阚慢玲
摘 要文章从教师自我概念的内涵、测量、共变因素三个方面梳理、分析了数年来我国教师自我概念的研究文献,总结了当前教师自我概念研究的成果与不足,并提出相关展望,以期为教师自我概念研究、教师专业发展研究提供一定的思路与启示。
关键词 教师自我概念 述评 展望
上世纪90年代,教师自我概念研究开始出现在我国学界,二十多年来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在当前提倡关注教师内在自我、促进教师自身幸福与专业素质提升的时代潮流下,教师自我概念研究具有更加深刻的理论与实践意义。在中国知网上以“教师”并含“自我概念”为“主题”关键词进行搜索,剔除无效样本后,可以看到论文48篇,其中42篇量化研究,5篇理论研究,1篇质性研究,从1993至2017,时跨20余年。本文以这48篇文献作为研究对象,进行整理分析。
自我概念属于认知层面、观念层面,具有一定的主观性,在个体社会化过程中逐步形成,这是学界的基本共识。教师自我概念研究是在自我概念研究的基础上发展而来,但与儿童、青少年、大学生等群体的自我概念研究相比,我国教师自我概念研究起步晚,所得关注相对也少。研究初期,学者多将自我概念直接拿来研究教师,即研究教师的自我概念。周建达、林崇德认为:“教师的自我概念是教师非认知素质的核心成分之一,它可以分为主体自我(对自己的认识评价)、镜像自我(对他人对自己的态度与看法的觉知)、理想自我(所希望的自我形象)三个维度。”[1]该界定倾向于考察教师对自身整体所有方面的觉知,未突显出教师的职业特质。
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逐渐加进对教师职业相关方面的关注,如教学能力、师德、师生关系等,趋向于教师自我概念。自我概念是个体对自己所有方面的觉知,那么笔者认为教师自我概念研究,在考察与教师这一职业相关方面之外,还不能缺少教师这一群体与一般群体所共享的内容,如,家庭自我、生理自我,即任何群体存在所不可或缺的内容,此处笔者先将其称作教师基本自我概念。
文献分析过程中,笔者还发现学界对于“教师自我概念”“教师职业自我概念”的概念界定区分较模糊,存在一定程度的不规范现象。职业自我概念是个体对于自身职业相关方面的觉知。那么,每一种职业群体是否就有与其自身职业相关的特有职业自我概念,比如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医生职业自我概念,即突显出自身的职业特质,就有待进一步的深入探究。
庄小满认为,教师职业自我概念是“教师对自我与教育教学活动有关一系列自我图式的总和,由专业自我、人际自我、社会自我、情绪自我和生理自我五个因子构成”[2]。这一观点就相对清晰地关注到了教师的职业特质。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教师自我概念与教师职业自我概念是整体与部分的关系,在进行教师自我概念研究时要注意区分。而且教师自我概念的界定与测量,既要关注教师这一群体与其他群体所共有的基本方面,又要挖掘到教师这一职业的特质。简言之,笔者认为教师自我概念指教师这一群体对于自身存在基本方面以及教师职业相关方面的认知与评价。它由两部分组成:教师基本自我概念和教師职业自我概念。教师基本自我概念,指教师这一群体与其他一般群体所共有且必不可少的自我概念成分,如,家庭自我、生理自我、道德自我。教师职业自我概念指教师对于自身教育教学活动相关方面的认知与评价,如,专业知识、教学技能、管理技能、师生关系、创新能力、专业发展规划等。
国内教师自我概念研究所使用的调查量表主要有两类:国外教师自我概念量表(或其修订版)和国内学者自编量表。
1.国外教师自我概念量表
(1)教师自我概念评定量表(TSCES)
由AurelioVilla和EstherCalvete(2001)编制,用于测量教师对自己教学能力、教学满意度的评价及教学主动性等方面的自我认识。分为教学能力、人际感知、风险接受度和主动性、师生关系、教学满意度和自我接纳6个维度[3]。该量表专门针对教师群体设计,具有较好的针对性与覆盖性,在当前教师自我概念研究中使用最为广泛。
(2)田纳西自我概念量表(TSCS)
由美国心理学家Fitts于1965年编制,主要从自我认同、自我满意、自我行动、生理自我、道德自我、心理自我、家庭自我、社会自我8个方面来考察自我概念,在教师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中也广为使用。该量表针对12岁以上一般人群设计,并不专门针对教师,因此在其他群体的自我概念研究中也被广泛使用,如大学生,但对于教师自我概念的研究就相对缺乏针对性。
2.自编量表
研究中自编量表的使用明显少于国外量表,这与国外教师自我概念研究起步更早、发展更为成熟的现状具有一定关联。申继亮、沃建中在参考国外量表基础上编制的《中小学教师自我概念问卷》是我国自行编制的最早的教师自我概念量表,在学界具有一定影响力。该量表将教师的自我概念确立为“主体自我、镜像自我、理想自我三个维度,每个维度里有身体自我、社会自我、能力自我和人格自我四个子维度”[4]。但显然,该量表缺乏对于教师职业特质的关注。这在李玉荣[5]、庄小满[2]、王竹青[6]、颜桂[7]等学者所编制的量表中有明显体现。
