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晖
摘 要 语文教科书是语文教育的主要内容载体,新形势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语文教科书非常重要且必要。当前研究重视教学过程的渗透,强调课程标准的引领作用,突出语文教材的育人作用。在语文教科书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主要有:知识系统关涉价值思考,课文系统讲究涵泳的作用,助读系统导语设计凸显价值观念,作业系统设计增加价值思辨。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语文教科书 融入 路径
社會主义核心价值观具有国家、社会、个人三个层面的内涵,是我们一切行动的标杆和向导。它不仅是保障国家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思想基础,也是青少年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重要理论依据。《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义务教育课标》)强调语文课程应肩负弘扬民族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认同感、增强民族凝聚力的重任。课程标准的明确要求、教科书编写理念的更新使得价值观融入语文教科书的必要性不断增强。语文教科书作为知识情感的载体,将价值观融入其中必然任重而道远。
“为什么要对青年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个问题?”习总书记说,“是因为青年的价值取向决定了未来整个社会的价值取向,而青年又处在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时期。”[1]对青年进行价值观培育刻不容缓。“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十九大又继续强调,并且明确指出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教育,新形势下社会对青少年一代提出了新的要求并且寄予了殷切的期盼。
青少年正处于学习阶段,他们接触的社会经验非常有限,主要是在家庭与学校两个环境中生活学习。在学校环境中,语文课程相比其他课程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培育有着独一无二的重要地位。而语文教科书作为教师和学生学习的重要依据和根本,在语文课程教学中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更是不言而喻的。
1.课程标准的要求更加明确
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师教学和学生学业成绩评价的依据,是国家意志以及众多课程专家的课程理念的体现。只有明确课程标准要求才能有的放矢,更好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语文教科书中。新课改以来,语文课程更加注重人文性与工具性的统一,课程标准也由原来的双基目标发展为三维目标,在《义务教育课标》中,课程的基本理念上要求更加“注意课程内容的价值取向”[2],同时要求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内容并在教学中逐步细化。
2.语文教科书编写理念的有机更新
编写理念是语文教科书编写的思想理论基础,也反映了编者的价值取向,这种价值取向将进一步渗透到一代又一代学生的观念中。新课标更突出学生的主体性,倡导一种新型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样的要求下,教科书的编写理念也必须随之不断更新。
传统的语文教科书编写注重知识性,强调内容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并且一般采用讲授式的教学方式以及接受式的学习方式。这样一种以事实性知识的呈现为中心的编写理念显然是落后的,在我们今天看来是不甚可取的。而新形势下的编写理念与新课标的要求一脉相承,突出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
《义务教育课标》与《普通高中课标》强调语文教材编制的规范化、多样化、民族化、现代化、生活化、人文与科学的统一、社会发展与学生发展并重等要求,体现了语文教材编制的理念创新。
3.“一纲多本”制下价值观培育的脱节
从2001年开始,教科书由原来人教版“一统天下”的局面,改变为“一纲多本”制。教科书的版本可谓百花齐放,呈现多元化的局面,多个版本的相互竞争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教科书质量的提高,也在统一规范基本要求的前提下,为各个地方因地制宜,更好地适应不同地区和学校的教学需要提供了保障。虽然“一纲多本”制有诸多好处,但是在实施过程中也不可避免地带来了教科书中价值观内容系统设计的弱化,如何保证学生价值观培育的一贯性、渐透性,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语文教科书亟待解决的问题。
2012年,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三个倡导”,即“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语文教科书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曾经语文教学过多地注重工具性,人文性常常被忽视。自《义务教育课标》出台之后,语文课程的人文性逐渐受到重视,注重学生价值观、人生观的培育。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最新概括在2012年才提出,所以关于核心价值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进行价值观培育方面。有关价值观与语文教材的联系方面的研究相对较少,相关文献资料也相对匮乏。关于价值观培育的讨论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价值观培育重视教学过程
