栏目主持:路培
3月5日,日本著名建筑师、城市规划师与建筑学者矶崎新成为2019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矶崎新由此成为第46位普利兹克建筑奖得主,也是其中第8位来自日本的建筑师。矶崎新1931年出生于日本九州岛大分市,1954年毕业于东京大学工学部建筑系,师从丹下健三,1963年创立矶崎新设计室。截止目前,矶崎新的建筑作品已跨越60年,百余个已建成作品遍布亚洲、欧洲、北美、中东和澳大利亚。代表作品包括日本大分县立图书馆(1966),筑波中心大厦(1983),洛杉矶当代艺术博物馆(1986),巴塞罗那圣乔治宫体育馆(1990),奈良百年纪念堂(1998),都灵Pala Alpitour体育馆(2006),卡塔尔国家会议中心(2011),米兰安联大厦(2014)和上海交响乐团音乐厅(2014)等。2019年度普利兹克建筑奖颁奖典礼定于5月在法国巴黎凡尔赛宫举行,届时公共演讲活动也将同期展开。□
建筑师凯文·罗奇(Kevin Roche,图1)于3月1日在美国康涅狄格州的家中去世,享年96岁。罗奇1922年出生于爱尔兰都柏林,1945年在爱尔兰国立大学获得建筑学学士学位,1948年移民美国,1954年加入埃罗·沙里宁建筑事务所工作。1961年沙里宁去世,罗奇在完成沙里宁身后留下的包括圣路易斯拱门、纽约JFK国际机场TWA候机楼等在内的10余项重要工程后,于1966年与约翰·丁克鲁(John Dinkeloo)组建了新的事务所,设计了包括迪尔总部办公大楼、加州奥克兰博物馆、纽约联合国儿童基金会总部等在内的众多代表性建筑。作为现当代最重要的美国建筑师之一,凯文·罗奇推崇“为人与自然而设计”的建筑设计理念,先后获得法国建筑学院金奖、法国建筑学院院士称号、1982年第四届普利兹克奖,以及1993年美国建筑师学会金奖。□
近日,由《建筑评论》(Architectural Review)和《建筑师》(Architects' Journal)主办的“女性建筑奖”(Women in Architecture Awards) 将2019年度建筑师奖颁给了希拉·奥唐纳(Sheila O'Donnell),以表彰其在布达佩斯中欧大学新近完成的设计(图2)。莫伊拉·吉米尔新兴建筑奖(Moira Gemill Prize For Emerging Architecture)则颁发给了中国建筑师徐甜甜,建筑师利兹·迪勒(Liz Diller) 和摄影师海琳·比奈(HBinet) 凭借在建筑领域的杰出贡献分别获得 2019年简·德鲁奖(Jane Drew Prize)与阿达·路易斯·赫克斯特波尔奖(Ada Louise Huxtable Prize)。“女性建筑奖”创建于2012年,旨在表彰全球范围内的女性建筑师和设计师。□
沃尔夫国际基金会(International Wolf Foundation)建筑委员会近日一致决定,授予以色列裔加拿大建筑师、城市规划师、教育家和理论家莫什·萨夫迪(Moshe Safdie,图3)2019年沃尔夫建筑奖(Wolf Prize in Architecture),以表彰他“通过建筑实践关注社会的职业生涯”。莫什·萨夫迪于1938年出生在以色列海法的一个犹太人家庭,1954年举家迁居加拿大蒙特利尔,1961年获麦吉尔大学建筑学学位,师从在费城执业的路易·康之后,回到蒙特利尔参与1967年世博会的总体规划。萨夫迪于1964年成立自己的事务所,因67号住宅(Habitat 67)的设计一举成名。沃尔夫奖自1978年以来,每年颁发5个类别的奖项,包括医学奖、建筑奖、农业奖、化学奖和数学奖。截止目前,已有329位获奖者。□
3月1日,2018年度北京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会议中心召开,共有212项成果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林波荣教授(第1完成人)、李晓锋长聘副教授(第3完成人)、朱颖心教授(第4完成人)联合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中建一局和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完成的“绿色公共建筑环境与节能设计关键技术研究和应用”项目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一等奖,也是2018年度城市建设领域唯一的北京市科技一等奖。该项目针对我国城镇化建设中公共建筑能效低、室内环境品质差等问题,建立了以绿色公共建筑室内环境品质改善和能效提升为目标的设计新方法,提出了气候适应型绿色公共建筑室内环境营造新途径,研发了即绘即模拟的性能化设计软件平台、效率提升30%以上,突破了非均匀围护结构新构造、无组织渗风防控、超高层空调系统和电梯渗风防控等技术难题。□