随着研究的发展,学者也不断深入考察教师的职业特点,从一开始适用于所有群体的量表,到如今对诸如专业发展、职业认同、职业关系等方面的关注,深入性不断提升。
当前我国教师自我概念研究中体量最大的是教师自我概念与其他变量的相关研究,即以教师自我概念为自变量,研究其对其他变量的影响作用。结果表明,教师自我概念与教师的教学相关能力、主观幸福感、职业倦怠以及专业发展存在着显著的相关,即它们之间存在着共变关系。
1.与教学相关能力的共变关系
关于幼儿教师、中小学教师以及高校教师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都表明,教师自我概念与教师教学相关能力之间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具体表现在对于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教学效能感以及教学监控能力的预测上[1-2][8-11]。教师自我概念各因子与教学相关能力之间又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相关性。例如,幼儿教师职业自我概念中,师生关系与教学监控能力的相关系数最高。教学动机在职业自我概念和教学监控能力之间起中介作用[12]。
2.与主观幸福感的共变关系
研究发现,教师自我概念水平与其幸福感存在着显著的正相关,自我概念水平越高,教师主观幸福感越强[13-15]。例如,幼儿教师自我概念的人际感知维度能显著地预测主观幸福感、生活满意度、正向情感与负向情感,自我接纳度对主观幸福感、正向情感与负向情感有显著的预测作用[13]。
3.与职业倦怠的共变关系
许多研究显示中小学及高校教师自我概念与教师的职业倦怠之间存在着显著的负相关,即职业自我概念水平越高,工作倦怠的程度越低。各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对职业倦怠具有预测作用的自我概念子维度上,比较一致的维度有师生关系、人际感知、满意度(教学或工作)[16-21]。其他维度如,中小学教师自我概念的自我接纳[16];大学英语教师自我概念的能力、接纳度、风险接受度和创新[20]。但与职业倦怠存在显著负相关的基础教育阶段教师职业自我概念中,师德维度被排除在外[17]。
4.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共变关系
有研究发现,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与自我职业生涯管理呈显著正相关;中小学教师自我概念中的勇于创新、师生关系和职业能力三个维度对其自我职业生涯管理有显著的正向预测作用[22]。还有研究将自我概念与自我和谐、印象管理、自我建构、自我接纳和自我评价一起作为教师自我心理的六大内容[23],这都表明了教师自我概念与教师专业发展的密切关系。
1.研究方法
首先,当前研究较多使用外国量表,文化、体制的差异难免会对量表的可适性构成影响;量表的制定基于教师自我概念内容维度的界定,自编量表异彩纷呈,就意味着尚没有相对一致的教师自我概念维度划分,研究结果的呈现也就比较纷杂,可比性相对降低,对于了解我国教师自我概念的整体发展状况、差异性因素、影响因素等就存在一定难度。因此,应基于我国文化教育体制背景,界定相对一致的教师自我概念内涵与维度,进而制定相对统一规范的教师自我概念量表。并需要既关注到教师群体的基本方面,又关注到其职业属性。此外,应注意研究过程中的概念规范性,如,教师自我概念和教师职业自我概念的区别。其次,当前研究多为量化横断研究,缺乏对于教师自我概念发展的历时性追踪研究,无法了解教师内在自我认知与评价的流动与变化,因此,应加大对于教师自我概念的扎根性质的研究。最后,当前研究数据多通过教师自陈量表收集得来,而社会心理学认为,很多人倾向于高估自己的优点,尤其是自我感觉良好的人[24];这类问卷(自我报告问卷)明确地询问人们对自己的感觉如何,因而很容易受到自我展示偏差和防御性反应的影响[24]。因此,在对教师自我概念进行考察时,应加大对于教师工作伙伴、对象等周围群体的关注,比如教师的同事、领导以及所带班级的学生等,以获得更加可靠的资料。
2.研究内容
首先,当前研究侧重于教师自我概念与其他变量的关系研究,即多将教师自我概念作为自变量来研究其对其他变量的影响作用,研究发现了教师自我概念的重要性。但缺少对于教师自我概念自身发展的研究,如,教师何以形成如此形态的自我概念,哪些因素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自我概念的发展与提升,因此应加大以教师自我概念为因变量的专门研究。其次,当前研究多以入职多年的教师为研究对象,缺乏对于新教师自我概念的关注。入职初期在教师专业发展中起着奠基性作用,忽视这一阶段的教师对于教师自我概念研究可以说是一个不小的缺失。最后,当前研究几乎都未考虑课程体系、学生数量以及地域等学校特征,这是否会对研究结果构成影响,有待研究。
