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研究

2019-04-19 01:25万鸣
成才之路 2019年8期
关键词:德才兼备教学实效性优秀人才

万鸣

摘 要:网络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新的挑战。在网络时代背景下,为了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高校思想政治课需要进行教学改革,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面对不良社会思潮,教师要勇于亮剑;教师要用人格魅力感染大学生,使大学生亲其师信其道;教师要认真备学生,让教学內容有的放矢;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关键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德才兼备;优秀人才

中图分类号:C961;G64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8-3561(2019)08-0001-02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高等教育需要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要牢固确立人才培养在高校工作中的中心地位,着力培养信念执着、品德优良、知识丰富、本领过硬的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在当前网络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应基于人才培养目标,大力推进网络教育,创新推动网络育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为社会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当代大学生是伴随着中国互联网的发展成长起来的,是互联网的主要使用人群之一,对网络可谓“一网情深”。互联网已然成为大学生生活、学习的“依赖品”,依赖网络以及网络化生存是大学生生活的显著特点之一。2018年8月20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北京发布第42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规模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为57.7%。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7.88亿,网民中使用手机上网人群的占比由2017年的97.5%提升至98.3%,初中、高中/中专/技校学历的网民占比分别为37.7%和25.1%;受过大专、大学本科及以上教育的网民占比分别为10.0%和10.6%。与传统的学习环境相比,互联网为大学生提供了极其丰富的信息资源和最先进的信息发布工具,使他们的学习资源极大丰富,让他们的交往突破了以往的时空界限。大学生之间、教师与大学生之间以及学习者和学习资料之间的交互性大大增强。与此同时,大学生的思维方式也在发生着改变。网络已广泛渗透、影响到现代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也给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带来了影响。这影响既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网络使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新的挑战。本文结合高校人才培养现状,对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进行研究,以开创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新局面,更好地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网络时代高校思想政治课面临的挑战

在某种程度上,大学生的网络信息获取能力比教师强,甚至存在大学生比教师掌握信息还多、还快的现象。有些大学生在接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时,脑海里存在大量的网络信息,这些信息良莠不齐,有的甚至与教学内容和观点不一致或相悖,以至于对教师所讲授的一些教学内容产生疑虑。这使得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过程变得更加复杂,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面临挑战,对“坚持把德育放在首位”的高校人才培养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1.良莠不齐的网络信息,使一些大学生对部分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产生疑虑

网络信息呈碎片化,量大且良莠不齐,网民可以任意浏览和发布信息,信息可以瞬间发布、瞬间发酵,传播速度之快是以往的电视、报纸等传媒无可比拟的,所以有人称网络为现代最高级的信息高速公路。面对良莠不齐的海量信息,一些大学生不去追究信息的来源,而是随波逐流、人云亦云,不去辨别真伪,也不去伪存真,选择盲目听信。而且,要对网络信息进行辨别和去伪存真,既存在难度,也需要花费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另外,思政课教师大都有如下体会:自己在课堂上给大学生讲先进人物的事迹时,一些大学生反应平淡,印象不深,可他们一旦从网络上看到一些反映社会问题的负面信息,马上就用其质疑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内容,甚至认为教师说得不对。这一现象无疑增大了思政课堂的教学难度,对思政课教师提出了新的挑战。

2.大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就业和职业发展没有帮助

当前就业压力较大,一些大学生受实用主义、功利主义的影响,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知识不感兴趣,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自己的就业和职业发展没有帮助。他们认为专业课教学内容新鲜性和实用性比较强,自己只要学好专业课,就会为将来的就业和职业生涯发展带来极大的益处,所以大都重视专业课学习,不重视思想政治理论课学习。部分大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仅仅是为了拿到学分,为了不挂科,纯粹是在应付考试。

3.思想政治理论课教材内容有重复现象,话语体系不够鲜活

高校现行思想政治理论课主要有四门,包括《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中国近代史纲要》《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四门课从不同侧面承担着培养大学生整体马克思主义观的功能,发挥着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作用。但这些教材存在着一些问题,影响着大学生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认识和接受程度。有的教材看起来像文件汇编,内容枯燥乏味,表达平铺直叙,接地气的实例较少,话语体系不够鲜活,可读性不强。有的教材内容重复,不仅与中学教材内容重复,而且四门课程之间内容也有重复,特别是《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与《中国近代史纲要》重复的比例较大,甚至同一教材的不同章节也有重复的内容。

