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瑞杰
摘 要:面对基础参差不齐的学生,面对是多练还是多讲的困惑,初中物理的复习课很容易陷入知识点的简单重复或单纯的习题训练当中,为学生绘制一幅按需行动的路线图,让每位学生都主动朝着自己的最近发展区探索,定会提升复习课的课堂效率。
关键词:导学案;组中组;按需行动
常听老师们抱怨复习课效率低,要么上成新授课的重复再现,要么上成习题课。下面笔者仅就复习课课堂效率的提升问题浅谈一下个人的一些探索和认识:
一、常常面临的两大困惑
首先,由于原因种种,现如今农村初中的一个班级里,学生层次差别越来越大,特别是到了九年级。因此,对于综合性比较强的复习课,从学习目标,到学习内容,主要针对哪一部分学生设计呢?如何最大程度的解决一部分吃不饱,一部分人跟不上的现象呢?
其次,有人说,做题百道不如精研一道,所以大力反对复习时用大量的习题练习作为主要形式。也有人奉行“讲到不如练到,练到不如考到”。很显然,讲和练都是必不可少。关键课堂时间有限,如何把握方可不至于走到极端?
二、寻找能够落地的解决策略
面对这两种困惑,有不少人提出过解决方案。比如分层教学,从理论上来说,这的确是可以借鉴的一个思路。但实际运作中,在同样的一个时间段里,面对参差不齐的学生群体,纵然有各自的达成目标,但老师也是分身乏术,一张嘴难解百家愁。
于是有人提出小组合作学习,把大部分问题放在小组中解决。这的确可以解放老师,只是在实际运作中,好多学生一上来就遇到困难寻求帮助,常常会打乱整个小组的学习节奏,导致预定任务完不成。于是有人会讲:热闹闹的乱讲不如静静的独立思考来得有效。
其实,没有任何一种模式可以一下子解决所有的弊端和问题。笔者经过实践,觉得不妨在以下四个方面下下功夫:
1.编制一份有的放矢的导学案。
当下各种复习教辅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知识结构的梳理到经典习题的点拨,再到从易到难的习题搭配,执教者稍加选择就可以借用一套拿来作为师生共用的复习学案。但笔者一直坚持只有自己编制的复习学案才是最适合的。毕竟年年岁岁题虽相似,人却不同。
导学案可分为达成目标,知识点梳理,典型题目过关和当堂效果检测四部分。达成目标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具体要求,比如A层次的同学需独立完成到第几题第几问,B层次的同学能够结合点拨说出解题思路等。
对于知识点梳理和典型题目过关两部分,可提前下发给学生,旨在引导学生阅读教材相关文字及习题,记录疑难。备注栏须有思路点拨供有需要的學生参考。
2.组建一个相得益彰的组中组。
学习小组一般依据“组间同质,组内异质,优势互补”原则,以学生的学习成绩作为重要依据,根据学生的性别、性格及单科成绩等特点进行个别调整,实现人力资源的最佳组合,旨在帮助每个学生更好的进行学习。而在每个学习小组内部,笔者又会设立互助对子和帮扶对子,即同层次学生互助结对,高与中,中与高层次的学生帮扶结对,也就是所谓的“组中组”。这样分的目的是让每个人都有明确的同行者,竞争者和帮助者,以求同步有干劲,行动不盲从。
3.确定一两道需要点拨的典型题。
满堂灌不如不灌,全都讲不如不讲。因此,复习课严禁一讲到底,严禁面面俱到。笔者往往会在课前充分预设,确定一两道题目作为精讲,而每道题目确定一两点为突破口。当然,根据课堂生成,也可以临时变更。但总是把握一个原则:学生能完成的教师不代替。
4.绘制一张按需行动的路线图。
古希腊著名的哲学家柏拉图提到,强迫学习的东西是不会保存在心里的。因此,要想提升复习课的课堂效率,就要想法设法让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课堂中去。笔者就特别注意培养学生课堂上按需行动,自动化达标。
所谓按需行动,即按照自己的学习需求,向着自己的最近发展区进发。拿当堂效果检测环节来说,一开始所有学生尽自己所能独立完成预定题目。那些学困生会很快遇到障碍,这时不要立刻向帮扶者求援,而是自己翻看课本知识点或刚刚讲过的典型题做对比,或者与同样遇到障碍的互助者小声讨论,共同完成。如果还是不能解决问题,这时再向帮扶者求助。待自己问题解决后,坐回自己座位,独立整理答案,如果有时间,互助对子之间可进行互相提问讲解,背记知识点等内容。当然,假如老师事先预定的学习内容自己感觉学有余力,可以向下一层次的题目发起挑战。
而对于那些学优生来说,独立完成后互助对子间核实答案(或者老师适时出示答案),共同解惑,也可跨组完成,找老师帮忙,核对答案,整理答案,回应同学的求助,保证时间不浪费,任务不拖沓。而此间老师的角色就是穿插补缺,把控学情,掌控节奏。如此,课堂上每个人均能有条不紊,紧张有序。
苏霍姆林斯基说:“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个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自己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当我们的复习课堂,每个人都是参与者,每个头脑中都有思维在流动,那么我们的复习效率定然会有提升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