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芳
摘 要:本文简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小学语文如何培养学生独立的质疑能力,旨在促进学生智力的发展,最终实现教育目的。
关键词:质疑能力;提问;思维能力
疑是思维之火花,思维总是从发现问题开始,以解决问题告终的。教育培养跨世纪的创造型人才,必须高度重视培养学生独立的质疑能力。
一、多加鼓励,引发学生提问的愿望。
教师平时教学中可有意识地积极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活跃学生的思维。让学生明白,谁要是能解答老师和同学提出的问题,谁就是学得好;谁要是能提出问题,而且能把同学和老师问住,谁就是学得更好的。古今中外无数的事例告诉我们,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人往往闪烁着智慧的火花,牛顿发现万有引力,瓦特发明蒸汽机,都是起源于质疑。
学生开始尝试着质疑时,提出的问题少数有一定的深度,教师给予及时的表扬、鼓励,都是应该的,也是不难做到的。但这阶段学生提出的问题相当一部分的是比较幼稚或偏离教学要求的,而且常能引得哄堂大笑。这时,即使教师不责怪提问的学生,对全班学生的嗤笑置之不理,也会挫伤提问学生的自尊心。也许从此以后,这同学就会在课堂上“勉开尊口”。因此,对不善于提问的学生,教师只有真诚地鼓励,表扬他们敢于提问的一面。激起学生提问的愿望,保护他们提问的积极性。
二、有质必释,激发学生提问的兴趣
前人云: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一经老师鼓励,更愿开动脑筋,提出各种问题,不管何类问题学生都希望得到一个满意的解答。面对学生的质疑,不管通过什么途径和方法,都要使学生的求知欲望尽可能得到满足。这样,学生的质疑积极性才能保持下去,对提问产生兴趣,提问成为学生学习中必不可少的一种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备课中必须充分准备,吃透与教材密切相关的知识。如遇到学生提的偏离教材,稀奇古怪的问题,教师课后也应查找资料,寻得确切的答案,找适当时机告诉学生,切不可对学生的质疑随心所欲。
三、教给方法,培养学生提问的习惯
1.在课题的题眼处提问。
题眼是课题中的关键词,有表情达意的突出作用。例如《伟大的友谊》的“伟大”,可提问:“谁和谁的友谊是伟大的?”“为什么说是他们之间的友谊是伟大的?”提出解决这个问题,文章的中心思想,表达的情感,学生就领略无余了。还有《十里长街送总理》的“送”、《飞夺泸定桥》的“飞”、《林海》的“海”等都有深沉广博的含义,学生能抓住这些题眼来质疑、学文,就是跨出了自学的一大步。
2.在课文内容看似矛盾处提问。
有些课文内容上有些看起来似乎有“自相矛盾”的地方。其实这些正是作者着力刻画之处。引导学生在这些地方提问,并解决疑难,可以把握住文章的精髓,把文章理解得更透彻,使学生的思维得到一次一次锻炼。例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中,邱少云被熊熊烈火包围,“我”——邱少云的亲密战友,不忍眼巴巴地看着自己的战友活活的烧死,但有忍不住不看。这时为什么”透过“我”矛盾、焦急、痛苦的内心,我们感受到了邱少云严守纪律、舍身为他人的崇高精神。还有《我的伯父鲁迅先生》文中,鲁迅救助了车夫,本应感到欣慰,为什么脸上的表情变的严肃?《在仙台》中,“我”睡觉蚊虫叮咬,吃饭难以下咽,为什么却说是受到了“优待”等等。这种“自相矛盾”的文句,造成了文章的起伏跌宕。教会学生在这些地方提问有利于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课文内容的重复处提问。
不少课文,作者运用了重复的修辞手法,以强调某种感情的强烈、深沉。在這样的地方,可以引导学生提问、解决问题,使学生掌握一种提出问题,分析、解决问题的方法,来充分体验作品的感情内涵。例如《一夜的工作》中,二次发现“我看见了他一夜的工作”。可以思考:这句话二次出现有什么作用?讨论后学生知道了周总理每个夜晚都是这么工作的,作者为亲眼见到周总理一夜的工作而感到幸福、激动。《难忘的一课》、《林海》等许多课文中都有重复的语句,学生能抓住这样的句子,提问、分析、体会,就等于抓住了作者所强调的思想内涵。
4.在课文内容含蓄处提问。
课文中有许多句子含义很深,这些是我们提问、学文的难点,也是关键。《桂林山水》第四自然段,初看只是课文的一个总结,但能抓住这些句子细细体味,可知这一段写得有山有水,水中有山,山水相依,山水一体。云雾飘缈、宛若仙境的景色,读来领悟到一钟独特意境。《金色的鱼钩》、《凡卡》等末段,也都有类似情况,在这些地方学生能设问探究,对改善学生思维品质具有重要作用。
5.在课文内容的关键处提问。
所谓关键的内容,是指对全篇课文的理解有重要作用的某些词句章节。抓住这些内容设问,往往可以牵一发而动全身,对理解课文,体会感情有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养花》最后一段,可提问“为什么说'忧'和'泪'也是乐趣?"这样的问题可以引导学生联系全文理解作者所说乐趣的博大包容--赏心悦目是乐趣,多得知识是乐趣,付出辛劳是乐趣,分享成果是乐趣。当然,为心爱的东西奉献真情也是乐趣。
以上只是介绍了一些培养学生质疑能力的几个着眼点。所有这些必须在教师深钻教材、学生充分预习课文的基础下进行。为使这些转变为学生可操作的实际能力,教师在课堂上一定得细心引导,保证有时间给学生主动提问。教师教会了学生质疑问难,就是教会了学生最好的读书方法,将使他们一生受用无穷。
就学生学习一篇课文而言,是思由疑起。就“思”和“疑”的总体关系而言,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当学生的思维能力强了,他们的质疑能力也就会强,也会促使他们思维能力的进一步提高。我们必须把学生思维能力和质疑能力的培养结合起来进行,以期收到相得益彰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