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满容 罗义发 陆志平
摘 要:为优化金线莲人工栽培技术,该文采用正交设计试验,研究不同栽培基质、不同密度、不同肥料对金线莲林下方框栽培方式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栽培基质对金丝莲鲜重增长量、鲜重增长率影响极显著,对干重影响显著;种植密度对鲜重增长量和干重影响极显著,肥料对折干率影响极显著。综合3个因素对金线莲生长的影响,以处理4(栽培基质为泥炭土∶椰糠∶沙=4∶2∶1,栽培密度3cm×3cm,肥料管理以2号肥花宝5号1000倍液+氨基酸1000倍液)更能促进金线莲生长,提高经济效益。
关键词:金线莲;组培苗;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67.23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9)05-0029-03
Abstract:In order to optimization of manual cultivation techniques for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effects of different culture medium,density and fertilizer on the growth of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 were studied by orthogonal design,which were in box of forest understory.The results showed that culture medium had very significant remarkable influence on quantity of the fresh growth rate,culture medium had remarkable influence on dry weight.Panting density had remarkable influence on quantity of the fresh growth rate.Fertilizer had remarkable influence on the drying rate.Comprehensive of 3 factors had influence on the thegrowth of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Number 4 culture medium (peat soil,coir dust and sand= 4∶2∶1),planting density was 3cm×3cm,fertilizer management was number 2 [ "Huabao NO.5(N∶P∶K=30∶10∶10)"(1∶1000) and amino acid 1000 times liquid fertilizer].This factor promoted the growth of Anoectochilus roxburghii.It could improve economic efficiency.
Key words:Anoectochilus roxburghii;Tissue culture seedling;Cultivation Technique
金线莲(Anoectochilus roxburghii)又名花叶开唇兰,为兰科开唇兰属植物,是福建、台湾等省和东南亚地区的珍稀名贵药材[1],富含氨基酸、多糖、生物碱、黄酮、微量元素等成分,具有降低血糖、提高免疫功能、抗衰老、抗肿瘤等作用,主产于福建、浙江、台湾等地,具有清热凉血、除湿解毒等功效,用于治疗糖尿病、肾炎、急慢性肝炎等,在民间享有“药王”的美称[2]。
金线莲对生长环境的要求极为苛刻,常零星分布于植被完整、相对湿度高、腐殖质丰厚的林下地表层[3],但其种子小,种胚发育不全,自然条件下繁殖率极低[4],组培快繁和人工栽培成为保护及合理开发利用其野生资源的有效途径,其中关键是要解决规模化种植中组培生根苗移栽成活的问题以及降低生产成本、提高有效成分的问题。为此,笔者在前期试验的基础上,结合农村实际情况,尽量减少生产成本的投入,利用林下原生态自然条件,采用方框栽培方式,对金线莲的栽培基质、种植密度、不同施肥措施进行了研究,旨在寻找一种适合于林下原生态无公害栽培金线莲的最好组合模式,优化金线莲人工栽培技术,为金线莲的优质高产栽培提供技术保障。
1 材料与方法
1.1 材料 试验材料为福建金线莲组培生根苗,组培苗由周宁县天门山神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试验地点为位于福建省周宁县李墩镇陈厝红豆杉生态林,试验地海拔845m。
1.2 试验设计 采用3因子3水平正交试验设计L9(34)(表1),3次重复。栽培基质以本课题前期试验优选的泥炭土、椰糠、沙子为基本原料,按照3种不同比例配制,基质不作任何消毒处理,拌匀后装入塑料栽培盘(50cm×30cm×5cm),装满8层高。选择生长状况基本一致、同一批炼苗后的金线莲合格生根苗,清洗干净后,挑选大小均匀的苗按不同要求分别定植于无间隔塑料穴盘中,种植深度均控制在1cm左右,种植后浇透水,其后除了不同施肥处理外,其他管理方式相同。90d后对金线莲进行采收,统计每盘成活率、鲜重增长量、鲜重增长率、干重及折干率。
