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资本的代际传递机制分析

2019-04-19 06:45袁勇我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2019年1期
关键词:客观化学业资本

袁勇我

(达州职业技术学院 师范系,四川 达州,635001)

一、问题提出

文化资本指代个人和家庭掌握的与经济资源(经济资本)、社会关系(社会资本)同等重要的文化资源,是布迪厄在文化再生产理论中提出的概念。①Bourdieu,Pierre.1984.“Distinction:A Social Critique of the Judgment of Taste.”Harvard University Press,Cambridge,MA(R.Nice,trans.)。布迪厄认为文化资本包括三种存在形式:具体化的文化资本,它指一套从孩童时代培育而成的性情倾向,比如审美品味、意义阐释能力等;涉及特定客体的客观化的文化资本,指书籍、艺术品等对文化商品的占有;制度化的文化资本,指能够在市场上“获利”的教育文凭。②Bourdieu,P.(1986).The forms of capital.In Richardson,J.G.(Ed.).(1986).Handbook of Theory and Research for the Sociology of Education(pp.241-258).New York: Greenwood Publishing Group。自布迪厄提出这一概念后,文化资本迅速成为社会科学研究领域的核心概念。并针对文化资本对社会结构的作用的问题,形成了以布迪厄为代表的文化再生产理论③Bourdieu,Pierre,1977a.“Cultural reproduction and social reproduction.”In:Karabel,Jerome,Haley,A.H.(Eds.),Power and Ideology in Education.Oxford,New York,pp.487-511。和以迪马乔为代表的文化流动理论。④Dimaggio P.Cultural Capital and School Success: The Impact of Status Culture Participation on the Grades of U.S.High School Students[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82,47(2):189-201。Dimaggio P,Mohr J.Cultural capital,educational attainment,and marital selection.[J].American Journal of Sociology,1985,90(6):1231-1261。前者认为文化资本固化了社会结构,后者则认为文化资本促成了社会流动。

文化资本对于教育成就和地位获得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例如,仇立平、肖日葵通过上海市调查数据证明,文化资本存量越高,子女受教育年限越长,越有可能进入更高阶层,文化资本是社会下层实现向上流动的有效手段。⑤仇立平,肖日葵.文化资本与社会地位获得——基于上海市的实证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1(6):121-135。孙远太认为文化资本是家庭背景影响子女教育获得的中介变量。低教育背景家庭借助文化活动参与实现了文化流动,高教育背景家庭通过家庭文化氛围实现了文化再生产;那些低收入家庭通过文化活动参与和家庭文化氛围实现着向上流动。⑥孙远太.家庭背景、文化资本与教育获得——上海城镇居民调查[J].青年研究,2010(2):35-43。上述研究表明,文化资本同时具有再生产和流动的双重作用。

学业表现是教育成就的重要表征,良好的学业成绩和学业表现有助于提升受教育年限,进而实现阶层的向上流动。那么,家庭文化资本对于青少年的学业表现产生什么样的影响呢,其作用机制如何呢?首先,家庭文化资本对学业表现具有显著促进作用。例如,胡雪龙、康永久研究表明家庭文化资本在农村子弟考上重点大学过程中发挥着独特的积极作用,他们的成功不完全是个人奋斗的结果。①胡雪龙,康永久.主动在场的本分人:农村学生家庭文化资本的实证研究[J].全球教育展望,2017(11):104-116。赵红霞、樊俊霞认为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有极其显著的正向影响,具体而言,家庭文化氛围、父母和学生本人对学生将来学历的期望对学生学业成绩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②赵红霞,樊俊霞.家庭文化资本对学生学业成绩的影响及对策研究——基于石河子市某初中的调研[J].兵团教育学院学报,2014(4):67-71。第二,家庭文化资本通过不同的机制促进学业表现。李丽,赵文龙认为文化资本通过对子女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的提升,进而提升其学业成绩。③李丽,赵文龙.家庭背景、文化资本对认知能力和非认知能力的影响研究[J].东岳论丛,2017,38(4):142-150。王伟宜、刘秀娟研究表明家庭文化资本越多尤其是家庭文化习惯越好、家庭文化期待越高的大学生的学习投入也越多;父母受教育程度、家庭文化习惯、家庭文化期待三种家庭文化资本均对大学生的学习投入产生了积极的影响,进而提升其学业表现。④王伟宜,刘秀娟.家庭文化资本对大学生学习投入影响的实证研究[J].高等教育研究,2016(4):71-79。郑雅君的研究表明具体化、客观化、制度化三类文化资本中,具体化文化资本是学生学业成就的最佳预测变量,其效应甚至超越了学业努力程度对学业成就的效应;具体化文化资本是家庭社会经济背景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完全中介变量,中国精英高校的学业竞争呈现出阶层优势再生产的局面。⑤郑雅君.谁是90 后名校优等生——文化资本与学业成就关系的个案研究[J].甘肃行政学院学报,2015(5):69-81。

