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历史剧《伊尹还政》中塑造有莘氏的体会

2019-04-19 01:26王良英
神州·下旬刊 2019年3期
关键词:伊尹舞台

王良英

2017年,大型原创历史剧《伊尹还政》亮相第十四届河南省戏剧大赛,演绎了“放逐太甲,伊尹还政”的历史典故,展示了杞地先贤的文化内涵与审美价值。从接到剧本、投入排练,直到将该剧呈现在舞台上,历经了一次艰辛而深刻的创作体会。

当确定排演该剧的任务后,作为一团之长和领衔主演,我首先投入到研究剧本、分析剧本的创作中。该剧(编剧、导演李云、李晔飞,作曲配器李素奇,舞美设计吴放等主创)主要讲述的是:该剧讲述了:商王太甲,年少继位,沉溺歌舞,民怨沸腾。太皇太后有莘氏,屈尊杞地恳请归隐多年的伊尹复职理政。伊尹多次规劝太甲无果,在有莘氏的支持下将太甲放逐到桐宫思过。伊尹代为执政,管理国家。三年后,太甲悔过自新并悟得治国之道。伊尹将政权交还给太甲,重新回到杞地河畔垂钓躬耕。

该剧是第一次把有莘氏的形象搬上戏曲舞台上的作品,没有任何参照的依据,是一次实质性意义上角色创造。所谓创造,就要打破惰性和惯性的牵制,用热情和真诚燃烧自己,全身心投入到创造中。把情感化为积极的舞台行动,展示她在错综复杂的客观政治形势中的心理历程和情感升华。相对于以往我所饰演的角色,这出戏有着明显的历史气息和文化积淀,因此塑造角色必须有一定的文化自觉意识,要用文化修养去学习分析人物情节。据史料记载,有莘氏是我国最早的一位女性政治家。她是一位十分受人尊敬的,具有大智慧的伟大女性。她既有一般女性的舔犊之情,又有政治家的宽阔胸怀。她既溺爱自己的孙子,又明白自己孙子作为一国之王,其荒淫无道带给国家的灾难。对于有莘氏的塑造,既要遵循行当,又不要受行当的限制,要根据时代和情节等要素创作出新的舞台表演语汇。为了表现人物的典型性格,必须打破行当的局限,方能塑造具有个性特色的人物形象。此剧中的有莘氏是太甲的祖母,是高高在上的太皇太后,按照一般理解应是属于老旦行当。若只按照老旦行当的规范程式表演,显然有些苍老和羸弱,不能充分表现出她作为女政治家的魄力。因此,我在导演的点拨下,又要吸收了正工青衣的行当特色,在表现观念上借鉴了话剧的内心体验,加强人物生活生态的真实感。

人物的首次出场,是塑造人物形象的重要一环,因为这是给观众的第一个印象。第一印象是很重要的,会直接影响到观众对人物的感情。对于有莘氏的出场,我是做过认真分析与通盘考虑的。在我的理解中,由于商王太甲贪图享乐,终日沉溺于酒色,不理朝政,置天下不顾。商王昏庸,国将不国。太皇太后有莘氏看在眼里急在心头,权衡之下,她亲自来到空桑河畔拜访贤能,恳请归隐多年的伊尹复起太宰,主持朝纲。有鉴于此,她出场的心情必然是带有几分迫切与焦灼的。加之与伊尹阔别三年,难免带有几分对老臣伊尹的惦念。考虑到这些,我应对的舞台处理是:先来幕后来一串洒脱昂扬的长笑“哈哈哈!”笑声落定,击乐和弦乐齐鸣,一队禁卫和宫女徐徐上场分列两边。在观众在预感和期待中,我以持重的身姿,稳健的脚步,从容不迫地走到舞台中央。如此,有莘氏太皇太后的威仪神态以众星捧月之势被烘托出来,起到了“众星托明月,万绿衬花红”的作用。

斯坦尼认为:“事实上,天下没有一个无性格特征的人。就像世上没有像两滴水珠那样无差异的人一样,即使有一个毫无性格的人,那毫无性格也就成了他的性格特征。”剧中每个人物都是作为特定性格的人而存在,构成性格的诸种因素是社会环境、身份地位、人物关系等。有莘氏屈尊来杞地请伊尹复职理政,我认为要以诚恳的态度,平和的语气,推心置腹,做耐心细致的思想工作。因此,在这场戏中,剧作家为有莘氏安置了大段念白。在念白的处理上,我立足一个“诚”字,突出一个“情”字,以诚待人,以情动人,加强道白的情感力量。于是,有意减弱了传统的韵白形式,缩短历史剧与当代观众之间的心理距离,使观众身临其境于远离我们的商代历史气氛中,沟通舞台与观众的交流共鸣。《墨子·尚贤》称:“伊尹为有莘氏女师仆。”伊尹是有莘氏的陪嫁厨奴,又辅佐了三代商王近五十年。有莘氏与伊尹“从幼齿小儿已变成了老发老人”,这样的感情绝非一般。加之有莘氏有意让随从退却,他们之间的叙谈不应严格按照一般意义上的君臣口吻,而要显得家常、亲和一些。所以,我没用以豪言壮语,高高在上般的声调,而是以平和平等的语气,与伊尹进行心灵的交流。第一句“阿衡,许久不见,你倒是落个清净自在。”这句念白既要透出阔别重逢之情,又夹杂有一些对伊尹不关乎国事的怨艾成分。伊尹对她虽然表面上彬彬有礼,但是立场迥异,势必还有一番心理博弈。因此,人物的思想也隨之波动、起伏、转变。没有饱满的感情就会落入虚浮,有了饱满的感情而不予以克制就会流于过火,所以要强调分寸感。当伊尹顾及君臣大礼尚显客套时,她言辞恳切地说:“有座便坐,休得客套,请啊!”当念到“我不单要带这小童女,还要带你回朝,重新起复,辅佐我大商万世之基。”这句时,起初念的比较轻缓,“带你回朝”与“重新起复”的语气逐渐加重,直至“当今王上,能辅,则辅之,若不能辅,为天下百姓计,伊尹可自为天下之主。”字字加重,层层激之,最终打消了伊尹的种种顾虑,也切中了伊尹为天下百姓计的心思,成功劝说伊尹复出。

