铭爱画画,一直想进学校的美术队,三年级的时候由于她太紧张没有发挥好,也就错过了。后来我一直鼓励她继续争取,她都以“没用的,人家都没有选我”为由而放弃。
“表达需求呀,妈妈。我这几天好好地画了一幅画,又拿着这幅画跟高老师说我想进美术队。没想到成了!原来这事没有想象的那么难。哦,忘了告诉你,现在我到刘欣家写作业,可以跟她一起用她的新书桌了。谢谢你,妈妈!”铭铭边说边在我脸上亲了一下。
我感慨万千,我曾经受到过不知该如何表达需求的苦,只希望铭铭以后不会遇到这样的难题。
摘自《家庭百事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