二、网络环境下基于人才培养的高校思想政治课教学策略

1.面对不良社会思潮,教师要勇于亮剑

高校思想政治课是对大学生进行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的主渠道,承担着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培养社会主义建设所需要的高素质人才的重任。习近平总书记在2016年12月7日至8日的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中强调,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要坚持不懈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广大师生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坚定信仰者、积极传播者、模范践行者。高校思想政治教师承担着帮助大学生夯实实现“中国梦”思想基础的重任。正如陈先达先生所言:“教员,尤其是思想政治课教员,面对社会的各种问题,应该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直面现实的热点、难点问题,发表意见,提出批评和建议。”在网络时代,思想政治课堂依然是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思政课教师对社会上的一些不良思潮要勇于亮剑,不断提高大学生的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让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

2.要用人格魅力感染大学生,使大学生亲其师信其道

思政课教师要努力提升自身人格魅力,提高自身业务素质。用人格魅力影响学生,就要求教师在思想政治学科背景下,凭借自己对共产主义理想的坚定信念,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准确理解,以及自身的高尚道德品质和对工作的积极热爱,对大学生产生吸引力、感染力和影响力。因此,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对课堂所讲内容,首先要有坚定不移的立场,其次要用大学生乐于接受的话语体系和精准的理论为大学生答疑解惑,培养他们正确的思维方式和创新能力,让大学生体会到思政课是使自己受益终身的课程。这样,才能真正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为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奠定基础。

3.要认真备学生,让教学内容有的放矢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教师在课前要用心备学生,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特征和思维特点,了解大学生的所思所想,知晓他们的兴趣点、关注点及困惑点,然后適当调整教学内容,建设大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德育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课堂上,教师不要回避社会的热点问题,应该就大学生感兴趣的问题积极地与大学生进行讨论。对于一些热点问题,教师要积极引导大学生,充分显示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的生命力和现实应用能力,尽可能地用大学生身边的事例或他们关注的热点问题作为案例进行分析,做到以理服人,以情动人,引起大学生的共鸣。网络有一个很大的益处,就是能够把课堂学习延伸到课外。因此,教师可以遵循学以致用、锻炼能力、提高素质的原则给大学生布置作业,让大学生针对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利用网络查找相关资料,或者以社团的形式让有共同兴趣的大学生聚在一起,相互交流学习经验。这样,不仅可以使大学生获得所需知识,培养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能够培养大学生的知识拓展能力,潜移默化地培养大学生自主学习、勇于克服困难的学习习惯,这对培养大学生的自信心和独立性都有一定的促进作用。只有对自己的成长有帮助,大学生才能从内心深处认识到思想政治理论课不是可有可无的,而是必不可少的,是对自己的成长有引领作用、能够让自己受益终身的课程。

4.要充分利用网络手段,创新推动网络育人

面对这些伴随网络发展成长起来的、信息获取能力极强的大学生,思政课教师必须了解他们,向他们学习,可借助网络手段安排教学活动,创新推动网络育人。笔者所在的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使用了“中成智慧课堂”教学互动软件平台,教师可以在课前预先将与本堂课内容相关的信息资料、优秀网文等推送到软件平台,让大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自主学习。教师还可以随时把网络上的热点话题或有争议性的论题推送到软件平台,供大学生们一起探讨,进行协作学习。这样,便延伸了课堂的时间和空间,教师无论在课上、课下都可以随时与大学生进行畅通无阻的交流,为大学生答疑解惑。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利用网络手段,借助网络平台结合教学内容开展形式多样的教学活动,如班级之间的讨论课、辩论赛等,让大学生通过讨论和辩论对疑惑问题达成共识。这种网络育人手段,既充分调动了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每个大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教学过程,又提高了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课学习效果。

三、结束语

一切事物都有两面性,已成为一种崭新的全球性文化现象的网络也不例外。对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未完全形成的大学生而言,只要社会、学校、教师积极采取措施加强教育和引导,充分发挥网络文化的积极作用,大学生就一定会健康成长,成长为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成长为高素质专门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思政课教师要充分利用网络平台,化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难题,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深入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为国家培养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谌林.课堂教学叙事与话语体系创新——以高校思政课教学为例[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02).

[2]张立群.互联网思维视角下高校思政课教学实效性探讨——以湖南文理学院为例[J].新课程研究,2017(08).

[3]李玉萍,陶塑.网络背景下思政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4(08).

[4]陈先达.批判、抹黑及其他[N].光明日报,2014-12-03.

[5]王河永.大数据时代高校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维度与实现方法[J].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18(01).

猜你喜欢
德才兼备教学实效性优秀人才
公安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创新研究
戴春琳 汇聚优秀人才
图表
高技能优秀人才培养工程的实施路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