伊尹复出后,大祭司巫彭自缚上谏,直指商王太甲鱼肉百姓,礼崩乐坏乱朝纲。商王太甲听后愤怒不已,命人将其绑入大牢,斩首祭天。为天下苍生计,伊尹强忍悲痛,亲手将巫彭送上祭台。而后,伊尹意志消沉,想要归隐,有莘氏闻讯特意前来看望。此时,伊尹与有莘氏之间的关系微妙复杂,人物塑造从外部形态描绘,到内在心态剖析,感情丰富,心理复杂,彼此心灵撞击强烈,节奏波澜起伏。在伊尹看来,巫彭之死与有莘氏对太甲的“授意”有关。而有莘氏以一个女性政治家的智慧,没有过多地解释,而是先以自身有恙为切入口,喝过了伊尹开的汤药。先是“应允”伊尹告老还乡请求,而后说道:“人病了,需以苦口良药。国病了,以何要医治啊?”紧接着,对伊尹进行了语重心长、循循善诱的开导。“咱二人虽为主仆在年幼”,这段既是咏叹调的结构形式,又有宣叙调的插入,使抒情与叙事交替发展互为推进,尽情地抒发人物内心活动所经历多层次的感情波动。这段戏的音域或高或低,行腔有长有短,节奏亦强亦弱,音韵忽浓忽淡,唱腔一波三折,汪洋肆意,磅礴纵横,气势夺人。待伊尹明白事理,回心转意,有莘氏毅然颁出“密旨”,澎湃于胸的智慧和愿望又一次呈现,彰显其人格魅力。

如果说唱词从文学性的层面给人物的情感张力以开掘,舞台表演从艺术性的层面给人物的心理冲突以外化,那么最后一场戏“伊尹鹄羹”及其“调料”的提出,将治国之策与烹饪巧妙地结合在一起,则使剧本细针密线结构紧凑,使全剧的主题有了可以凭借寄托之物。在戏的关键之处,穿针引线承上启下,对刻画伊尹、有莘氏、太甲的形象,揭示主题思想有着更为直观的作用。三年后,太甲无意间来到汤王陵墓前。伊尹变身守陵人,向太甲诉说先人之伟绩,太甲痛定思痛,幡然悔悟,最终改过自新。太甲三天三夜没有进膳,有莘氏命伊尹捧着“鹄羹”奉于太甲。有莘氏并以伊尹为例,以“药引”为由头循循善诱告知太甲治国之道如同烹饪之道。在取“药引”的动作上,有莘氏与伊尹通过几番舞台调度变化,几种姿态组合,充溢着“有意味的形式”。唱腔展开一波三折层层递进,由缓到急,由抑到扬。“凡味之本水为先,五味三材葱椒姜,九沸九变齐甚微,火候拿捏论短长”,我在演唱时注重行腔的圆润美感,唱得醇厚灵动,舒展流畅。“这调料本是天佑意,这调料本是济世方,烹饪不忘食者味,真情至纯心内装”注重舒缓与急促的自然过渡、调节和音色的明暗对比。“最后一味最重要,摄天地精华凝成二字叫善良。”前半句的尾音用了停顿,保留声犹未尽的蓄势和张力,尔后随之音乐旋律陡然加强翻高拖腔“叫善良”,甩腔注重气息的冲击力,似爆发的洪流奔涌而出一泻千里,深涵着一种精神力量和哲理意义。美学家李泽厚在《美学的对象范围》中提出:“情感不但是审美的动力,而且审美也最终呈现为一种特定的情感感受状态。”可以说,这个“调料”举重若轻,是全剧最大的生花妙笔。它胜于大段说教、大幅情节铺排而收到四两拨千斤之效果,带给人一种别有情调、情趣、耐品的审美感受。

由于该剧贯彻了编导李云先生倡导的“极简裸演戏剧”戏剧理念,切实促进了我及全团演职员艺术理念和美学追求的整体规范性。经过激烈的角逐,该剧一举荣获“河南文华优秀剧目奖”,我也凭借着对有莘氏的成功塑造荣获了文华表演一等奖。

今后,我不仅立足于创造更多的艺术形象,还要率领杞县人民文化馆(送戏下乡艺术团)加强对作品的宣传,走出一条具有杞县历史文化艺术特色的发展道路。

猜你喜欢
伊尹舞台
伊尹摄政
厨子灭王朝
如果历史是一群喵
一个厨子灭了一个王朝
马戏团舞台
伊尹放太甲
中华厨祖的两伊之争
台上
画与话
我们的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