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工伤预防培训模式研究

2019-04-19 03:11
山东开放大学学报 2019年2期
关键词:工伤保险青岛市工伤

, ,

(青岛广播电视大学,山东 青岛 266112)

引言

随着我国全面改革的深化,发展理念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互联网经济的涌现,工伤保险制度正面临着诸多新的挑战。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社会保障兜底线、织密网、建机制的要求,应建立与当前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工伤保险保障机制。作为工伤保险制度的基本功能之一的工伤预防,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并引起社会高度关注。

青岛市作为国家、山东省工伤预防试点城市,2016年青岛市社会保险事业局首次面向社会公开招标,提出了“三单式”培训形式,即企业“点单”、培训机构“派单”、政府“埋单”。用时3年采取进企业培训的形式,对机械制造、石化、公交等行业企业生产一线班组长、技术骨干和工人进行培训,并采取分片培训的形式,对各区市企业劳资人员开展工伤培训试点工作。青岛广播电视大学作为中标的第三方培训机构,结合当前国家政策和社会需求,在承担青岛市市南区、市北区、城阳、崂山、李沧、胶州等区市工伤预防培训工作的基础上,立足于通过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践,积极开展青岛市工伤预防培训模式的研究工作。

一、工伤预防培训的企业需求分析

2017年青岛市工伤保险参保单位12.3万户,参保职工258万人。2018年青岛市工伤保险参保单位14.2万户,参保职工268万人。参保单位户数同比增长了15%,参保职工人数同比增长4%。由此可见,工伤预防培训对象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群体,培训需求分析则是青岛市工伤预防培训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根据企业与职工的培训需求分析进行培训策略方案设计,逐步研究探索一个科学、系统的工伤预防培训模式。

(一)培训的需求分析

青岛市相关企业的工伤预防培训对象主要为机械制造、石化、公交等行业工伤事故发生率较高企业的安全生产负责人、生产一线班组长、技术骨干、一线工人以及参保企业劳资人员五大类。如图1所示,一线工人占比50%,生产一线班组长和技术骨干各占20%,安全生产负责人与参保企业劳资人员各为5%。

图1 参加培训人员构成

以青岛市某汽车有限公司为例,公司经营范围包括汽车、电动车及零部件、汽车底盘、汽车模具及附件、汽车电子装置的研发、销售等。参加培训人员来自安全环保部、工艺科、部件车间等11个部门。从事工种种类分散,主要集中在品管部和总装、底盘车间,财务等辅助部门较少,具体分布如图2:除了工种因素外,培训需求还受到培训对象的性别、知识结构、学历水平、兴趣爱好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因此主要从学习者特征和学习者环境、培训内容需求三个方面进行需求分析。

图2 青岛市某汽车有限公司参训人数分布

1.学习者特征分析

通过对工伤预防五大类培训对象调查分析发现,企业职工的起点水平不一,主要受职工的学历、年龄、阅历、工龄相关因素影响,一线员工较多,以男性为主,缺乏学习动机,自身重视程度不够但专业性强、工作经验丰富、认真务实。

2.学习者环境分析

学习者环境主要体现在行业特点和企业背景两大因素,其中参训企业主要为机械制造、石化、公交等行业,企业背景受到生产设备、近年工伤发生情况、工伤案例类别、工伤发生比率、参保情况因素影响。例如,近3年工伤发生情况中,上下班时间的交通事故和工作过程的摔伤、扭伤、割伤、划伤、压伤出现频率较高,其他还伴有叉车伤人、骨折、高空坠落、液氮炮炸等情况。

3.培训内容需求分析

基于以上学习者特征和学习环境分析,可确定工伤预防培训内容需求主要来自政策解读、设备安全知识讲解和安全案例分析三个方面。工伤保险政策中主要对工伤保险的认定范围需求度较高,设备安全知识方面主要与行业特点相关。例如,火灾逃生、劳动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等。安全案例则根据企业近三年工伤发生的情况进行分析选定。

(二)企业点单构建分析

在“三单式”培训形式中,企业点单是工伤培训的首要环节,是培训课程设计的重要依据。基于以上对企业培训需求的分析,根据相同行业间的共性需求,将企业归为三大类:通用类、机械类及化工类。结合每家企业不同培训需求,在以上学习者特征和学习者环境、培训内容需求三个方面进行需求分析的基础之上,设计工伤预防知识培训企业调研表,用于企业个性需求调研,从而形成工伤预防培训企业点单。企业调研表构成要素如表1。

表1 工伤预防知识培训企业调研表构成要素

二、工伤预防“五位一体”培训课程建设

青岛市工伤预防培训紧紧围绕“五位一体”培训模式,打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工伤预防培训服务平台。“五位一体”中主要包括“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在线学习、案例分析、情景模拟”,在课程建设和教学设计中充分围绕这五个方面,加大工伤预防体系社会保障的政策宣传、工伤预防安全知识学习,提升工伤预防培训执行力度和社会效应,实现青岛工伤预防培训全民化、网络化、数字化和终身化。