参考文献
[1] 周建达,林崇德.教师素质的心理学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4(01).
[2] 庄小满.小学教师职业自我概念与校园人际互动[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07.
[3] 范琳,李梦莉,史红薇,梁俊君.高校英语教师自我概念、教学效能感与职业倦怠现状及关系研究[J].外语教学理论与实践,2017(01).
[4] 沃建中,申继亮.中小学教师自我概念发展的研究[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3(03).
[5] 李玉荣.中学教师自我概念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D].大连:辽宁师范大学,2005.
[6] 王竹青.教育叙事对教师自我概念发展影响的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7.
[7] 颜桂.基础教育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现代教育科学,2009(12).
[8] 沃建中,申继亮,林崇德.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能力方法的实验研究[J].心理科学,1996(06).
[9] 赵福菓,黄希庭.中学教師教学效能感的特点及其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J].心理科学,2002(04).
[10] 叶虹言.普通高中英语教师自我概念与教学效能感的研究[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16.
[11] 陈晓明,张新媛.地方普通高校英语教师教学效能感与自我概念研究[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2,33(04).
[12] 何立航,傅纳,陈培燕.幼儿教师教学监控能力与教学动机和职业自我概念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01).
[13] 张欣玲.幼儿教师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的相关研究[D].济南:山东师范大学,2010.
[14] 杨宏飞.301名小学教师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测评[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2(05).
[15] 王相英.高校青年体育教师主观幸福感与自我概念的研究[J].济南:山东体育科技,2008(03).
[16] 刘晓明,秦红芳.中小学教师的自我概念与其职业倦怠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05(02).
[17] 颜桂.教师职业自我概念与工作倦怠的相关研究[J].教学与管理,2012(03).
[18] 鞠鑫.教师职业自我概念对职业倦怠的调节作用研究[D].广州:华南师范大学,2005.
[19] 丁桂红.高校英语教师自我概念与职业倦怠关系研究[J].佳木斯教育学院学报,2012(11).
[20] 吴利波.大学英语教师职业自我概念与职业倦怠的关系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14.
[21] 郝明.河南省高校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状况及其与职业自我概念的关系[J].体育学刊,2008(07).
[22] 徐富明,刘立国,李斌,邓子鹃,蓝蓉.中小学教师的职业自我概念及其与自我职业生涯管理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0,18(01).
[23] 朱敏,高湘萍.教师专业发展的自我心理结构模型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7,29(01).
[24] 乔纳森.布朗.自我[M].陈浩莺,等,译.北京:人民邮电出版社,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