总结以往对文化资本的代际传递机制的相关研究,得出一个基本的论断就是家庭文化资本能够显著促进青少年的学业表现。但以往研究存在的问题是对于家庭文化资本的内涵界定和指标测量存在较大的随意性和差异性。这也进一步影响了家庭文化资本对青少年学业表现作用机制的深入分析。基于上述考虑,本文将文化资本理论的框架内,分析家庭文化资本的内在构成维度,并进行指标构建,利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1014 学年)基线调查数据,对家庭文化资本的各个维度的作用关系,及其对青年学业表现的影响机制进行研究。

二、数据、变量与方法

本文数据来源于中国人民大学中国调查与数据中心实施的“中国教育追踪调查”项目(China Education Panel Survey,简称CEPS)。CEPS 以2013-2014 学年为基线,以七年级和九年级两个同期群为调查起点,根据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和流动人口比例,使用多阶段抽样方法在全国范围内抽取了28 个县级单位作为调查点,并在入选的县级单位中随机抽取了112 所学校中的438 个班级进行调查,被抽中班级的学生全体入样,学生样本量为19487 人。删除少量无效样本和变量的缺失值后,本研究分析的有效样本量为15876 人。

1.因变量。本文研究家庭文化资本对青少年学业表现的影响,那么青少年的学业表现为因变量。学习成绩是青少年学业表现的直接反映,结合问卷设计,本文选取其中考试语文、数学、英语期中考试平均成绩来测量其学业表现。为了不同年级、不同学校的青少年的学业表现能够进行对比,我们将平均成绩进行了标准化处理。

2.自变量。本文自变量是家庭文化资本。文化资本的概念经历了从狭义到广义的演变过程。其中狭义的文化资本指的是中上层专属的高雅文化,是实现本阶层优势传递的合法工具。⑥Lamont M,Lareau A.Cultural capital: Allusions,gaps and glissandos in recent theoretical developments [J].Sociological theory,1988:153-168。广义的文化资本也可称之为文化资源,不仅包括狭义的文化资本,还包括家庭读书氛围,以及一般性技能、习惯及风格,如仪态、装扮、旷课习惯等。⑦Farkas G,Grobe R P,Sheehan D,et al.Cultural resources and school success: Gender,ethnicity,and poverty groups within an urban school district[J].American sociological review,1990: 127-142。本文的家庭文化资本是广义的文化资本,我们仍然沿用布迪厄对于文化资本的具体化、客观化、制度化的三种分类方式。依据布迪厄的定义,其中,具体化文化资本表现为精神与身体的持久“性情”(disposition)、习惯(habitus);客观化文化资本以文化商品的形式(图片、书籍、词典、工具等)存在;制度化文化资本表现为一种客观化的形式,指能够在市场上“获利”的教育文凭。①(法)布尔迪厄,包亚明译.文化资本和社会炼金术[M].上海:人民出版社,1997:192-201。结合问卷设计以及以往研究,我们分别对家庭文化资本的具体化、客观化、制度化三个维度进行测量。其中具体化的文化资本我们利用家庭文化期望进行测量,包括父母和自身的期望受教育的年限。客观化的文化资本我们利用家庭的文化资源进行测量,包括家庭书籍数量和子女是否有独立书桌两个问题。制度化的文化资本则利用父母的受教育年限进行测量。

3.控制变量。本文控制变量包括青少年的性别、年龄、民族、城乡、独生与否、健康、年级、住校与否、家庭经济状况等九个变量。其中类别变量处理为虚拟变量后进入分析,数值变量和定距变量直接进入分析。