1.3 测定项目与方法 测定栽培3个月存活植株数量,计算出3个月成活率。通过测定定植组培苗和栽培3个月的植株鲜重,计算出每盘3个月鲜重增长量和鲜重增长率。参照食品中水分的测定方法GB 5009.3-20161直接干燥法,测定栽培3个月每盘植株烘干重量,计算折干率。
成活率(%)=存活植株数量/定植组培苗数量×100;
鲜重增长量(%)=栽培后植株鲜重-定植组培苗鲜重;
鲜重增长率(%)=(栽培后植株鲜重-定植组培苗鲜重)/定植組培苗鲜重×100;
折干率(%)=栽培后植株干重/栽培后植株鲜重×100
1.4 统计分析 应用SPSS22.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采用邓肯新复极差法进行差异显著性比较。
2 结果与分析
2.1 对金线莲生长及干重的影响 栽培基质、种植密度、肥料对金线莲移栽成活率、鲜重增长量、鲜重增长率、干重及折干率的影响见表2,从表2可知,第4个处理采用基质A2泥炭土∶椰糠∶沙=4∶2∶1,密度B1为3cm×3cm,肥料2号花宝5号1000倍液+氨基酸1000倍液,移栽成活率最高(97.8%)、鲜重增长量最高(每盘53.8g)、鲜重增长率最高(35.5%)、干重表现最高(每盘20.9g),同时植株长势好,生长健壮,其叶片大、生长均匀、色泽红、叶脉明显。
试验结果如表3所示,从表3可看出,3因素对移栽成活率、鲜重增长量和干重的影响主次顺序为:种植密度>栽培基质>肥料;对鲜重增长率的影响为:栽培基质>种植密度>肥料;对折干率的影响为:肥料>种植密度>栽培基质。
2.2 栽培基质对金线莲栽培的影响 从表4可知,栽培基质对鲜重增长量、鲜重增长率影响极显著,对干重影响显著,但对移栽成活率和折干率影响不显著。由表5可知,对鲜重增长量、鲜重增长率和干重的影响,基质A2均表现最好,A2与A3之间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A2与A1之间差异不显著;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基质A2也表现最好,但是A2与A1、A3之间差异不显著。
2.3 栽培密度对金线莲栽培的影响 由表4可知,栽培密度对鲜重增长量、干重影响极显著,但对移栽成活率、鲜重增长率和折干率影响不显著。由表5可知,对鲜重增长量和干重的影响,密度B1表现最好,同时B1与B2、B3比较均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并且B1>B3>B2;对鲜重增长率影响B1也表现最好,但与B2、B3之间差异不显著。
2.4 肥料对金线莲栽培的影响 由表4可知,肥料对折干率影响极显著,但对移栽成活率、鲜重增长量、鲜重增长率和干重影响不显著。由表5可知,对鲜重增长量、鲜重增长率、干重和折干率影响,肥料C2均表现最好,但只有对折干率影响C2与C1之间达到极显著差异水平,其他方面影响均无显著差异。
3 结论与讨论
(1)试验结果表明,林下进行金线莲无公害种植,处理4(基质A2、密度B1、肥料C2)组合,经过3个月栽培后金线莲移栽成活率达97.8%,鲜重增长量达53.8g,鲜重增长率达35.5%,每盘收获干重20.9g。因此,综合3因素3水平9个处理对金线莲移栽成活率、鲜重增长量、鲜重增长率、干重、折干率的影响,选择处理4能更好地促进金线莲生长,收获更多干品,取得较高经济产量。
(2)从影响因素看,栽培基质对金线莲鲜重增长量、鲜重增长率和干重影响显著,影响力顺序为:鲜重增长量>鲜重增长率>干重;种植密度对金线莲鲜重增长量和干重影响极显著,影响力为:干重>鲜重增长量;肥料对金线莲折干率影响极显著,但对其他方面影响不显著,说明3种肥料均可在金線莲栽培中选择使用。栽培基质。种植密度同时对金线莲鲜重增长量和干重影响显著,从F值可看出影响力为:种植密度>栽培基质。这个结果表明,要获得更多鲜品和干品,种植密度相对大些,更有利于提高经济产量以提高经济效益。3个因素对移栽成活率的影响表现不显著,但是9个处理移栽成活率都在90%以上,说明9组试验都能够比较好地解决金线莲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
(3)试验基质不经化学药物消毒处理,栽培管理过程不喷农药,产品安全无毒,在自然生态林下进行开放种植,植株直接吸收大自然水气精华,确保产品质量。同时林下盘栽金线莲成本低,种植采收方便,林下地块可重复使用,充分发挥农村林下土地资源优势,提高林下经济效益,增加农民收入,适合在农村推广应用。
(4)金线莲为名贵药材,分布窄,自然资源少,加上近年其市场价格高,人为肆意采挖,致使天然资源近于枯竭。在遮荫度较高的生态林、竹林、阔叶林下套种盘栽金线莲,可保护生态环境,保护野生金线莲资源,促进产业发展,进一步提升经济效益,实现生态得保护、农民得实惠的双赢。
参考文献
[1]杨翠芹,秦耀国,曾富春,等.不同培养条件对金线莲多糖与总生物碱含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3):259-262.
[2]罗晓青,吴明开,查兰松,等.珍稀药用植物金线莲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J].贵州农业科学,2011,39(3):71.
[3]黄小凤,周志东,杨成,等.珍稀药用植物金线莲及其栽培技术[J].广东农业科学,2005(5):80-81.
[4]陈兆贵.金线莲组织培养和移栽技术研究[J].惠州学院学报,2007,27(6):14-17.
(责编:徐世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