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019-04-19 01:24邱思宇
成才之路 2019年9期
关键词:理论与实践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

邱思宇

摘 要: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一个重要的分支,在学生的主体性、主动性上得到了很好的体现。文章以《中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指导纲要》作为理论基础,指出研究性学习要从学生的兴趣入手确立活动的主题,要重视提出问题的方式促使课堂角色的转化,促进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更多有用的知识。

关键词:研究性学习;理论与实践;课堂教学;角色转化

中图分类号:G62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09-0015-01

研究性学习作为综合实践活动的一个分支,强调让学生根据情境,提出自己想要关注或者研究的问题,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进一步研究问题。本文提出在实践过程中可操作的一些想法和建议,以促进研究性学习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一、兴趣入手,确立主题

研究性学习没有指定的研究内容,是建立在学生已有经验的基础上进行思考和研究的,可以说生活中大大小小的现象和问题,都是研究性学习选材的点。下面,教师以几节熟悉的研究性学习课例来进行探讨。“柿子的包装”一课,将时令水果作为选材;“指尖上的安全”一课,将指纹开锁作为选材,“时间去哪儿了”一课,将一天的时间作为选材;“小鱼怎么了”一课,將养小鱼作为选材;“餐桌上的菜谱”一课,将美食活动中的两桌菜作为选材……我们可以发现,选材不受限制,是研究性学习在选题上最大的特点,这样的特点决定了研究性学习可以由任何一门课程的教师来执教。而不同学科教师也给研究性学习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因为不同学科教师的眼光是不同的,他们发现的问题是不同的,给了研究性学习更多的研究方向。

以“校园共享”的选题为例,共享这个概念其实早就生根在每个人的思想当中。在没有网络、电话时,人们通过书信共享信息、朋友之间书本相互借阅等,都是共享的形式。对于学生来说,最直接的共享就是今天我借你一支铅笔,明天你借我一块橡皮。

如今,以互联网为媒介,诞生了一种新的共享模式——共享经济。共享也开始从最初的无偿分享、信息分享,走向以获得一定报酬为目的,陌生人暂时获得物品使用权的“共享经济”。例如,马路上常见的共享单车,它就需要押金,并按时计费。而学生接触最多的就是这样的共享单车,正是他们对共享单车十分了解,研究性学习才可以以此作为选材。当教师提问学生“这些自行车和我们平时的自行车有什么不同”时,他们会滔滔不绝,各抒己见:扫码骑车,要支付押金,人人都可以骑……但是他们的认识还是零碎的,这时教师要适当进行总结,让学生对共享单车有以下认识:共享单车人人都可以骑、到处都有,是共享的;共享单车要扫码、付押金,也就是要有借有还的。

不过,针对选题的内容,教师觉得还需要思考以下几个问题:一是选题的趣味性。学生是否感兴趣,是否愿意去思考、研究。二是选题的生活化。学生是否有话可说,是否可以理解和接受。三是选题的研究性。教师是否可以利用选题延续内容,简单说就是能否研究下去。

二、角色转化,提出问题

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中指出:“要引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增强问题意识。”而提出问题是知识产生的前提,是问题意识中最开始、最重要的一个环节。研究性学习提出问题的方式有三种。

第一种,学生自主提出问题。研究性学习对于提问最高的要求是让学生能够自己提出问题,而传统的教学大多以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的方式进行,这也是研究性学习与其他学科在课堂教学中的一个极大的不同之处。想让学生自主提出问题,有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需要教师转变教育观念,需要关注和重视学生的发现和提问,需要改变传统课堂教学中过分强调组织性和有序性的倾向,给学生一定的自由度。因此,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是对教师的挑战,更是对教育的挑战。

第二种,学生能够根据教师的设计来提出问题。例如,“指尖上的安全”一课,教师让学生交流指纹门锁的安全性,并让学生感受到这项技术很安全后,用一个电影桥段展示特工用特殊的方法提取指纹打开了门锁。然后教师提问:“同学们,请说说老师心中的疑虑。”这时,学生会顺其自然地提出要研究的问题:“指纹解锁到底安全不安全?”教师重视将问题意识的培养渗透在教学中,精心设计问题情境,有利于学生发现问题并提出问题。

第三种,教师提出问题,而这些问题是建立在学生生活经验、知识基础上的问题。例如,“校园共享”一课,提出的第一个问题是:哪些东西可以在学校里共享?学生们纷纷说道:铅笔、橡皮、尺、教科书、课外书……学生们所说的共享物品都是他们的日常用品,也来源于他们的实际需要。本课提出的第二个问题是:把共享的东西直接放到学校的一个教室里,让学生自己去取、还,行不行?学生们纷纷说道:一是东西没有归类,找起来很麻烦;二是万一有学生只借不还,怎么办;三是要有标志,方便找到共享的地方和东西。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学生们都有话可说,也能在不同的回答中产生共鸣。

“最精湛的教学艺术,遵循的最高准则就是让学生提问题。”这就要求教师无论从什么角度引导学生寻找问题,都要考虑发现的问题是否有意义。因此,只有具备进一步研究价值的问题,才能让学生在探究中获得有用的知识,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参考文献:

[1]李双,朱华.论综合实践活动课程中的德育渗透[J].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5).

[2]王富荣.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途径和方法[J].小学教学参考,2018(30).

猜你喜欢
理论与实践研究性学习课堂教学
文化差异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灵活开展研究性学习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