伦敦蛇形画廊组委会近日公布,2019年蛇形画廊夏季展亭将由日本建筑师石上纯也(Junya Ishigami)担任设计师。石上纯也是蛇形画廊夏季展亭项目的第19位设计师,也是该项目自创始以来第二年轻的设计师,仅次于2018年的展亭设计师墨西哥建筑师弗里达·埃斯科波多(Frida Escobedo)。与此同时,2019年蛇形画廊展亭的设计概念图也公之于众,石上纯也称自己的设计为“一片由岩石组成的山坡”(图4)。展亭的屋顶由一系列天然砂岩板构成,由轻质独立支柱支撑。该单屋檐空间的设计灵感不仅来源于自然的天篷,也来自一个基本的结构元素——屋顶。石上纯也解释道,他的展亭设计体现了其“自由空间”的哲学,并延续了他一贯坚持的“让建筑与自然共生”的设计理念。□
日前,“大卫·阿贾耶:塑造记忆”(David Adjaye∶ Making Memory)作品展在伦敦设计博物馆展出(图5)。展览通过阿贾耶7个地标性作品向公众展示了当代纪念馆的设计、角色与功用。以位于华盛顿的史密森非裔美国人历史与文化国家博物馆和位于伦敦的英国大屠杀纪念与学习中心为代表的作品,展示了阿贾耶如何借助建筑与形式对历史、记忆以及人类生活进行反思。阿贾耶表示,展览的目的在于挑战“人们如何在21世纪体验纪念性建筑。纪念碑不再是一种代表,而是每个人都可以参与的对时间和地点的体验。”该展览由美国哈德伍德出口委员会和日立数字媒体集团赞助,展期至5月5日。□
维特拉设计博物馆(Vitra Design Museum)近日宣布,该馆将于3月30日-8月9日期间举办普利兹克建筑奖获得者巴尔克里希纳·多西建筑作品国际回顾展——“巴尔克里希纳·多西:为人民的建筑”(Balkrishna Doshi:Architecture for the People)。这次展览旨在向全球观众展示多西的作品及其作品如何重新定义了现代印度建筑(图6)。该展览将展出多西于1958-2014年间完成的重要项目,包括城市规划、校园和文化机构、公共行政办公楼,以及私人住宅和室内设计等,如印度管理学院、多西位于桑珈的建筑工作室和著名的 Aranya廉租房项目等作品。展览将借助来自多西档案和工作室的图纸、模型、艺术作品、摄影作品、电影胶片,以及若干完整的装置作品来展现这一印度现代建筑先驱长达60余年的建筑职业历程。□
日前,纽约现代艺术美术馆(MoMA)宣布,赫尔佐格和德梅隆建筑事务所将其一部分工作档案赠予该馆,用于永久收藏(图7)。这部分档案由23组藏品组成,包括图纸、模型,甚至建筑碎片,所涉及的建筑包括鸟巢、易北爱乐音乐厅、林肯路1111号、莱昂纳德街56号、多明纳斯酒厂、Caixa Forum文化中心和拉班舞蹈中心等项目。“30多年来,赫尔佐格和德梅隆事务所的实践在当代建筑语境中形成了独一无二的经典声音,”MoMA建筑与设计策展主管马尔蒂诺·斯蒂尔里(Martino Stierli)表示,“感谢事务所和雅克·赫尔佐格与皮埃尔·德梅隆基金会的慷慨馈赠,使我们得以在2019年下半年开放新扩建展厅之际,将这些当代建筑的重要作品纳入我们不断变化的馆藏之中。”□
日前,联合国教科文组织(UNESCO)和国际建筑师协会(UIA)共同宣布,巴西里约热内卢(图8)为2020年世界建筑之都(World Capitalof Architecture)。“世界建筑之都的计划,旨在强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国际建筑师协会在城市环境中保护建筑遗产的共同使命。里约热内卢作为首个世界建筑之都,将展示建筑和文化在可持续城市发展中所扮演的关键角色。”作为世界首个建筑之都,巴西里约热内卢将以“全世界,一世界”(All the worlds, just one world)为主题举办一系列活动,促进实现国际社会商定的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的第11个目标——“使城市和人类住区具有包容性、安全性、弹性和可持续性。”□