(一)工伤预防培训课程建设

课程建设可以说是培训有效开展的基础,工伤预防培训课程建设需要以企业点单调研的培训需求分析为依据,进行课程内容设计和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工伤保险政策、工伤认定、工伤事故防护知识等内容,结合实际岗位安全需求,提高员工的工伤预防安全意识,促进工伤保险政策和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改进安全隐患为目标的优质课程资源。

1.课程研发

工伤预防培训课程建设主要着眼于教材研发、课程资源建设、授课内容研究等方面。根据需求分析分别编写了机械、化工、通用三个不同系列版本教材。根据企业点单,因地制宜地进行课程研发。课程资源建设从课程设计、课件内容、课程审核评估等方面根据培训目标分层次优化。教学设计则根据企业的不同特点进行个性化定制,采用企业点单+培训机构派单,有针对性授课的新课程模式。最终形成《工伤保险政策》《工伤预防基本安全知识》《机械行业安全知识》《化工行业安全知识》四个模块40多个版本授课PPT,并进行案例分类,建设案例库,根据企业需求随时调用。

2.课程考核评估

课程效果考核是完善课程建设的必要因素,良好的课程效果评价与反馈,贯穿于培训模式全部过程。培训前期邀请企业管理人员以调查问卷方式统计和研究确定授课内容。培训后的调查以获取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授课效果的满意度为主要内容,通过整理、统计确定授课效果,改进提高,如表2。

表2 工伤预防知识培训课程评估要素

(二)优化课程教学设计

依据建构主义理论中提出的要呈现整体性的任务,让学生尝试进行问题的解决,在此过程中学生要自己发现完成整体任务所需实现完成的子任务,以及完成各级任务所需的相关知识技能。工伤预防培训课程的教学设计从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等维度立足,注重从发现解决问题所需的基本知识技能出发,突出行业和通用安全知识培训,在掌握这些知识技能的基础上,重点解决生产工作中遇到的实际问题、常见问题并形成案例库。通过微课视频在线教学和深入企业进行专题讲座等形式进行教学设计的优化呈现。

三、工伤预防“五位一体”培训模式策略方案

通过课程研发和教学设计,从而形成“五位一体”模式,即以“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在线学习、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五种模式将课程内容与教学设计面向工伤预防培训对象呈现,如图3。形成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和企业职工网络在线自主学习,线上线下相结合的培训模式,构建以点到面,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网络化、数字化、远程学习的工伤预防培训服务平台。

图3 “五位一体”培训模式

(一)五位一体”培训模式构建

1.专题讲座

工伤预防培训每一期的培训时间一般为120分钟,每家企业的工伤保险和工伤情况各有差异,因此针对企业生产设备、岗位工种、企业自身的需求与培训的重点难点,在有限的培训时间内开展专题讲座,实现与企业点单的有效对接,满足每个企业的工伤预防培训需求。自2016年11月第一期培训正式启动,截至2018年12月,我校累计培训企业员工6550人次。全市完成了近2万人次的培训。以城阳、崂山、李沧、高新区为例,各区域企业培训情况如图4。

图4 区域培训人数分布图

2.现场教学

在工伤预防培训中,培训对象来自各类工厂或实际操作的各类岗位,为了实现企业员工在工作现场切实提高安全意识,提高工伤预防意识,真正在工作岗位现场杜绝工伤的发生,则大量地采用现场教学的教学方式。例如,在某外资企业生产车间开展的培训,收效明显高于在会议室的培训效果。

3.在线学习

在深入企业组织现场培训的同时,我校依托青岛市全民教育网络平台“青岛全民学习网”组织授课教师全力打造精品培训课程。录制在线课程、微课程,实现网络在线培训学习,并建立“工伤预防知识答题”和“培训效果评价”功能模块,由参训企业的职工通过线上参与,获取授课效果反馈和评价,提高授课质量。

目前,线上采用微课教学+在线学习,录制完成《工伤保险政策》《工伤预防基本安全知识》《机械行业安全知识》《化工行业安全知识》四个模块工伤预防知识系列课程视频资源和5-6分钟微课视频,上传至“青岛市全民学习网”,下一步将开通“工伤预防知识答题”和“培训效果评价”功能模块。视频课程通过网络渠道输送给企业员工进行网络在线学习,构建完成了以点到面,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网络化、远程培训学习的工伤预防培训体系服务平台。发挥网络的强大功能,定期发布更新工伤预防学习资讯和课件资源,建立完善系统的在线学习资源库,随时随地进行在线学习。

4.案例分析

根据企业类型,将近年来发生的工伤案例分类汇总,形成案例库。在培训中按企业的需求随时调用。通过用大量的案例讲解和分析,引起企业员工的高度重视,加强安全意识,按照岗位安全要求规范操作,避免工伤事故的发生,如表3。

