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何义 马姝也
《秋天的怀念》是史铁生于母亲逝世后写作的怀念性散文。本文通过回忆自己对母亲生前巨大的伤害,折射出母爱的伟大。
患有肝病的母亲,肝部疼痛已折磨得她不成样子,即使这样,也全然顾不上自己的病痛,为了撑起残疾儿子的生命之天,用自己有限的生命,全身心地给予儿子活下去的勇气。这是多么心酸而伟大的母亲啊!母亲小心地看护着“我”,甚至对“我”到了央求的地步,最后临死的时候还满是牵挂“我那个有病的儿子和我那个还未成年的女儿……”母亲为了残疾的儿子,付出了她全部的心血。这种对自身忽视与对儿女重视的强烈的反差给人以震撼,令人心痛。这就是文学表现的张力。
一、生活在儿子暴怒无常的阴影中
母亲究竟生活在怎样的世界中呢?
21岁,是一个人生命蓬勃的年龄,而“我”在这个年龄得了一种怪病导致双腿瘫痪了。对于一个热血青年来说,这无异于生命的天塌了。对青年的母亲来说,她要用自己的病体给儿子以生活下去的勇气和信念,这是多么艰难的生活。病痛的母亲所受到的煎熬要成百倍于孩子的痛苦,这是需要怎样伟大的母爱啊!
“我的脾气变得暴怒无常”,儿子的内心痛苦和不平可以通过暴怒无常的外在表现来发泄出来,而病痛的母亲呢?只有心疼儿子,除了理解,还得接受。即使母亲痛苦的心在滴血,可还是毫无怨言地接受儿子暴怒无常地对自己脆弱的心进行打击,所有的接受都是为了让儿子心里能舒服一些,哪怕自己承受再多的打击,也要为儿子点燃起活下去的信念。
每当儿子痛苦地发泄的时候,“母亲就会悄悄地躲出去,在我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地聽着我的动静。当一切恢复沉寂,她又悄悄地进来,眼边红红的,看着我。”母亲不想给儿子增加一丁点的不舒服,没有阻拦,没有说话,只是理解儿子,任由儿子发泄出所有的怒气和痛苦。母亲小心地躲在儿子看不到的地方,偷偷地听着儿子的动静,生怕儿子产生自杀的念头。“就”“悄悄”“躲”“看不见的地方”“偷偷”“听着”“又”“悄悄”“眼边儿红红的”“看着我”,这几个词语,把母亲那种无助、担心、痛苦、心酸的心理都表现了出来。这种理解,这种细心的呵护,这种胆战心惊的保护,这种内心有多大的委屈都毫无怨言、甘心的忍受,这是怎样的母爱才能做到啊!这是第一层意思,实际上是告知读者,患有严重病情的母亲,在“我”人为制造的恶劣的环境下艰难地生活着。
二、回忆三次看花,愧疚与思念更甚
第一次母亲提议春天去看花。
“不,我不去!”“我可活什么劲儿!”两个感叹号,都是决绝的语气。不去就是不去,这是无法见人的意思和真没办法活、真不想活的意思。母亲“总是”想让儿子出去看看花,散散心,而儿子的决绝让母亲实在揪心。母亲理解儿子还没有从病后的痛苦中走出来,知道儿子的痛苦,所以非常担心儿子,但当看到儿子“狠命地捶打”两条腿,并且喊出“我可活什么劲儿!”时,母亲的担心变成了心惊、恐惧和要命的呼喊,立刻疯了似的“扑过来”,不敢大声哭出来,生怕哭声影响儿子活下去的勇气,还得鼓励儿子“咱娘儿俩在一块儿,好好儿活,好好儿活……”曾经儿子是母亲生活下去的支柱,现在变成了母亲要用病体的身心支撑起儿子活下去的天空。母亲内心再苦,也要坚强地 挺着。
