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英,安海燕,任义梅
(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NICU,江苏 南京 210036)
近年来新生儿病房收治的超-早产儿,危重儿的比例越来越大[1],在经历气管插管、静脉穿刺、动脉采血,深静脉导管留置等侵入性操作以及大量应用广谱抗生素等[2],均可增加院内感染的风险;新生儿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屡见不鲜,倘若医务人员消毒意识淡薄、未严格落实消毒隔离制度等,均可使得医院感染发生率显著增加[3]。因此,需要对新生儿医院感染因素进行全面了解,在重点环节上把好关,进行科学的感染管理,减少院内感染的发生。
本次研究通过回顾性分析我院NICU 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住院患儿的医院感染病例,从医院感染发生率、不同体质量新生儿的感染情况以及感染分布状况进行分析,为新生儿医院感染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
回顾性调查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12月31日3450例住院患儿在住院期间发生医院感染的152例病例资料。
对3年的医院感染率、感染例次率、平均病情严重程度、调整感染率、调整感染例次率、不同体重质量新生儿医院感染发生情况、CRBSI感染率、VAP感染率以及感染分布状况、耐药菌检出情况进行对比、分析,并记录具体数值。
使用E X C E L 软件,录入调查数据,应用统计学软件SPSS20.0整理和分析,计数资料检验值为x2,组间比较经P值判定,P<0.05则表示差异呈统计学意义。
2.1.1平均医院感染发生率
3年共监测住院患儿3450人次,医院感染发生145人次,感染发生率为4.2%;平均病情严重程度为3.30%;调整医院感染发生率为1.27%;调整医院感染发生例次率为1.35%;
表1 2015~2017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情况
2.1.2 新生儿病房按不同体重组分类医院感染发生情况
体质量不同的患儿其感染率随着体重的增加而呈下降趋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体质量越小,其中心静脉置管及呼吸机使用使用率越高,其医院感染发生率越高,但CRBSI感染率和VAP感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2015~2017不同体重组分类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与导管使用与感染情况对比
近3年新生儿病房感染部位分布,第一位是下呼吸道,占29.87%,其次为败血症22.08%,菌血症17.53%,婴儿脓疱病7.79%,呼吸机相关肺炎7.14%,其它部位7.14%,从发展趋势来看,下呼吸道感染构成比逐年下降,由33.20%降至25.45%,菌血症由18.64%降至14.54%,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由13.56%降至3.64,败血症由11.86%升至38.18%,
2015~2017共检出病原微生物217株,其中多重耐药菌检出100株,占检出病原微生物的46.08%,呈逐年上升趋势;检出前4位的多重耐药菌株,表皮葡萄球菌占首位,为51%,2017年首次检出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特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CRE)。
表3 2015~2017多重耐药菌检出率及耐药菌株
当今社会超早产儿的出生率不断增加,有创技术的广泛应用,导致救治成功率增加,感染风险也随之增加。本研究显示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新生儿的医院感染率为4.2%,国外文献报道新生儿医院感染率在6%~40%,而国内则在4.1%~15.95%[5],我科感染率符合国内标准,我科CRBSI感染率和VAP感染率分别为0.97%,5.63%均低于国内相关报道。据NHSN发布的2006年~2008年的监测数据显示,体重越低,两者的患病率越高。并研究与之相符。多重耐药菌现象已经相当严重,2017年首次检出耐药肺炎克雷伯杆菌,耐药特征为革兰氏阴性杆菌,且不易控制,容易导致暴发流行;医护人员需高度重视,合理使用抗生素,严格落实消毒隔离措施,积极采取手卫生措施,以控制其传播。
对于新生儿来讲,新生儿病房是其赖以生存的场所,我们应当建立科学的感染管理制度,并使其不断完善;依托医院三级感染管理网,院感科-科主任/护士长-感控护士,实施全面质量管理,对三管监测及多重耐药菌的预防实施集束化管理,为医护人员提供行动计划表格,以规范医疗、护理行为,从而达到有效控制院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