表3 工伤预防案例库案例分类

5.情景模拟

建构主义教学观强调学习的主动性、社会性和情境性,每个人都以自己的方式理解事物的某些方面,教学要增进学生之间的合作,即合作学习(cooperative learning)。

因此,在“五位一体”培训模式注重对学习者本身和学习环境特征分析的基础上,加入讨论交流环节,并在现场教学、专题讲座模式基础上,加入情景模拟教学,强调实际岗位实践,使学习者以自己的方式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通过学习者的合作、体验、探究实践,使理解更加丰富和全面,从而取得良好的培训效果。通过打造多种教学形式,优化培训学习环境,提高培训质量。

(二)工伤培训模块化工作流程管理

培训目标能否实现取决于培训的管理、外部条件等多种因素。在这诸多因素的作用下,以工伤预防“五位一体”培训模式策略方案为指导,进行模块化工作流程设计。

1.培训组织运行流程

具体的工伤预防培训环节包括:企业点单、深入企业实地调研、资源建设、培训策略研究、组织实施、运行和管理机制、数据汇总、培训体系构建、应用推广、资料整理、档案管理、信息管理等。例如,当现场培训时需要布置培训会场,悬挂横幅、摆放工伤预防宣传易拉宝、组织参训人员入场签到、发放培训教材、组织调查问卷等,充分体现程序化、人性化的培训工作管理。经过工伤预防培训组织运行实践,基本形成培训组织运行流程,如图5。

图5 培训组织运行流程

2.培训服务支持模块设计

(1)教师团队建设。打造一支高素质创新型的教师队伍,是能否完成培训目标的根本保障。教师是课程的演绎者,主要职责是将该课程的核心精髓传达给学员。工伤预防教师团队中每一名教师必须对课程内容有很深刻的了解,具备优秀的教学能力、心理素质、职业态度等。

(2)管理团队建设。团队是一个共同体,为了共同的目标组合在一起,该共同体合理利用每一个成员的知识和技能,协同工作,以期实现共同的目标。因此在工作组的人员构成上充分考虑能力、专业、特点、兴趣等因素,合理组建团队。

(3)培训课程及教材建设。培训课程和教材既要符合适应企业的实际情况,又要科学有效地宣传工伤保险政策。因此,建立工伤预防图书资料室和工伤预防知识案例库,检索收集国内外有关图书资料及教材,供授课参考使用,同时通过线上线下平台与企业职工分享相关知识和案例。

(4)提供培训用场地和培训辅助设备(包括幻灯机、投影仪、电脑、音箱、麦克等,条件许可的可以建立线上多媒体教室),加强对培训设备硬件的投资与管理。

3.培训评估与反馈机制

为了及时总结、提升培训效果,建立企业职工评价和政府考核验收相结合的评价反馈机制。

(1)企业职工评价反馈

根据培训目标设计培训效果调查问卷,培训现场分发给参训职工,培训后及时回收调查问卷。整理培训班档案材料,汇总调查问卷情况并撰写总结,在后期培训中加以改进。以城阳、崂山、李沧、高新区为例,累计下发3642份调查问卷,回收3294份,调查问卷回收率达到90.4%,培训满意率99.7%。

(2)政府考核验收反馈

在培训后由各区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对培训情况进行抽查。按照比例不少于培训人数10%的标准进行电话抽查并形成反馈意见,要求满意率不低于80%。以青岛市城阳区为例,城阳区培训总人数2234人,抽查人数225人,抽查结果:满意率达96%。

四、结语

研究构建以“专题讲座、现场教学、在线学习、案例分析、情景模拟”五位一体的培训模式为主体,形成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以点到面,不受时间、地点限制的网络化、远程培训学习的工伤预防培训服务平台。为工伤保险政策和安全生产知识的普及、工伤保险政策和安全生产措施的有效落实,提升工伤预防培训效果具有积极的推进作用。为青岛市工伤保险工作形成预防、补偿、康复并举的“三位一体”的工伤预防体系,推进我市工伤预防试点推广工作,提高市民守法维权意识和工伤预防意识,促进我市工伤预防工作模式的创新提供了一个可借鉴的案例。对提升我校面向社会、服务社会,发挥开放大学、创业大学、社区大学办学优势,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学习型社会将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猜你喜欢
工伤保险青岛市工伤
工伤保险法律问题三则
对上下班交通事故工伤认定的思考
放弃部分工伤保险待遇的约定无效
职工违规操作受到伤害应认定为工伤
2019青岛市科创板发展现状
工伤保险缴费不实 待遇有争议怎么办
商业保险和工伤保险可以同时享受吗
陪客户喝酒后死亡是否算工伤
早退途中出车祸 不予认定工伤
中国青岛市北四流南路80号纺织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