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晋彦
摘 要:本文以河曲县城关话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归纳等方法,通过对河曲县城关话的声母、韵母、声调、儿化等方面的描写与分析,揭示出河曲县城关话在语音方面的独特的特点及其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并对河曲县人学习普通话提出注意事项。
关键词:河曲方言;声母;韵母;声调;语音特点
一、河曲县概况
山西省河曲县位于晋西北黄土高原忻州市西北部,地处晋、陕、蒙三省交界处,北与内蒙古自治区鄂尔多斯市准格尔旗相邻,西与陕西省榆林市府谷县隔河相望,东南与山西省偏关县、保德县和五寨县接壤,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的说法。黄河由北环西向南流經县境长达74公里,蜿蜒曲折,故得名“河曲”。河曲县境内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西北部为土石山区,东南部为黄土高原丘陵区,平均海拔1250米,最高处的翠峰山1637米。整个地貌特点是山高坡陡,沟壑纵横。从地形角度可分为平川区、半山区和高山区三个类型。境内河流除黄河流经县境西界以外,还有县川河、朱家川河等,均由东向西注入黄河。
据《河曲县志》记载:“河曲,《禹贡》冀州之域,故晋边地,战国属赵。一名林胡,又曰儋林。”汉属太原,辖于河西郡宣武县。西晋末刘渊雄踞离石,河曲属刘渊。唐朝改隶太原。五代十国北汉刘崇置雄勇镇,属岚州。北宋太平兴国七年,刘崇建火山军,领雄勇、横谷、桔槔、偏头、董家、护水六寨。庆历初年增领下镇寨。金贞元年,始置河曲县。大定二十二年,升为州,后更名隩州(现仍为河曲的别称)。
民国十六年,山西废道治,直接辖于山西省。1937年,山西全省划为7个行政区,河曲属第二行政区。1959年1月,合并河曲、保德、偏关三县为“河曲县”,县治置于河曲县巡镇。同年7月,又分为三县,恢复到原来的建制。1961年撤晋北专署,河曲又归忻县专员公署。1967年,属忻州地区革命委员会。1983年,改为忻州行署。2000年,忻州行署改为地级的忻州市,河曲仍隶之。
河曲县以独特的地理优势在乾隆年间成为晋商必经的水陆码头,经常是客商云集、货栈爆满。各路商人在这里交汇,不同方言在这里融合。就这样,在北方话的基础上融合东西南北不同方言,经过发展演变就形成了今天的河曲方言。据侯精一《晋语的分区(稿)》,河曲方言属于晋语五台片,处在五台片的北部边缘和大包片的过渡地带。河曲方言自有其独特的特点和研究价值,因此对河曲方言进行调查研究是非常有意义的。本文以河曲县城关话为研究对象,采用田野调查法,通过对河曲县城关话的声母、韵母、声调、两字组连读变调、儿化与小称音变等方面的描写与分析,揭示出河曲县城关话在语音方面的独特的特点及其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
二、声母与韵母
(一)声母
(四)轻声
河曲县方言中助词、词尾“头、们”,时态助词“了、着、过”,表示名词性的构词语素“的”等一般都读为轻声。量词“个”有时在语流中读为轻声,部分表方位的词或语素读轻声。轻声一律统一记作0。其中“了”字的读音值得重视。普通话的虚词“了”有两个,“了1”是动态助词,“了2”是语气词。河曲方言中作为动态助词的“了1”有[li?u][l?e][l??]三种读音,一律用“了”来表示;作为语气词的“了2”有[l?e][li??][l?][li?u]等读音,[l?e]用“来”表示,[li??]用“咧”表示,[l?][li?u]用“了”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河曲方言轻声音节有区别词和短语的作用。河曲方言轻声一般不改变词汇意义,但有一部分字轻读与不轻读词性不同,意义也不同。如“东西”,“西”字轻读指物件,“西”字不轻读指方向;“烧酒”中的“酒”轻读指酒,不轻读指制酒的过程。“他贵贱不说话。”此处的“贵贱”读作[kuei52t?i?0],是副词,表示无论如何;而“今天的菜贵贱如何?”则读作[kuei52t?i?52],是短语。再如:“办事情不能大意。”此处的“大意”读作[ta52?i0],是形容词;而“这篇文章的段落大意很清楚。”则读作[ta52?i52],是短语。
四、河曲方言与普通话语音对应规律
(一)声母对应规律
