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颖
天津市静海区医院神经内科 (天津 301600)
急性脑梗死发病急、进展快,多急诊治疗。该病是由患者脑部及基底节区血液灌注量不足而造成的组织坏死引发的疾病。治疗后虽然能够较好地挽救患者的生命,但仍然会出现运动功能障碍、神经缺损等并发症,如错过治疗黄金时间,可能导致病情进展,患者生命安全将难以得到保障。随着对急性脑梗死研究的不断深入,其治疗方法已经较多,但各方法的临床疗效存在较大差异。当前,溶栓是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最有效的方法,在促进缺血区域的血液循环方面有较高的价值,且很多临床研究表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疗效及预后均令人满意[1]。为验证溶栓治疗的临床价值,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对比不同治疗方案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选取2016年7月至2018年6月我院收治的110例急性脑梗死患者,根据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对照组与试验组,每组55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31例;年龄39~77岁,平均(56.44±4.50)岁;发病到就诊时间0.5~4.5 h,平均(1.8±0.3)h;
试验组中,男30例,女25例;年龄39~77岁,平均(56.44±4.50)岁;发病到就诊时间0.5~4.5 h,平均(1.8±0.3)h。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经临床检验确诊为急性脑梗死,发病时间4.5 h内,符合溶栓时间要求,且未见颅内出血。排除标准:近期服用相关药物的患者;存在药物禁忌证的患者;家属不同意参与研究的患者;合并有其他严重疾病的患者。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给予患者血小板抑制剂、脑保护等基础治疗,同时口服阿司匹林肠溶片(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国药准字J20130078),首次300 mg,嚼服,后100~200 mg/d,或服硫酸氢氯吡格雷片(乐普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23115),150 mg/次;1次/d,以上药物疗程均为2周。
试验组采用阿替普酶(德国勃林格殷格翰公司,注册证号S20110051)静脉溶栓治疗,10%阿替普酶稀释后静脉注射,0.9 mg/kg,时间控制1 min左右,后将90%阿替普酶溶入100 ml 0.9%氯化钠溶液中进行静脉滴注,时间控制在1 h左右。
(1)对比两组入院时,以及治疗后6、24 h的神经功能,采用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进行评价,总分45分,采用反向计分方式,分值越高,代表神经功能越差。(2)对比两组的临床疗效。显效:症状消失,语言功能正常,意识清醒;有效:症状缓解,语言功能恢复,认知功能基本正常;无效:未见明显改善或病情进展。治疗有效率=(显效例数+有效例数)/总例数×100%。(3)对比两组的不良反应情况,包括牙龈出血、上消化道出血、症状性脑出血、口唇水肿、鼻出血。
入院时,两组NIHS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6、24 h,试验组NIHSS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NIHSS评分比较(分,
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00,χ2=13.310
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例(%)]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13,χ2=6.201
急性脑梗死具有不可逆性,影响因素较多,且合并高血压、糖尿病等疾病的患者发病风险更高。该病由脑部微循环血液灌注供应不足而引发,虽目前病死率得到了有效控制,但普遍存在严重的后遗症,甚至可造成患者残疾,虽然经过康复训练能够恢复部分功能,但自主生活能力的恢复仍然需要花费较长时间[2]。患者发病后,病灶组织周边会出现缺血半暗带,缺血时间过长会导致自由基的连锁反应,从而加重脑水肿。但是该损伤具有可逆性,若能及时改善供血,坏死的脑组织很大程度上能恢复正常。因此,若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则患者预后较好;相反,若救治不及时,容易进展成为完全性脑梗死,增加后期治疗的难度。因此在患者入院时,需要及时确定治疗方案,抓住治疗的黄金期,提高临床疗效。
当前,临床上仍无标准的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方案。以往通常采用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但其特异性较差,易增加出血风险。目前溶栓治疗在临床上应用较多,阿替普酶作为溶栓治疗的常规药物,为治疗工作的开展奠定了物质基础。有学者提出,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能有效提高临床治疗效果,且预后效果极佳,有利于患者康复[3]。阿替普酶作为一种重组人组织纤维蛋白溶解药物,对纤溶酶原的亲和力较好,在其有效成分发挥作用后可激活纤维蛋白溶酶原,进而促进其转变为纤维蛋白溶酶,有助于加快血栓溶解,能有效改善缺血区域的血液循环,从而缩小了缺血半暗带脑组织坏死的面积,以达到恢复患者神经功能的目的[4]。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后6、24 h的神经功能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该治疗方案能够明显延缓神经功能的弱化;试验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可认为静脉溶栓方案疗效更好;试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阿替普酶作为溶栓药物具有较高的安全性。本研究结果与武国君等[3]研究结果相似。数据表明,采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较常规治疗应用价值更高,能有效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临床治疗效果[4]。虽然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有明显差别,但考虑试验组仍然存在一定的不良反应,故在治疗过程中,应该做好对患者口腔情况、鼻腔情况等的观察工作,确保在出现继发性出血等问题时,能够及时采用干预方案,以保障用药安全。
综上所述,阿替普酶静脉溶栓方案相较于常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并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因此,在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过程中,有必要加强对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应用,以切实发挥改善患者病情、提高临床治疗效果的作用。但需要注意的是,溶栓治疗具有一定的时间限制,一般均需要在发病4.5 h内治疗,故有必要加强对城市其他居民的健康教育工作,确保其在发病后能够及时到医院就诊,做到尽早发现,尽早将患者送到医院,以便能够在黄金时间开展溶栓治疗,以更好地挽救患者生命。此外,要做好对患者的护理工作,尤其需要重视患者术后继发性出血与感染问题,同时切实落实对患者及家属的心理疏导与健康教育工作,避免由于患者情绪激动导致血压失控而出现继发性出血,以更好发挥溶栓治疗的应用价值[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