由于本文因变量青少年的学业表现由学习成绩进行测量,为连续变量,因此利用OLS 回归模型进行分析即可。在分析策略上,首先,分析家庭文化资本各个维度对青少年学业表现的影响状况;然后分析家庭文化资本各个维度的内部关系;最后进一步解释家庭文化资本影响青少年学业表现的作用机理。

三、结果分析

将青少年学业表现作为因变量,个体及家庭特征作为自变量,进入回归分析后可得到模型1 作为基准模型。模型的F 值为133.431,R2 等于0.070,通过99.99%置信区间上的显著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民族、独生、健康、年级、住校等七个变量对青少年的学业表现产生显著影响,而城乡、家庭经济状况不对青少年学业表现产生显著影响。具体作用机制是:性别方面,男孩比女孩学业表现差;年龄与学业表现呈负相关;汉族比少数民族学术学业表现差;独生子女比非独生子女学业表现好;越健康的学生,学业表现越好;九年级比七年级学业表现好;住校生比非住校生学业表现好。

将青少年学业表现作为因变量,家庭文化资本的各个维度作为自变量(包括母亲受教育年限、父亲受教育年限、家中书籍数量、是否有独立书桌、父母教育期望年限、自我教育期望年限),同时控制个体及家庭特征变量,进入回归分析后得到模型2,作为研究模型。模型的F 值为280.177,R2 等于0.209,ΔR2 等于0.139,通过99.99%置信区间上的显著性检验。表明该模型解释力为20.9%,其中家庭文化资本单独的解释力为13.9%,模型效果较好。模型检验结果显示:控制变量中,性别、年龄、民族、城乡、年级、住校共六个变量对青少年学业表现产生显著影响,而独生、健康、家庭经济状况三个变量对青少年学业表现的影响不显著。具体来说,性别方面,男孩比女孩学业表现差;年龄与学业表现呈反比;汉族比少数民族学业表现差;农村比城市孩子学业表现更好;九年级比七年级学生学业表现更好;住校生比非住校生学业表现更好。

自变量中,父母教育期望和自我教育期望对学生学业表现具有显著的正向促进作用。其中父母教育期望每提升1年,则学业成绩提升0.468 个单位;自我教育期望每提高1年,则学业成绩提升0.626 个单位。母亲受教育年限对青少年学业表现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母亲受教育年限每提升1年,则青少年的学业成绩降低0.050 个单位。父亲受教育年限、家中书籍数量以及有无独立书桌三个变量对于青少年的学业变小不产生显著影响。

也就是说,家庭文化期望显著促进青少年学业表现;家庭文化资源对青少年学业表现不产生显著影响;父母受教育水平中父亲无显著影响,母亲反而产生负作用。那么家庭文化资本对于青少年学业表现的影响机制是,具体化文化资本促进青少年学业表现;客观化文化资本对青少年学业表现无显著影响;制度化文化资本对青少年学业表现呈现性别差异化影响,父亲显著影响,而母亲有较小的负面影响。总结起来,家庭文化资本主要通过具体化文化资本对青少年的学业表现产生直接的显著的促进作用。

家庭文化资本中,具体化文化资本显著促进青少年学业表现,而客观化文化资本和制度化文化资本对青少年的学业表现不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这明显与以往理论背景及生活经验相悖,那么需要我们回答的问题是客观化文化资本和制度化文化资本如何促进青少年的学业表现呢?这需要我们对家庭文化资本内部各维度的相互作用机制进行分析,考察客观化文化资本和制度化文化资本对青少年学业表现的间接影响机制。

表1 家庭文化资本对青少年学业表现影响的回归分析

在家庭文化资本的构成中,我们认为存在一个时序逻辑,即文化资本从父辈到子辈的传递。那么家庭文化资本的各个维度中,其相互影响的机制是:父母受教育水平影响家庭文化资源和家庭文化期望,家庭文化资源又影响家庭文化期望,家庭文化期望直接影响青少年的学业表现。我们通过统计模型对上述命题进行检验。

以自我教育期望为因变量,父母受教育水平、家庭文化资源和父母教育期望作为自变量,同时控制个体及家庭特征变量,进入回归分析后得到模型3,其F 值为1280.646,R2 等于0.524,通过99.99%置信区间上的显著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除独立书桌变量没有显著影响外,母亲受教育年限、父亲受教育年限、家中书籍数量、父母教育期望四个变量对自我教育期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模型解释力高达52.4%。