笔者在检索了相关文献期刊后发现大部分的研究集中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进语文教学过程方面,例如江苏省海门市东洲中学赵海燕的《在语文教学中开垦社会主义价值观的土壤》一文给出了通过挖掘教材、引领诵读、赏析语言、拓展延伸四个途径来开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土壤。相似的文章还有河南省内黄县第一中学郭瑞增的《文以贯道 以文化人——高中语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教学例谈》、富源县墨红镇中学梅永兵的《在语文教学中渗透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黄河颂〉教学为例》、陕西省西安市庆华小学张晓梅的《语文教师如何对学生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等。这些文章都阐述了在教学过程中教师的多方面教学活动对价值观培育的重要作用。
2.价值观培育强调课程标准的引领作用
还有一些期刊资料注重新课标的标杆作用,将学生价值观的培养放到新课标的要求下。例如:昆明市嵩明县第四中学陆艳的《新课标要求下语文教育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以及刘峰的《新课标要求下高中语文教育对学生价值观念的影响》,两篇文章的侧重点不同,但都强调了新课标要求下价值观培育对语文教学的重要意义。广西师范大学中文系毋小利的《从语文新课标的总取向看新教材的练习系统设计》更是将新课标的总取向细化到教材的练习系统中。
3.价值观培育突出语文教材的育人作用
除此之外,还有一些文章突出语文教材的育人作用。例如:《人民日报》登载的《语文教材也是德育蓝本》一文强调了语文教材作为德育蓝本肩负的重要意义,并指出语文教材应多一些议论性、思辨性的选文,重视语文思维在生活中的运用。陕西省岚阜县第二小学程时香的《发掘德育素材 践行立德树人——浅议小学语文教材中德育素材的运用》一文谈到对青少年的价值观培育要利用教材的文本功能,充分挖掘教材的德育素材。江苏省宜兴市第二实验中学林宣龙的《从“核心”的把握到“价值”的整合》则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归结为“致善”,分析指出要从“善”的维度归纳总结教材中价值观的主题,让价值观的渗透做到有的放矢。
以上资料从教师、课堂、教材等方面论述了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意义,主要在“教”与“学”这两个方面给出了价值观培育的方法路径。但仅仅从以上三个方面对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意义进行说明是远远不够的,甚至我们可以看到,对于价值观融入语文教科书的路径探究基本还处于空白阶段,需要进行更深一步的探索。
语文教科书作为学生学习的主要依据,承担着帮助学生形成良好的语文素养和正确价值观的重要任务,应当增加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的教育比重。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渗透进语文课程目标的三个维度中,促使“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协调统一,相辅相成。在语文教科书中主要体现在知识、课文、助读、作业四个系统中。
1.知识系统应关涉价值思考
知识系统作为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始终,对于学生价值观的培育以及语文素养的提高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叶圣陶说:“语言文字的学习,就理解方面说,是得到一种知识;就运用方面来说,是养成一种习惯。”若是单一的价值观说教则显得空洞无味,若是纯粹的语言文字教学则极其单一枯燥。因此要将价值观融入进语言文字中,在语言文字这样一种知识性教学中体现出价值观的引领作用,在知晓词义语用的基础上,培养学生的价值追求,并且形成一种风尚,一个习惯。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中《诫子书》在课后阅读积累阶段做了如下设计:
课文句式整齐,读来朗朗上口。试为下列句子划分节奏,在反复诵读中,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
1.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2.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3.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4.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虽然是知识教学,要体会文言文的韵律美,学生却在美美的诵读中让“为人修养”入脑入心;虽然是阅读积累,精神积淀也在增长,统编语文教科书关于知识系统的合理修订使价值观教育不再生硬。
2.课文系统讲究涵泳的作用
课文是语文教科书的主体内容,具有独立的系统性。区别于其他学科的教科书,语文教科书中的课文系统,是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发展思维、开阔视野、涵养道德情操、构建文化的凭借。总之,课文系统在语文教科书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课文的编写要严格依据语文课程标准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指导思想,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要求,力求文与道兼备。韩愈在古文运动时期大力倡导“文以明道,文以载道”。随着时代的发展,在新时期,我们所谓的“道”是道德、道义,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的“道”。课文系统作为语文教科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当然要体现“文以载道”。
课文系统的主要优势在于能够实施隐性教育,通过课堂教学将“文”中的“道”潜移默化进学生的价值观中。所谓“涵泳”,本义是“潜游”,引申为“浸润,沉浸”。晚清政治家、文学家曾国藩对此有独到的理解,他认为:“涵者,如春雨之润花,如清渠之溉稻”,“泳者,如鱼之游水,如人之濯足”。涵者是有意为之,更注重有目的地滋润与浇灌,而泳者是无意为之,更强调个体的内心体验,个体原有知识习性与新的价值观念的碰撞与融合[3]。总之,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语文课文系统需要发挥涵泳的作用,唯有如此,价值观教育才能不留痕迹地渗透进学生心中。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四单元以“人生之舟”为主题选编了一系列的文章:《纪念白求恩》《植树的牧羊人》《在山的那边》《诫子书》,这些文章从个人层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敬业、诚信、友善的道德境界。单单看文章标题和单元主题设计就知道要讓孩子们懂得诚实守信、敬业奉献的做人道理。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以“家国情怀”为主题选编了《黄河颂》《最后一课》《土地的誓言》《木兰诗》,这些文章从家国层面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的富强、自由、爱国的理想境界和爱国情怀。这些道理与情怀不是说教与记忆能让学生领会的,而应当是通过诵读品味,让学生“浸泡”在作品情境之中,借助体验与想象感受作者情怀。这种“浸泡”使课文中蕴涵的价值观自然浸润着学生的情感态度。