3月2日,由天津大学建筑学院、中国建筑学会、柯布西耶基金会与天津法语联盟合作举办的“后柯布西耶时代——柯布西耶与中国现代建筑”学术会议圆满落幕(图9)。会议主要分为两个议题:“多元视角下的柯布与建筑教育”和“遇见柯布:柯布西耶与建筑设计”。会议共邀请逾30位学者嘉宾,共同交流分享中国学者近年来对勒·柯布西耶的研究成果。现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据悉,此为中国学术机构与法国柯布西耶基金会第一次官方合作的国际会议。同期相关的学术活动还包括于3月1日在天津美术馆开幕的“勒·柯布西耶——色彩的交响乐”艺术展。该展览将持续至4月20日。□
URBANUS都市实践在过去的20年中通过建筑设计、城市研究、公共艺术等多种媒介全方位地介入城市,创造具有强烈城市建构意识的“城市建筑”以激发和滋养有鲜活生命力的当代城市生活。都市实践在其成立20周年之际策划了系列研讨及交流活动。2月16日,在北京启动的“都市会客厅-圆桌对谈”邀请黄居正、周榕作为主持人,刘晓都、孟岩、王辉与受邀嘉宾围绕“都市实践成立20年来社会环境的变化”等话题,探讨事务所的理想、模式、方法和发展(图10);2月23日在深圳邀请朱涛作为主持人,深圳、广州和香港的建筑师、评论家及学者,围绕“建筑的地域性,深圳过去20年的城市发展和都市实践的成长历程,都市实践的作品如何构筑起与深圳城市的各种关系”展开讨论,以期为都市实践未来的发展提供丰富的思路。活动期间还进行了都市实践第三本专辑的发布。□
由伯纳德·屈米建筑事务所设计的天津滨海文化中心探索馆于近日落成,预计于2019年秋季对外开放。探索馆建筑面积3.3万m2,设计于2013-2014年。该项目作为天津滨海文化中心总体规划的一部分,包括文化活动场所、展览设施,以及美术馆、办公室、餐厅和零售空间等场所,用于展示天津工业发展的历史与成就。这座建筑最引人瞩目的地方是大小各异的圆锥体结构,其中体量最大的圆锥体几乎是纽约古根海姆博物馆的两倍高,可通向建筑内所有的公共空间。游客可以沿坡道盘旋而上,至探索馆的屋顶平台俯瞰城市风光。其他圆锥体内的空间则用于举办大型展览。探索馆与MVRDV设计的天津滨海公共图书馆以及其他3座建筑毗邻,相互之间由公共走廊相连(图11)。□
世界上最大的垃圾发电厂预计将于2020年在中国深圳投产。这座位于深圳郊区的发电厂由施密特·哈默·拉森(Schmidt Hammer Lassen)和戈特利布·帕鲁丹(Gottlieb Paludan)设计,圆形的建筑形体打破了工业厂房常规的矩形平面布局,整个工厂包括辅助用房均被整合在这一圆形结构中(图12)。6.6万m2的屋顶被4.4万m2的光伏发电板覆盖,既可以为焚烧垃圾提供清洁能源,同时可为城市提供可再生能源。据悉,该垃圾发电厂将采用国际最先进的垃圾焚烧技术,预计建成后每天可燃烧处理5000吨垃圾并转化为电力,与此同时,还将向城市居民传播展示有关垃圾能源循环的知识。建成后,市民和游客可经由一个入口桥,穿过景观公园抵达入口大厅和游客中心,俯瞰整个工厂。□
由芬兰裔美国建筑师埃罗·沙里宁于1956年设计的纽约肯尼迪机场第五航站楼暨环球航空公司飞行中心(TWA Flight Centre),近日完成改建,变身精品酒店。作为沙里宁有机建筑理论的代表作,TWA航站楼于1962年投入使用,2001年关闭,2005年被列为美国国家历史名胜之一。2017年,经多方努力,终于确定将TWA航站楼改造为精品酒店,并由纽约建筑事务所Lubrano Ciavarra Architects和Beyer Blinder Belle负责建筑的改扩建设计。改建后的酒店共有512间客房,位于沙里宁设计的航站楼后面的两座新建弧形建筑中,航站楼则作为酒店大堂。酒店内部的设计采用1960年代的设计元素,其他装饰细节还包括TWA的老式海报和沙里宁设计的家具(图13)。目前,该酒店已开始接受网上预订。□
2月6日,由福斯特及合伙人建筑事务所(Foster + Partners)设计的新诺顿艺术博物馆扩建项目,在破土动工两年后,正式对公众开放。坐落于美国佛罗里达州西棕榈海滩的诺顿艺术博物馆于1941年建成,由一系列围绕中央庭院、受装饰艺术风格启发的单层展馆构成。该博物馆用于容纳实业家诺顿及其夫人的艺术品收藏。福斯特的改扩建设计方案保留了博物馆的东翼和建筑师马里恩·森姆斯·惠氏(Marion Sims Wyeth) 原始方案的空间逻辑。新的规划强化了主轴线,平衡了不同的建筑高度,园林与中央庭院的景观设计整合了各种本地花木,形成了荫蔽的步道;之前的停车场则改造为一块雕塑草坪;同时提供了博物馆商店、餐厅等便利的访客设施。此次改扩建旨在将现存的博物馆改造为一个坐落于亚热带园林之中的世界级文化游览目的地(图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