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正
有一个段子是这样说的:“这世上最痛苦的事是批作文,比这更痛苦的事是这周的作文还没批完,下周的作文又来了!”我想,这该是绝大多数语文教师对于作文的苦恼吧?然而,我却喜欢批阅学生作文,因为从这些质朴的文字中,我可以读懂学生的内心,继而走进他们的世界。一篇优秀的作文可以让人赏心悦目、如沐春风,每天和青春的文字为伴,不觉自己也年轻了。天地是如此广阔,作文的世界妙不可言。当然,这只是针对一些优秀的作文而言,有些学生的作文千篇一律、空洞无物,再加上字迹潦草,真是味同嚼蜡。那是什么原因让学生们的作文落入如此境地呢?究其原因,还是缺乏新意,缺乏个性。这就要求教师在指导学生习作的时候能够做到个性化。怎样才能使学生的作文做到个性化呢?下面是我的一点粗浅 看法。
一、在观察中培养个性化感受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说过:“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也会作成什么样的文章。”可以说,生活是写作永不枯竭的源泉,要想习作生动个性,丰富的生活必不可少。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要求学生要“多角度地观察生活,发现生活的丰富多彩,捕捉事物的特征,力求有创意的表达”。因此,在平时的生活中,我常常带着学生走出课堂,有时候在校园里观察植物的变化,有时候带领学生爬山野炊、放声高歌,在活动中让学生体悟大自然的变化,领略人生的快意和潇洒。这在一定程度上能够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有助于学生的个性化表达。
生活中有很多值得注意的事情,需要我们去挖掘、去发现,去找到它的獨特之处。比如家里买了一辆小汽车,或者爷爷奶奶去拍了一套婚纱照等,这些都是生活中的一些平常之举,我们的学生可能不太注意,但我们可以引导学生从中感受到今天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思想观念的改变。再比如,2018年的五月十二日是汶川大地震十周年纪念日,十年过去了,它带给全国人民的都是什么呢?当然有肢体上的疼痛,精神上的折磨,也可以从中感受中国人在困难面前坚定的生的信心、诚挚的爱的真心,还有众志成城的决心,以及伤痛过后如何挺起脊梁,拥抱春天,浴火重生。学生也许能够感受其中的一个或两个方面,而不能发现这个事件的其他方面,这就需要教师的引导。这也就是要培养学生的个性化感受,使他们写出的作文更加亮眼,更加清新,更加动人。
二、在构思上别出心裁
一篇好的作文离不开好的构思,构思的好坏可以说决定了文章的成败。那么如何进行构思呢?首先,构思要有深度,即作文要把事件所包含的深刻的思想意义和社会意义表达出来,引起人的反思;其次,构思要新颖,即对同一件事要发现和挖掘出别人没有或很少选用的角度,用新颖的方式来写出新的内容。
在学生作文的最初构思阶段,经常会出现雷同的现象,千篇一律,毫无新意可言。这样的作文是与我们的个性化作文的宗旨相违背的。真正要写出好的作文,好的构思也是必不可少的,这就要求我们学生在作文的最初构思上要别出心裁、独具匠心,选用一些贴切的但是别人又很少用的材料。比如,现在的“感动中国”十大年度人物、《经典咏流传》这样的例子,很多学生都喜欢用,以为会很赶时代潮流,会很贴切。殊不知贴切可能是贴切了,但个性化没有了。人云亦云,只能是随波逐流,淹没于浩如烟海的茫茫文字之中。我们的学生在构思阶段,可以采用一些相对新颖的形式,比如戏剧、诗歌或小说,等等。曾有一篇名为《站在黄花岗陵园的门口》的作文得到了满分。作文共1080字,开篇是一段170多字的文言文,介绍诗歌的写作背景——某年作者参观黄花岗七十二烈士陵园,“百感并至,赋诗一首。”诗歌共51行102句,每句七言;后记约70字,也是文言文写作。有人评价这篇文章“形式和内容表现上都堪称一流”。可以说这样的形式博人眼球,让人眼前一亮,同时也很好地体现了作文的个性化需求。
三、在推陈出新中让主题更深刻
一篇好的作文还要有一个好的主题,我们的学生不能只做到主题集中、正确就够了。要想让自己的作文推陈出新,主题就要鲜明、新颖、深刻、极具个性化,那么这就需要做到:首先,站在一个更高的角度,从大处着眼,高屋建瓴。可能我们学生写的是一件小事,但一定要有以小见大的意识。从一件小的事情可以折射出这个社会的方方面面,从而揭示出深刻的社会主题;其次,要敢于怀疑。可能有一些事已有了定论,但我们学生一定要多问几个为什么,应用到作文上来就是要敢于对权威说不。
比如我们都知道一个成语叫“东施效颦”,讲的是春秋时期的西施有心痛的毛病,犯病时爱扶着胸口,皱着眉头,比平时更美丽。同村女孩东施学着西施的样子扶住胸口,皱着眉头,本来长得丑,再加上模仿西施的样子,让人更加厌恶。一般的人都会嘲笑东施,认为她很丑,就连这个成语都是贬义词,可是我们为什么不能为东施打抱不平呢?人与人都是平等的,每个人都有追求美的权利。西施可以美丽,东施为什么不可以呢?她很勇敢,敢于冲破封建思想的束缚;她勇于追求,追求心目中的美丽;她很执着,执着于念念不忘的理想。从这些角度出发,就会比较新颖,符合个性化的要求与宗旨。
四、实现语言的个性化表达
一篇好的作文需要隽美的语言为依托,而好的语言就需要学生开动脑筋,注重积累,着意谱写。可以说,我们的语文课就是学生学习美的语言的一个重要途径。因为在我们的语文课本上所选的文章都是经过千挑万选、精雕细刻的经典作品,这些文章不管是在内容上还是在语言上都会对学生有很大的启发。这就要求我们的学生平时多读、多积累,但仅有这些课本上的东西还是不 够的。
作为教师,我们还要引导学生多接触一些课外的优秀作品,比如中外名著作品,来扩大自己的知识面,同时让学生去积累、去模仿。一个人风格的形成都要经过这么一个阶段,阅读好的作品来充实自己是一个很好的途径。当然也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人与人之间的个体差异。学生都来自不同的家庭,可能他们的家庭环境和历史背景又有很大不同,这就需要学生能够真正地关注自我,找到最适合自己的语言方式,但是这就出现一个问题,就是在作文中的一些偏词甚至怪词。作文讲究的是文质兼美,语言尤其重要。我们的学生可以在表达时加入一些修辞,像比喻、拟人等完全可以让学生的作文更加出彩,甚至达到妙笔生花的境界,但如果出现一些很不搭调的词,就会破坏它应有的美感。比如有些学生受网络的影响,网络词语在他们的笔下层出不穷,像“杯具、香菇蓝瘦”等等这些词语的出现。它们出现的一个最直接的原因就是知识贫乏。这样的词语在作文中出现,会严重破坏作文原有的格调,所以说语言的个性化还要讲究一个度。
以上是我的一点粗浅看法,也许不够成熟,但我相信,这会对我们的学生有一点点帮助,同时我也希望我们学生的作文能够在“个性化”理念的指导下越写越好。
(安徽省六安市裕安区独山镇龙井初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