河曲方言有24个声母,与普通话22个声母(含零声母)相比较,相同的有22个,比普通话多的是唇齿浊擦音[v]和舌根鼻音[?]两个声母。河曲方言声母是[v]的字,在普通话里都是以[u]开头的零声母合口呼字。河曲方言声母是[?]的字,在普通话里都是零声母字。[v][?]与普通话的对应关系如下:
(三)声调对应规律
1.河曲话的阴平实际上是阴平上,是阴平和上声的结合,在普通话中念阳平。
2.河曲话的阳平在普通话中念阴平。
3.河曲话无上声,有入声,但普通话有上声,无入声。
4.河曲话的去声在普通话里也读去声。
由此可见,河曲话和普通话声调的调类大体一致,但也有细微的差别,调值各不相同。因此河曲人民学习普通话声调时,要注意学习普通话四声的调值,即:阴平55,阳平35,上声214,去声51。
河曲县位于晋语区五台片的边缘地带,与大包片相邻,方言的过渡地带往往会产生一些过渡性特征,所以河曲方言的研究在晋语的研究中有一定的特殊性,对晋语的分片工作也有重要的作用。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河曲县与外界的经济文化交往也日渐频繁,导致地道的河曲方言正在逐渐地改变甚至消失,因此对河曲方言的研究与保存迫在眉睫,这也是我们方言研究者的一个重要任务。
参考文献:
[1]白静茹.汉语方言语音研究方法述评[J].语文研究,2009,(4).
[2]白静茹.吕梁方言语音研究[D].北京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9.
[3]鲍厚星.湘方言研究[M].长沙: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4]崔淑慧.山西北区方言语音研究[D].暨南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04.
[5]范慧琴.晋语五台片阴平和上声的分合及其演变[J].语文研究,2015,(3).
[6]高本汉.中国音韵学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40.
[7]高晓莉.灵石方言研究[M].太原:北岳文藝出版社,2015.
[8]黄伯荣,廖序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9]贺登崧.汉语方言地理学[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10]侯精一,温端政.山西方言调查报告[M].太原:山西高校联合出版社,1993.
[11]侯精一.现代晋语的研究[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
[12]侯精一,温端政、田希诚.山西方言的分区(稿)[J].方言,1986,(2).
[13]河曲县志编纂委员会.河曲县志[M].太原:山西人民出版社,1989.
[14]李娟.山西河曲方言重叠式名词的构词特点及其表义特征[J].忻州师范学院学报,2008,(1).
[15]李荣.汉语方言分区[J].方言,1989,(4).
[16]李如龙.汉语方言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17]李如龙.论汉语方言语音的演变[J].语言研究,1999,(1).
[18]李小平.山西河曲方言音系[J].吕梁教育学院学报,2005,(3).
[19]李延梅.陕西子长方言语音研究[J].西北大学学报,2011,(4).
[12]林焘,王理嘉.语音学教程[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
[20]刘正印.浅析河曲方言中的“兀”“兀今”[J].现代语文(语言研究版),2016,(7).
[21]刘永胜.河曲方言词汇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9.
[22]乔全生.晋方言语音史研究[M].北京:中华书局,2008.
[23]邵敬敏.现代汉语通论[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7.
[24]吴斗庆.上党地区方言研究[M].北京:九州出版社,2011.
[25]邢福义,汪国胜.现代汉语[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