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都挺好》让“养老”再次成为热门话题。如何才能处理好工作和照顾父母之间的关系?如何才能不像剧中儿女那樣奔波劳累?养老不仅是家庭难题,也已经成为社会难题。
如今的中国已经步入老龄化社会,80后、90后肩膀上开始承担起越来越多的社会责任,不能陪在父母身边已成为常态。“养老的重负如同一座大山,死死压在每个子女尤其是独生子女的身上。”网络热帖《独生子女的沉重未来》里这样描述道。它说出了许多80后、90后的心声:第一批独生子女的父母已迈入老年,这些独生子女开始担负起沉甸甸的养老责任。
《中国青年报》曾做过一项调查:74.1%的人表示照顾父母力不从心。最怕老人生病;房贷、车贷“压力山大”;大城市生活,照料异地父母更难……不管是独生子女还是多孩子女,在现代生活的压力之下,赡养父母必定有力所不能及之处。一旦老人生病,那将是对子女精神、身体、经济、时间的四重考验。把父母送去养老院?私立的不放心,入住公立养老院,又是一件可遇不可求的事。另外,受传统观念影响,中国的老人也大都不愿意上养老院。
怎么办?生活压力这么大,谁家孩子能牺牲工作,天天陪着他们?如果有一天,父母无力相互照顾,我们愿意放弃自己的生活,每天照顾双亲吗?有人说不敢想,但真正遭遇时,相信大多数人会义无反顾地站出来。就像本期策划稿中的米娅和晓晓,都是刚步入职场打拼的年纪,面对养老的重重困难,她们用略显单薄的肩膀硬抗了起来。她们一个带着父母到广州上班,一个每周千里返乡,只为照顾生病的双亲。听起来难以置信,做起来更不容易,但她们却做到了。
还有很多人,把事业同照顾父母结合在了一起。30岁的新洲小伙余乐月薪过万,当他得知父母因苦苦支撑养鸡场累出病时,辞职回到家乡,陪父母一起养起了土鸡;“猪肉西施”张采婕本是银行职员,考虑到父母年迈,便辞职替父母卖起了猪肉;英山小伙王宇因牵挂家中出车祸致残的父亲和多病的母亲,毅然回乡当“羊倌”,如今创业、尽孝两不误。
“不要等到来不及了,不要等到没有机会了,就像所有的父母都不愿意缺席孩子的成长,我们也不应该缺席他们的衰老。”北大博士王帆的演讲《做一个怎样的子女》,感动了无数人。当你意识到,父母比任何时候都需要你,而且他们后半辈子能依赖的只有你时,又有谁不愿意适当地推掉一些工作、聚会,挤出更多的时间陪他们呢?
除了家庭养老,国家也出台了相应的养老帮扶政策,今年两会释放的民生礼包,其中就包括养老:大力发展各类像日间照料、康复护理、助行助餐等多元化社区服务;今后3~5年,普惠性养老床位将增加一百万张以上……
岁月是神偷,猝不及防就会带走我们心爱的人。人世间最大的遗憾,莫过于子欲养而亲不待,希望作为子女的我们都能不留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