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舞蹈是形体语言的艺术,它既能表现情感的内容和强度又能反映生活的审美属性,是表达人类永恒追求的艺术载体,是艺术领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门类。完整的艺术离不开舞蹈,完整的艺术教育同样不能缺少舞蹈。在音乐教学过程中适当的渗透舞蹈元素有利于学生更好的感知音乐要素、加深对音乐作品的理解与感悟、丰富内心的情感体验,培养创新意识与创新能力,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及综合素质的培养有着重要意义。笔者作为中学的一名音乐青年教师,在借鉴专家、学者们优秀的理论研究成果基础上,探索与设计现行初中音乐教材与舞蹈元素相融合的具体案例,并在课堂实践中,检验此研究是否能在初中音乐课堂中实行
关键词:初中音乐;舞蹈元素;扭秧歌
舞蹈元素既反映了丰富的情感内容,也是人们审美的具体表现,人们从古至今一直在用舞蹈来表达艺术,因此在完整的艺术教育中也离不开舞蹈。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就需要将舞蹈元素渗透到其中,提升学生对音乐的理解水平,学生内心中细腻的情感也会被激发出来。我国的基础艺术教育还尚未将舞蹈课设置为必修课,将舞蹈元素有效的融入初中音乐课堂,一方面不仅弥补了我国基础艺术教育对于舞蹈课的缺失,更有助于提升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和教学质量,在一定程度上对初中音乐课的教学改革起到了非常积极的作用。因此,在初中音乐课中适当的融入舞蹈元素教学,就有着极大的价值与意义。
一、舞蹈元素和音乐教学结合的情感性
在教学中,试图通过音乐教学将学生的情感激发出来,通过音乐来调动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积极情感。但是由于目前初中教學对音乐教学不重视,因此学生在学习音乐的时候也是采取一种应付的态度,因此对音乐中情感的体会就不深。而将舞蹈元素借鉴到音乐教学中,学生就可以通过视觉刺激来增强对音乐的体会,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舞蹈讲解的时候,不应该过分强调舞蹈专业性技巧,而是应该帮助学生分析舞蹈中所表达的情感,音乐和舞蹈对情感的表达应该是相辅相成,这样才能够加深对音乐情感的深层体会。
比如在学习苏少版初中音乐九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国威国魂”这部分内容的时候,教师在教学生唱《中国人民解放军军歌》、《十送红军》、《游击队歌》等这些歌曲的时候,教师还可以将一些经典的舞蹈引入到课堂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肢体来体会音乐中所表达的那种中国人民解放军不屈不挠的精神,尤其是对一些抗战题材的音乐进行欣赏的时候,舞蹈会将学生带回到曾经的那个岁月,用自己的舞蹈来表达自己对解放军的那种敬爱。这种对传统的认同感是目前初中学生所缺失的,因此教师就需要不断探索音乐和舞蹈的结合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舞蹈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学生感受到舞蹈所带来的魅力后,在以后进行音乐学习的时候,就能够自己来进行舞蹈创作。
二、舞蹈元素和音乐教学结合的参与性
舞蹈教学实践性较强,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就需要让学生参与到舞蹈表演中,在音乐和动作的配合中,学生的身心才能够和音乐连接在一起,学生才更容易感受到音乐中所表现的美感。而且初中学生都好玩爱动,因此在学习音乐的时候,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将音乐通过舞蹈的形式表现出来,学生在舞蹈中就会去体会音乐的音调和表达的内涵,学生的节奏感也能够快速提升,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身心发展。
