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秀红
内容摘要:供给侧结构改革背景下,物流产业发展处于转型升级阶段,要转变传统粗放式发展模式。随着全球对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重视度不断提升,发展绿色经济成为重要任务。现阶段,我国物流产业存在着监管约束不严、基础设施薄弱、技术支撑动力不足以及缺乏绿色经济发展意识、缺乏产业规划指导思想等问题。绿色经济视角下,物流产业融合模式的提出,旨在通过构建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社会这一指导思想,基于绿色经济与绿色流通理论,为我国物流产业转型升级提供参考,通过强化基础设施建设与发展,强化技术革新与人才引进等方式,以绿色发展为指导,强化物流产业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推动力。
关键词:绿色经济 物流产业 融合发展
中图分类号:F252 文献标识码:A
绿色经济与物流产业融合概述
(一)绿色经济概念及其特征
英国经济学家皮尔斯在《绿色经济蓝皮书》(1989年版)首次提出“绿色经济”一词,他在书中写道,“经济发展必须是自然环境和人类自身可以承受的,不会因盲目追求生产增长而造成社会分裂和生态危机,不会因自然资源耗竭而使经济无法持续发展。因此,绿色经济是从社会及其生态条件出发,以求建立一种可承受的经济”。二十一世纪以来,绿色发展在经济活动中频繁出现,包括绿色技术、绿色投资、绿色能源、绿色消费及绿色生态环保、生态资源配置等。人类一切行为的内在动力其实就是利益,作为人类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路径,绿色发展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发展关系认识的结晶,是对自然利益与人类利益的深刻认识。然而多年来我国经济发展始终处于资源环境约束状态下,无论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还是传统经济理论,都忽视了环境对经济发展的约束作用,忽略了自然资源的重要价值。客观而言,探究绿色经济可以在理论上揭示经济发展规模与环境、资源承载的关系,有助于寻求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从宏观角度提出有效的政策管理措施。
经济新常态背景下,传统经济发展模式面临着极大困境,人力成本增加、资源环境枯竭,难以保持经济可持续发展,阻碍了市场经济的良好发展态势。国家与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与动力,取决于能源资源消费结构,更取决于经济发展模式。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将传统经济产业作为基础,实现经济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发展,即绿色经济发展模式,其本质在于兼顾生态保护与人类长久发展。作为一种依附型知识经济模式,绿色经济需要透过高新技术推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等多环节的绿色化发展。绿色发展视域下的内在要求与丰富内涵,在于保护生态环境推动可持续发展。客观而言,绿色发展的形式多样化,要减少资源消耗,要减少排放,要促进低碳发展,要促进资源循环发展,要维护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可持续发展等。从本质上而言,绿色发展的关键问题就是人与自然的矛盾,其根本在于发挥比较优势,着眼于创新驱动与绿色发展新动能,优化产业结构,塑造区域发展新格局。
客观而言,绿色经济存在以下四大特征:以人为本的发展原则,其目标是实现经济与环境的协调发展;以实现生态环境保护为原则,保护生态环境与资源的持久性,推动经济可持续发展;将高层次社会进步作为发展目标,将人类发展、资源保护与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作为共同进步目标;注重经济发展效率。绿色经济的实现,将是政府、市场、技术与文化等诸多要素的共同成果。
(二)物流产业融合模式
所谓物流产业融合,即物流产业系统内各个子系统之间,物流产业与其他产业系统之间的融合。当前物流产业融合模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一是物流信息技术与物流产业融合,即以GPS、移动通信技术、仓储管理技术以及物质采购管理与电子数据交换技术、射频技术和条形码技术等为代表的信息基础,融入物流产业中。例如射频技术的应用就有助于提高物流在仓储运输过程中的效率,有助于实现货物跟踪和信息共享,可实现物流供应链管理。在物流信息技术应用下,能够让仓储业、运输业和邮政业等边界不断模糊,有助于物流产业融合。二是物流产业管理政策法规与物流产业融合。现阶段我国还没有专门的物流产业管理部门,物流产业始终处于多部门协调管理状态,虽然相关政策法规不断完善,但是依然需要综合多种政策措施,才能够推动物流产业融合发展。三是跨产业战略联盟、并购和虚拟产业联盟等物流产业融合模式。通过产业并购与战略联盟等方式,物流企业可以实现全球化发展,进行海陆空运输、仓储、报关与信息管理等,利用较高的物流效率实现物流产业的良好发展。通过虚拟联盟等方式,有助于打破核心竞争力与資源限制,让原本独立和单一的物流企业实现规模化、集群化发展,进而实现物流产业融合发展。