3.助读系统导语设计凸显价值观念
助读系统是教科书为帮助学生更好地阅读理解课文、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而设计的一系列材料。例如:单元导读、预习提示、课文注释、教学重难点、插图设计等等都属于助读系统,为学生的学习做良好的铺垫。在助读系统中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考,可以潜移默化地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念。
统编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导读:“家国情怀,是人类共有的一种朴素情感,它意味着热爱祖国的大好河山,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化,热爱家乡的土地人民……它是国家和民族的精神凝聚力。”导读内容配上祖国大好河山的图景,再加上课文感人的文字,不知不觉中,深厚的爱国情已在学生的心间流淌。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统编版中每篇课文都设置了课前导读,有助于学生对整篇文章的感情基调与思想内容有宏观的把握。例如《秋天的怀念》一文中在课前导读部分说道:“沐浴在亲情中我们是否只接受不会感动也不懂回报呢?”这样一种课前导读的设计使学生未读课文而先行反思,良好的价值观念得以不断地渗透。因此,课前导读对于学生理解课文达到情感共鸣具有指导意义。
4.作业系统设计应多些价值思辨
作业系统也可以称训练系统,是依据语文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有组织、有计划、有针对性地设计的各种思路与训练的内容体系。作业系统的设计可以反映出编者对于课文系统的把握以及对于新课标中价值观的把握,也是判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否有效地融入语文教科书的一个衡量标准。
张志公认为,在众多的语文教育任务中,最根本的是语文训练。“语文训练抓不住,别的都是空的,都抓不住。”通过语文训练可以促进“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的实现。所以作业系统的设计更要突出这两个系统的分层推进,整体优化[4]。多角度构建语文知识,多元化理解思考问题,使学生受到思想的启迪。
《植树的牧羊人》中有这样两道课后练习:
课文首尾两段是作者对牧羊人的评价,前后呼应。阅读这两段,参考下面的文字,谈谈你对课文主题的认识:它的文字、它的图,都让人感动,鼓舞人们去做对我们这个地球有益的事,这个地球上神奇的人和事真是数也数不完!祝愿大家都有一颗慷慨的心,和别人分享,给自己带来幸福。——绘本《植树的男人》绘画作者给中国读者的寄语
我们所处的社会中也有很多默默“种树”的人,他们以非凡的毅力,辛勤耕耘,种植着希望和幸福。你认识或听说过这样的人吗?试为他写一段文字,记录他的事迹,并写出你的评价和感受。
这两题的设计都是通过探究其课文的内涵提高学生语言感受和分析、表达能力,既有语句理解、也有思想探究的情感引导,是“知识与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两个目标的融合。
统编语文教科书的思考题较多类似上题对语句的品读与情感的挖掘,较少批判性思考,但是在《散步》一文课后练习设计中也许带上了些思辨性。这一题的设计是这样的:“本文的题目《散步》是从文章主要事件的角度来确定的,你觉得这个题目好吗?请你换一个角度为本文拟一个题目,并说说你的理由。”
这道题倘若没有后半句,单纯地问一问这个题目好吗,大多数学生会以鉴赏性阅读的方式回答“好”,并且依照这一思路寻找好在哪里。但是题目并没有这样设计,首先指出了课文题目是按照主要事件的角度来确定的,这就给学生提供了思考的维度,那么学生便会从除了主要事件这一角度之外,比如主要人物、主要情感等方面进行思考,再加上后面换个角度自拟一个标题的设计,就很容易把学生带入思辨性思考解决问题的道路上来。这样学生也许就不会是高度一致地回答“好”了。思辨性的问题能否更深刻地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进语文练习系统,除了要做到知识与情感的融合外,还要注重批判性问题的设计。
总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语文教科书有其必要性也是时代的感召,但这种融入并不是生搬硬套,也不是充斥每个系统、每个单元甚至每篇课文,而是在发挥语文教科书工具性和人文性的同时注入价值观的内涵,做到知识、课文、助读、作业四个系统的协调整合,逐步推进,为更好地进行价值观培育奠定基础。在这个方面统编语文教科书做了很多的细致考量和精心安排,无论是在课文內容的选择、编撰,还是系统设计方面,既关注并体现对学科核心知识、能力、思维的提升,又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渐渐渗透。但是在编制思路、融入路径上,还要考虑不同阶段学生的接受心理,需要进行多样化设计。
语文教科书是教学的蓝本,其内容的编写设计必然要带给学生价值观的思考,然而我们在探究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语文教科书的路径时,也必须肯定课堂教学、教师个人素养等方面对学生价值观培育的重要意义。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青年要自觉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Z].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05).
[2]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3] 李孔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机融入语文课程设计[J].课程·教材·教法,2014(12).
[4] 董洪亮,徐荷青.语文教材也是德育蓝本[N].人民日报,2014-12-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