“可我却一直都不知道,她的病已经到了那步田地。后来妹妹告诉我,她常常肝疼得整宿整宿翻来覆去地睡不了觉。”文中的“却”“一直”“病”“那步田地”“整宿整宿”“翻来覆去”“睡不了觉”非常值得仔细琢磨。一是母亲已经患有大病,一点都不想让儿子知道,母亲要用剩余的生命为儿子撑起生活的希望。二是让我们读者可以回味上文母亲所处的环境,儿子暴怒无常的脾气打击的是一个患有如此大病的母亲,这种背景下的打击该是多么的沉痛和心酸啊,而母亲只是甘心承受儿子所给予的任何打击,目的只有一个:让儿子心情好起来,自己受多大的打击、委屈都无所谓。三是儿子深深的愧疚和不安,这种痛苦和不安应是伴随儿子一生的苦痛。四是和下文的最后一次和母亲去看菊花的“憔悴”“央求般的神色”是一致的,可看出病情的发展程度。
第二次母亲提议秋天去看菊花。
那天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看着窗外的树叶“唰唰啦啦”地飘落。母亲进来了,挡在窗前:“北海的菊花开了,我推着你去看看吧。”她憔悴的脸上现出央求般的神色。“什么时候?”“你要是愿意,就明天?”她说。我的回答已经让她喜出望外了。“好吧,就明天。”我说。她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那就赶紧准备准备。”“哎呀,烦不烦?几步路,有什么好准备的!”她也笑了,坐在我身边,絮絮叨叨地说着:“看完菊花,咱们就去‘仿膳,你小时候最爱吃那儿的豌豆黄儿。还记得那回我带你去北海吗?你偏说那杨树花是毛毛虫,跑着,一脚踩扁一个……”她忽然不说了。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她又悄悄地出去了。
“我又独自坐在屋里”的“又”和上文的“她总是这么说”的“总是”的劝说是相一致的。“母亲挡在窗前”的“挡”可见出母亲小心细腻的呵护,和上文的“悄悄”“偷偷”内心细腻保护相一致。敏感的母亲生怕窗外的落叶也能引起儿子的伤感,进屋来“挡”在窗前。母亲尽一切努力保护好儿子,任何一丁点引起儿子伤感的东西,都尽可能去消除,去阻挡。儿子遇到任何的风雨,母亲都甘心去做挡风的墙,多么细心而又苦涩的呵护呀!
儿子终于知道了不忍,看到母亲的“憔悴”的脸和“央求般”的神色,答应了去看北海的菊花。虽是很勉强的,但母亲分外高兴,“喜出望外”“高兴得一会坐下,一会站起”“她也笑了”“絮絮叨叨地说”,母亲的高兴不是为了自己而高兴,是为儿子高兴,是看到了儿子终于答应和自己一起去外面看看,去外面散散心而高兴,是看到了儿子从一直闷在屋里不开心到可以出去走动走动的一点点变化而开心。而儿子只为了自己的心情,沉溺在自己的痛苦中,没有感到母亲的病已到了绝境。从“憔悴”“央求般的神色”中,儿子还只是感觉母亲的不易而随意答应的,并没有感觉到母亲已快走到生命的尽头。所以,文章在此特意表现母亲的高兴,表现得越多,所给予自己的痛苦就更大,更深刻,内疚和悔恨也越大,所给儿子的内疚和痛苦的打击会越深,回忆也更痛苦,是痛彻心扉的悔恨之痛。所以,以乐写悲,更叫人痛心。
第三次写看花:和妹妹秋天去看菊花。
又是秋天,妹妹推着我去北海看了菊花。黄色的花淡雅,白色的花高洁,紫红色的花热烈而深沉,泼泼洒洒,秋风中正开得烂漫。我懂得母亲没有说完的话。妹妹也懂。我俩在一块儿,要好好儿活……
没有和母亲一起去北海看菊花花开,成为儿子一生的苦痛,也是母亲一生的希望。写菊花的“淡雅”“高洁”“热烈”“烂漫”,是儿子终于懂得了母亲的心思。当儿子从苦痛的世界走出来时,发现外面的世界是这样的美好。菊花的高雅,正是儿子要追求的目标,更是人在经过霜寒后,要明白的人生的高雅目标,何曾不是母亲要儿子追寻的目标,也正是母亲说的好好活的真谛吧!
唉!可怜天下父母心!
(马何义 山西省晋城市教研室;048000 马姝也 北京市二十中附属实验学校;100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