绿色经济视角下物流产业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一)绿色经济视角下物流产业发展现状
随着现代物流技术的不断进步,物流业开始向第一、第二产业渗透,并不断强化流通供应链的整体性。在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背景下,物流产业的发展在影响我国经济上所表现出来的作用日益明显。历经改革开放以及加入世贸组织后的快速发展,我国物流产业实现了从无到有再到快速发展的状态。2000-2015年,我国物流产业产值从30782.1亿元增长到102984.4亿元,累计增长了72202.3亿元,累计增长率为234.56%;我国营业额在1亿元以上的物流企业数量从175家增长到276家,累计增长了101家,累计增长率为57.71%。根据交通部发布的数据显示,当前我国物流领域总共有374架各类货机,其中有198架货机的航线位于东部地区,有112家货机的航线位于中部地区,而仅有64架货机的航线位于西部地区。2015年物流企业新增基础设施投入中有82.1%集中在中西部地区。而根据中国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物流产业产值中有43.7%是由东部地区创造的,而中西部地区分别创造了物流产业总值的32.6%与23.7%。
在环保的社会呼声不断高涨的背景下,我国物流企业也进行了一定的技术改进,从而提升低碳发展能力。当前我国物流配送企业在低碳发展上所进行的努力主要包括以下方面:淘汰部分高能耗的运输与仓储工具,加大物流配送企业信息化管理水平,提高运输工具满载率。近年来我国物流配送企业每百公里与每万元产值的碳排放量整体呈现波动下降趋势。在降低碳排放上,我国物流配送企业做出了较大努力,但物流配送企业碳排放的降低速度较慢,说明其进行的低碳发展改革还有进一步提升空间,物流配送企业还有必要在降低碳排放上做出更大努力。
(二)绿色经济视角下物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是政策法规体系有待完善。现阶段我国物流产业发展进程中,以治理环境污染的法律法规还有待完善,在具体落实过程中,需要相关部门的政策落实到位。尤其是在经济欠发达地区,物流企业更要遵循绿色经济发展要求,革新监管机制,完善政策体系,给物流企业提供激励机制,促进企业的绿色化、融合化发展,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提高物流效率。
二是基础设施落后,技术支撑力不足。我国大型物流基础设施建设不完善,使得产品无法在一个大市场中进行规模化交易和配送。根据相关部门统计,我国鲜果类产品在流通环节上的损失率在25%以上,我国每年因运输而造成的农产品损失高达4万吨,在农产品总成本上,物流成本则占据其中的35%左右。我国与发达国家在物流效率上存在明显差异,我国一般产品在运输过程中产生的成本是国外的2倍,而损耗率上也达到了2.5倍。在农产品运输成本上,我国更是达到了45%。互联网+、大数据与云平台等现代物流技术,在我国物流产业发展中还处于初级阶段,诸多信息化技术在应用方面也存在一系列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是产业结构问题突出。其具体表现为:区域结构性矛盾、供应链结构性矛盾与产业结构性矛盾三大方面。一方面在产业结构上,“小、散、乱、弱”现象问题明显,高耗能、高污染与低效率不利于产业集约化发展,“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限制了产业的可持续发展动力。另一方面在区域结构矛盾上,东部、中部与西部地区的经济发展差距、政策差距等,导致了物流产业发展差距。与此同时,我国城乡二元结构也造成了物流产业的城乡矛盾,供应链结构性矛盾突出。
四是欠缺绿色物流发展意识。绿色经济视角下,物流产业的发展与融合均需要现代化物流意识的跟进,意识匮乏或意识转换行动力的不足,都会导致物流产业发展与融合的障碍,不利于产业融合发展。纵观目前,首先是政府的意识不足,在促进物流产业绿色化融合发展方面并未形成多部门联合监管体系,导致产业升级转型难度较大;其次是企业的意识缺乏,没有加大力度革新技术与人力资源体系,物流企业的绿色化转型效果不足,导致整体效率低下;最后是公众的绿色经济意识不足,没有参与生态文明建设当中,缺乏主人翁意识,未能形成环保驱动力或物流绿色转型驱动力。
绿色经济视角下物流产业融合对策
(一)政策融合:构建绿色物流产业规划与评价体系
绿色经济视角下,物流产业融合离不开政策支持与法律法规的有效约束。在此背景下,建议国家要从政策角度对物流产业提供规划与指导意见,一方面保障产业转型升级,鼓励大中型物流企业进行项目合作或完成兼并重组,构建全方位联合绿色物流产业发展模式;支持中小企业纵向发展,充分发掘自身特色,发挥个性化优势,提高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完善物流企业资质与从业人员评价体系,强化诚信服务意识,搭配多样性的制约奖惩机制,在鼓励企业有效合作发展的同时,惩治扰乱市场或无序竞争行为。与此同时,政府还要多鼓励物流企业的绿色化发展,通过节能减排等政策奖励、碳排放标准的设定与有效监管,更全面、更公平的促进物流企业节能减排、绿色化转型及产业融合发展。
(二)技术融合:以绿色发展为导向革新基础设施与技术体系