将父母教育期望作为因变量,父母受教育水平和家庭文化资源作为自变量,同时控制个体及家庭特征变量,进入回归分析后得到模型4,其F 值为174.196,R2 等于0.119,通过99.99%置信区间上的显著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除独立书桌变量没有显著影响外,母亲受教育年限、父亲受教育年限、家中书籍数量三个变量对父母教育期望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模型解释力为11.9%。

将家中书籍数量作为因变量,父母受教育水平作为自变量,同时控制个体及家庭特征变量,进入回归分析后得到模型5,其F 值为603.486,R2 等于0.273,通过99.99%置信区间上的显著性检验。分析结果显示,母亲受教育年限、父亲受教育年限两个变量对家中书籍数量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模型解释力为27.3%。

以上分析结证实了前文关于家庭文化资本内部各维度相关作用关系的命题。即父母受教育水平显著促进家庭文化资源,同时显著促进父母对青少年的教育期望和青少年自我教育期望;家庭文化资源显著促进父母对青少年的教育期望和青少年自我教育期望。同时,模型2 结果显示父母教育期望和自我教育期望显著促进青少年的学业表现,那么可以推论,父母受教育水平和家庭文化资源通过家庭教育期望间接促进青少年的学业表现。总结起来,客观化文化资本和制度化文化资本主要通过具体化文化资本的中介作用间接对青少年学业表现产生促进作用。

四、基本结论

文化资本理论认为,文化资本对于教育成就和地位获得产生促进作用。既有实证研究同时也表明,文化资本对于学业成绩和学业表现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由于不同研究者界定文化资本概念内涵和指标测量的差异性,导致对文化资本内部各维度的关系及其对青少年学业表现的影响机制缺乏深入讨论。本文基于文化资本相关理论,将家庭文化资本划分为具体化文化资本、客观化文化资本和制度化文化资本,分别利用家庭文化期望、家庭文化资源和父母受教育水平进行测量,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2013-2014 学年基线调查数据,分析家庭文化资本各维度的相互关系,并进一步深入探讨文化资本代际传递的作用机理。研究结果表明:

第一,家庭文化期望显著促进青少年学业表现;家庭文化资源对青少年学业表现不产生显著影响;父母受教育水平中父亲无显著影响,母亲反而产生负作用。那么家庭文化资本对于青少年学业表现的影响机制是,具体化文化资本促进青少年学业表现;客观化文化资本对青少年学业表现无显著影响;制度化文化资本对青少年学业表现呈现性别差异化影响,父亲显著影响,而母亲有较小的负面影响。家庭文化资本主要通过具体化文化资本对青少年的学业表现产生直接的显著的促进作用。

表2 家庭文化资本内部维度的相互作用机制

第二,父母受教育水平显著促进家庭文化资源,同时显著促进父母对青少年的教育期望和青少年自我教育期望;家庭文化资源显著促进父母对青少年的教育期望和青少年自我教育期望。即是说,父辈到子辈的传递中,在家庭文化资本内部各维度关系是:制度化文化资本促进客观化文化资本和具体化文化资本的积累,同时客观化文化资本促进具体化文化资本的形成。

第三,由于父母受教育水平和家庭文化资源正向促进家庭文化期望,而家庭文化期望显著促进青少年学业表现,那么父母受教育水平和家庭文化资源通过家庭教育期望间接促进青少年的学业表现。也即是说,客观化文化资本和制度化文化资本主要通过具体化文化资本的中介作用间接对青少年学业表现产生促进作用。

图1 文化资本的代际传递机制

总结起来,家庭文化资本对青少年学业表现的影响机制是,具体化文化资本直接促进青少年的学业表现,制度化文化资本和客观化文化资本通过促进具体化文化资本的累计间接促进青少年的学业表现。在布迪厄的理论中,具体化文化资本实质上是内化于精神和身体中的文化惯习,内化的文化惯习对其学业表现产生显著的直接的作用。而制度化的学历文凭、客观化的文化物品(书籍等)都需要内化为文化惯习后才能对学业表现产生影响。

猜你喜欢
客观化学业资本
艰苦的学业
中医舌象特征客观化研究领域科学知识图谱与可视化分析
中医舌诊客观化技术发展分析及应用探讨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音乐提升学生学业表现
树起学业担当之心
资本策局变
民事司法视野下的“期待可能性”内涵探讨
第一资本观
VR 资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