比如在学习苏教版初中音乐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花季如歌》这部分内容的时候,这部分内容主要就是让学生通过音乐来体会自己所处的年纪的美好。许多学生在初中学习阶段,由于学习压力以及生理、心理等多方面的变化,每天都会怀着一种沉闷的心情,此时就需要通过音乐和舞蹈来对学生的身心进行调节,通过一些积极向上的歌曲和舞蹈来增强学生对音乐的体会。比如教师就可以让学生对《I believe》来进行舞蹈表演,这首音乐的节奏感比较强,学生在听的时候,内心中就会充满一种力量,初中学生也喜欢蹦蹦跳跳的舞蹈,因此在学习的过程中都能够积极参与到其中,学生就会理解歌词多表达的含义,以后在进行学习和生活的时候,就会怀着一种积极向上的态度。
三、舞蹈元素和音乐教学结合的创造性
初中音乐的学习过程中,许多音乐是没有具体的舞蹈形式的,这就需要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和学生对舞蹈进行创作,主要就是教师对学生进行引导,让学生自己来进行创作,由于音乐的多义性和朦胧性,不同学生在进行动作创作的时候都会表现出不同的特点,此时教师要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创造力,让学生按照自己对音乐的理解来进行创作,学生在创作的时候就会将自己的想象力、思维力、感觉以及直觉调动起来,创作出富有魅力的作品。但是,由于初中许多学生对舞蹈的理解不足,因此,在创作的时候就存在着一些局限,这就需要在教师的带领下来对音乐作品的内涵进行体会,这样在进行舞蹈创作的时候才能够表达出音乐作品的真正内涵。教师可以对学生播放一些舞蹈视频,让学生体会别人在进行舞蹈创作的时候是如何来进行的,在面对不同的音乐的时候,通过学生的舞蹈创作能够增强音乐的美。
比如在进行苏少版七年级下册“第五单元—希望的田野”这课内容进行学习的时候,教师就需要让学生自己来进行舞蹈创作,学生在进行舞蹈创作的时候,首先是要对这课的内容进行了解。目前许多初中生由于长期在学校环境中,因此对田野生活就存在着一种向往,在进行舞蹈创作的时候,学生心中的激情就被调动起来。为了使得创作出来的舞蹈更具有新颖性,教师就可以让学生自己到田野里面进行参观,来看看田野里面的人和事是如何来进生活的。比如田野里面飘逸的柳条,跳跃的兔子,起舞的蝴蝶、耕种的农民以及在一旁默默吃草的老黄牛等,学生看到这些生动物体的时候,就能够将自己心中的舞蹈热情激发出来,然后在对《在希望的田野上》这首歌进行创作的时候,学生会结合自己亲身体会来进行创作,会将蝴蝶、兔子等动物的姿势结合到舞蹈中,这就加深了对音乐的了解,学生的创新精神也得到了提升。
四、音乐与舞蹈的关系
音乐是一种“以声表情”的听觉艺术,是人们表达、寄托、抒发内心情感和反映现实生活的重要手段,是可以不依附与其他任何表现形式而独立存在的艺术语言。它抽象、不具体,虽不能将客观事物以形象化的方式呈现出来,但它却能用自己独特的声音作为艺术表现手段再现客观生活、反应客观现实,是蕴含着人们万缕千丝情感因素的宣泄工具,是通过旋律、节奏、和声让人感受美、体验美、表达美,进而达到情感抒发和升华的最直接方式。因此,音乐具有很强的感情表现力,同时它也是有目的有内涵的。而舞蹈作为人类历史上最古老的艺术之一,是在一定的时间、空间里经过提炼、组织、艺术加工以人体动作的律动为主要表现手段,运用节奏、表情、造型等要素创造形象、反映生活、表现情感的一种有形而无声的视觉艺术。在我国传统文化中舞蹈与音乐都是两门最为古老的艺术,从二者的起源上看它们几乎是同时产生的,都是起源于劳动。劳动促进了人类的产生,也产生和促进了包括音乐与舞蹈在内的人类艺术活动。在原始社会生产力极其低下和生活环境极其恶劣的情况下,原始居民靠信奉神灵、图腾来保佑他们祥和、安宁的生活。因此,每逢重大祭祀节日他们都会聚居在一起跳起祭祀舞蹈,用肢体来表达对祖先、神灵的敬畏。而伴随这些舞蹈动作产生的是利用手中石头、木棍敲击发出的有规律、有音调的声响就是节奏鲜明的音乐节拍。所以从二者的历史起源上讲,可认为自舞蹈产生的那一刻起,音乐也就应运而生了。
五、结语
音乐和舞蹈一直都是相伴相随的,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应该将二者结合起来,学生将自己的肢体表达和音乐结合起来,就能够深刻体会到音乐中所表达的情感,在不断的舞蹈训练中,学生在看到自己喜欢的音乐的时候,就能够主动来进行创作,学生的创新能力也会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陈琪,刘儒德.教育心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5
[2]吕艺生.舞蹈教育学[M].上海:上海音乐出版社,2015
[3]内贝特﹒雷默.音乐教育的哲学[M].北京:人民音乐出版社,2014
欧小云 身份证号:4501111988120218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