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玉芬
摘 要:独生子女在对学习、劳动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以及情绪、情感等方面,的确表现出与非独生子女不同的一些心理特点,或在这些方面存在某些较为明显的缺点。可是无论哪种不良的心理品质,都绝非与独生子女有缘,是环境和教育造就了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因此,加强独生子女思想品德教育也从环境和教育抓起。
关键词:独生子女;环境教育;学校教育;自我教育
独生子女,也可以说是特殊群体,他们有的在“糖水”里长大,从小受到父母的百般呵护、溺爱、娇宠,养尊处优,一帆风顺,好比温室里的花朵,往往经受不住任何风吹雨打。因为他们在家是独一无二的,所处的环境使他们总是被关注,优先享用的那一个,所以他们无论从行动还是从思想上都带着“独一无二,说一不二”的气势,他们的意识里“分享”只不过是一种形式,更毋庸说包容,友爱,善待,这些从来都是别人给他们,他们何曾需要给予别人。有的属于“留守孩子”,父母疏于管理,耽于教育,出现情感断层,他们总是有意识的把自己置于“非常不堪”的境地,或者是捉弄、扰乱别人,以此吸引大家的注意。有的生活在单亲家庭、离异家庭,感情冷漠,人格异常,行为古怪等等。显然无论何种情况,这些独生子女都存在一些不良思想品质。通过调查表明,独生子女在对学习、劳动的态度,对自己的态度以及情绪、情感等方面,的确表现出与非独生子女不同的一些心理特点,或在这些方面存在某些较为明显的缺点。可是无论哪种不良的心理品质,都绝非与独生子女有缘,是环境和教育造就了独生子女的心理特点。因此加强独生子女思想品德教育也需从环境和教育抓起。
一、从生活环境入手,帮助家长建立正确认识
通过调查,我发现有一部分独生子女家长也了解什么是德育,但由于对孩子的溺爱,听之任之,认为孩子长大了自然就懂得了,现在无需教育。还有一部分家长根本没这些认识。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想想老师尚且不懂得又怎么可能教育孩子,因此我就从帮助家长建立、强化德育认识开始,多次组织家长听讲座,看相关的视频,讲刘海洋、马加爵及身边的一些例子,从而发现独生子女身上存在的一些明显的不良品质,以此来触动家长的认识神经,使他们认识到德育的重要性,体会德育之于人的健康成长的重要性;当家长有了认识,那么在生活中就会注意提醒孩子,就会有意识的帮助孩子建立正确的、积极向上的思想。孩子的德育也才会呈现一定的轮廓。
二、学校教育多层面,多角度展开
1.思想品德课是最好的载体。
不能为了学习而学习,而是为了成长而学,为了具备良好品质而学。因此品德课便被寄予了一种希望,承载了一份责任,要利用每一节的主题内容,并将其渗透到孩子们的生活方方面面,在孩子们的脑海里留有影像。
2.开展“学会分享”主题班会。
举例说明什么是分享,分享的好处,周围身边分享的例子,谈自己的体会,使这些独生子女感受到与人分享是一种良好的品质,是一件很幸福的事。
3.让“感恩教育”成为一种习惯。
独生子女更具备怕摔怕化的条件,而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他们早已理所当然,他们只懂得享受周围人提供的一切,他们没有想过感恩,所以开展“感恩教育”,如周末观察“妈妈的一天,了解妈妈的不易;我是妈妈的小帮手活动,替妈妈做一些力所能及的活,体会妈妈的艰辛;观看感恩的视频;通过这些活动,使这些孩子们感受生活的不易,父母的无私的爱,懂得感恩。看唐山大地震,战斗片等,使学生体会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懂得感恩。
4.文明礼貌,尊老爱幼。
独生子女大多是在娇惯下长大的,他们大部分独断专横,执拗任性,不懂得去爱别人,或者说他们不知道怎样去爱别人,因为他们习惯了被别人爱。所以要教育他们做有爱心的,讲文明,懂礼貌,尊老爱幼。
5.培养责任意识。
在班级里,有意识的让独生子女做“班务志愿者”,关窗户,拖地,擦黑板,摆桌椅,锁门等,虽然是很小的事,但足以培养一个人的责任心。并在班里定期评选出“责任标兵”,鼓励、监督他们努力发现自己,做一个能担当,富有责任感的人。
三、提高自我教育的能力
对独生子女进行教育,要充分发挥他们的自觉能动性,培养他们自我教育的能力,可从三方面入手:
1.使独生子女明确发展个性的客观标准。
要强调在集体中发展个性,要讲群体的纪律。因为个性化要产生社会价值,所以个性化不能離开集体而谈个性化。
2.使独生子女有自知之明。
除了要用恰当的表扬和批评使他们知道自己的优缺点外,还应树立榜样,通过比较让他们对自己有客观的评价。
3.加强独生子女意志的能动作用。
经常使他们体验成功,是强化自我教育动机的有效方法,同时要加强意志锻炼,并对自己的言行负责。例如:要他们根据自己的能力提出自己的学习目标,并贴在自己的书桌上时刻提醒自己也有利于形成别人对自己的监督。严于律已,不畏挫折,持之以恒,使自己的心理境界得到高度升华。
独生子女的教育越来越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而德育更是重中之重,但却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实现的,这就需要家校联合,不断发现问题,不断研究探索对策,逐个的帮助改正,逐步提高这些孩子的思想品德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