当前我国各地区物流业优化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就是基础设施水平较低,这对于实现物流业优化发展构成较大压力。为此必须强化基础设施建设,而要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工作,政府以及企业等流通渠道的参与者均应当发挥各自作用。首先,政府部门应当进行物流基础设施建设,通过对道路、区域交易中心以及信息化交易平台的建设,为物流企业创造更好的基础服务支持。其次,物流企业也应当不断加强对自身基础设备的采购力度,不断更新基础物流设施。最后,国家应当制定整体物流业发展规划,将完善物流业发展的基础设施纳入国家级战略层面,从而推动物流业基础设施建设。在新的发展背景下,我国物流配送企业的低碳化发展必然要走大数据的转型路径。大数据具有以下特征:大数据需要处理能力更为强大的工具或者是模式,才能将其信息原理变成信息资产。大数据具备海量、多样以及不断增长等基本特征,大数据将社会属性与技术属性联系起来。大数据代表了一种新式思维方式和工作方法,对于社会资源的使用和组织带来新的实践指导。要做好物流配送企业的大数据转型,从而降低碳排放,必须做好以下工作:物流配送企业管理者对待大数据的态度直接影响企业引入大数据的效果和力度。因此,要在思想認识上推动这些管理者认同大数据对物流企业低碳发展的价值。要实现物流配送企业管理者对大数据的认同,还要求物流配送企业管理者更多参与现代物流配送业的学习与实践中,不断学习新的物流配送企业发展模式。在当今经济发展中,信息技术所起到的作用是十分重要的,可以说将传统产业与互联网信息技术进行融合是实现传统产业创新发展的主要途径。物流行业是一种涉及信息十分复杂,但是重复性又较高的产业类型。在物流业发展中,信息支持是其高效发展的关键所在。为此,必须强化物流产业中的信息化发展,从而为我国物流产业优化发展创造更好条件。要推动整合全球产业链趋势下物流产业信息化发展,必须做好以下工作:首先,政府或者是行业协会应当引导制定物流行业发展的统一信息化技术标准,从而在宏观上对物流企业的信息化优化发展进行引导。其次,国家要加大在基础信息服务上的投入力度,从而创造更加便利的基础信息使用环境,推动物流企业信息化优化发展。最后,物流企业本身也应当对其内部信息化建设进行改造升级,从而完善企业内部信息化水平,实现与国家标准的对接。
(三)战略融合:优化资源配置坚持创新发展
物流企业在进行绿色发展时会存在一系列问题,而物流行业协会则是帮助物流企业联系政府,并且向政府反映物流企业转型发展需求的中间桥梁。此外,行业协会还能够从宏观角度来指导物流企业的低碳化转型。为此,必须充分发挥物流配送行业协会的作用。为此,行业协会应当做好以下几点:第一,积极鼓励和监督物流企业的技术创新和低碳生产,从而形成对企业绿色发展的外部监督和鞭策。第二,引导不同物流企业之间进行合作,从而提高应对低碳经济调整的实力。很多企业在低碳经济背景下之所以表现得较为弱势,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企业并没有形成合作。第三,广泛收集国际市场上有关于碳交易及其相关限制和要求的信息,从而帮助物流企业进行生产经营决策,提高物流企业决策的信息支持力度。纵观全球低碳经济发展进程,低碳技术无疑是低碳化发展的关键环节。要让技术性企业成为科技投入的主体,引导该类企业在创新科技方面投入更多资金,奠定良好的物质发展基础。政府要鼓励企业自主加入科技创新行列,通过政策引导,使高新技术企业的研发费用逐渐加大,特别是在关键性、前沿性与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方面,更要注入更多资金。
(四)树立物流产业融合发展意识
绿色经济视角下,物流产业融合需要政府部门树立绿色发展意识,注重绿色理念的宣传与生态意识的普及,以绿色价值引领绿色物流产业融合发展,积极推动绿色低碳、合作共赢发展。一方面要实施差异化政策,针对不同生态环境的地区执行不同的政策管理手段。对于生态富盈区域,可采取生态平衡保护手段,对于生态透支区域,可以采取监管干预手段,确保地区生态平衡发展,降低生态污染,优化区域产业发展结构。另一方面要改进供给政策,优化投融资政策。通过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战略扩大生态供给,同时将绿色环境政策渗透到科技、物流、财税、金融、消费等领域,强化政策协同性。对于贫困地区,要加大产业扶持力度,培养绿色产业,建设绿色园区。物流企业和个人也要提高绿色理念,秉持开放理念,在绿色经济发展进程中积极参与倡导绿色生产、绿色物流和绿色消费,公众参与其中更有利于倒逼物流产业转型升级,促进物流产业融合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琳.农产品电子商务与绿色物流对接策略探析[J].商业经济研究,2015(22)
2.刘战豫,孙夏令,薛金礼.我国绿色物流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及应对策略[J].经济纵横,2018(5)
3.徐全红,丁文辉,陈超逸.京津冀“互联网+”物流产业融合发展探讨—基于熊彼特“创新”理论[J].商业经济研究,2018(13)
4.王蕾.论我国物流产业融合对物流市场结构调整的影响[J].商业经济研究,2017(1)
5.韩玲冰,胡一波,王帅红.产业融合背景下的跨境电商与物流产业链融合发展分析[J].物流技术,2018,37(7)
6.赵霞.我国流通产业发展方式创新与转变—基于绿色流通视角[J].商业经济研究,2018(15)
7.王兴文,高兴国.国内外绿色经济发展理论和实践研究综述[J].生产力研究,2016(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