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雯静,谭 秀,吴穗燕,杨 春,付 娴
(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广东 广州 510630 )
目前,手术为脑积水主要治疗方法,既往采取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术,而伴随腹腔镜推广后,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应用频率升高,但能否取代传统手术,尚未可知[1]。为此,笔者开展了本次分组对照试验,对一组脑积水患者分别实施传统手术、腹腔镜手术,现报道如下。
纳入脑积水患者90例,纳入时间是2017年6月至2018年7月,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成腹腔镜组、传统组,均45例。腹腔镜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为3~78岁,平均年龄为(51.74±3.65)岁;脑积水类型:梗阻性脑积水11例,交通性脑积水34例;传统组:男22例,女23例;年龄为5~78岁,平均年龄为(51.26±3.83)岁;脑积水类型:梗阻性脑积水12例,交通性脑积水33例;2组除手术类型不同,脑积水类型、年龄等病历资料均保持了同质性(P>0.05)。
(1)纳入标准:①经颅脑CT以及体征分析等检查明确诊断为脑积水;②有手术指征;
(2)排除标准:①存在明显腹部疾病者;②临床数据不完整。
腹腔镜组:实行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应用电视腹腔镜以及配套手术器械,在全麻下,经脑室端进行穿刺置管,取右侧脑室额角穿刺,流出脑脊液后,退出导丝后,调整分流管,进入脑室长度在4~5cm左右,将分流阀固定于耳后,在腹部剑突下方3~10cm部位取切口,采取“一孔法”进行手术操作,建立气腹,置入镜头和操作钳,直视下将分流管置入腹腔,从头侧袋状皮瓣底端,经皮下向剑突方向,穿过通条,从脐部切口穿出,在通条内置入腹腔管头端,引至左耳。将分流穿刺泵囊、腹腔管头端和脑室相连接,以4号丝线进行两次结扎。调整分流泵的位置,确定无分流管打折情况,将腹腔气体放出,缝合脐部皮肤,术毕。
传统组:经腹直肌取切口,切开腹壁,经中空通条,经切口置入分流管,见脑脊液流出后,将分流管游离在腹腔,不固定,关闭头颈枕部、腹部切口,术毕。
SPSS20.0统计学软件包,统计学差异表示为P<0.05:(均数±标准差)行t检验,(%)行x2检验。
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2.22%低于传统组的1 7.7 8%(P<0.05),详见表1.
表1 2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n=45,%)
腹腔镜组手术时间是(52.72±3.61)min,短于传统组的(108.36±2.87)min,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0.932,
P=0.000)。
脑积水作为一种神经外科常见病,是因脑脊液过度分泌、脑脊液循环吸收障碍导致颅内脑脊液量增加、脑室系统扩大,进展至晚期时可危及患者生命安全[2]。目前,脑室腹腔分流术可谓脑积水临床治疗首选方案,但存在创伤大、并发症多等缺陷,建议利用腹腔镜进行手术操作,赋予手术“微创”意义,以优化手术治疗效果[3]。
相较于传统手术,腹腔镜手术有诸多优势:①要求建立人工气腹,充分暴露其腹腔间隙,增加其术野、操作空间,可在直视下清晰观察其腹腔内情况,准确地将分流管置入肝膈间隙,避免盲目置入引流管所致器官损伤。②分流管可固定在肝圆韧带,减少了分流管和大网膜、肠管之间接触机会,避免分流管扭曲、移位,降低了分流管堵塞、腹腔脏器受损的风险。研究结果2.1亦证明了上述分析:腹腔镜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传统组。同时,该组手术时间也较短,彰显了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的应用价值与优越性。
综上:脑积水患者适宜采取腹腔镜辅助下脑室腹腔分流术,在手术时间、并发症方面均优于传统脑室腹腔分流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