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曲 王区区 赵筱培
幼儿园的课程方案是指幼儿园在其独特的内外条件的相互作用下自主构建的课程体系,包括理念、目标、内容以及实施途径和评价等方面,能够反映幼儿园的整体课程面貌。其中,课程方案的内容作为整个幼儿园课程方案的主体部分,是幼儿园课程理念和目标转化为教育现实的中介和载体,具体表现为幼儿园的实际教育教学活动,是了解幼儿园课程现状的重要途径。
本研究以幼儿园课程方案的内容为研究对象,通过对江苏北部徐州、盐城、淮安、连云港、宿迁五个地区农村幼儿园的实际走访调查,了解当地幼儿园课程方案内容的现状,以期为落实国家相关政策,更好地提升农村地区幼儿园质量提供支持。
本研究在苏北地区范围内选取了10所不同类型的农村幼儿园,其中6所为公办园,4所为民办园。6所公办园中,2所为镇小学附属幼儿园,2所为镇中心幼儿园,1所为村幼儿园,1所为城乡接合部幼儿园。4所民办园中,3所为镇普通幼儿园,1所為村幼儿园。调查过程中主要采用访谈和观察等方法,以幼儿园主管教学的园长、教研组长、教师为访谈对象,每次访谈约1个小时,访谈的类型分为个别访谈和集体访谈两种。同时,在每所幼儿园选择一个班级进行一日随班观察,每所幼儿园观察时间为1天。通过对幼儿园园长及教研组长的访谈,了解每所幼儿园课程方案内容的整体情况;通过对幼儿园教师的访谈,了解幼儿园课程方案内容的选择和实施情况;通过随班观察,真实地了解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和落实情况,并对访谈中的内容进行验证。本次研究共访谈20人,其中园长5人(含教学园长),带班教师15人(含教研组长)。
(一)课程方案内容的来源
幼儿园课程内容是根据幼儿园课程目标,有目的地选择各种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的知识和活动体系,解决“教什么”和“学什么”的问题。通过调查发现,所有幼儿园在课程内容的选择上都以教材为依托。其中,60%的幼儿园只有一套教材,课程内容全部来源于该教材;有20%的幼儿园以一套教材为主,同时从其他教材中选取适宜的活动,补充到课程内容之中;还有20%的幼儿园会加入生成的其他内容,如本园园本课程的内容等。幼儿园所选择的教材中70%是江苏地区出版社发行的教材,有2所幼儿园采用的是上海地区的幼儿园教材,1所幼儿园选择了北京地区的教材。有的幼儿园(主要是民办幼儿园)还将小学一年级的教学内容渗透在幼儿园的课程内容体系之中(见表1)。
(二)课程方案内容的实施
笔者在搜集与分析教师教学文本资料的过程中发现,90%以上的教师活动方案、听课记录、课程计划等资料齐全,课程计划的规范性、丰富性基本上符合要求。但仔细分析发现,70%以上的教师基本是在抄袭教材上的内容,甚至没有做任何改动。课程计划等也是从教材上摘抄出来,换成另一种表现形式。笔者在观察和访谈中发现,80%以上的教师并没有按照计划来实施课程,如绝大多数幼儿园难以保证户外活动的时间和内容。笔者在每所幼儿园现场各观摩了一节集体教学活动,发现教师教学效果较好的课程不足50%,很多课程实施的效果不尽如人意。另外,集体教学已经成为教师心中根深蒂固的实现课程目标的途径(见表2),尤其在幼儿园大班教育教学活动中,仅有1所幼儿园将每日集体活动的频次控制在1次,40%的幼儿园在大班中一天会进行4次集体教学活动。在10所幼儿园中,仅有2所幼儿园的区域活动材料较丰富,大部分地区的幼儿园区角活动材料稀缺,教师对于区域活动的重视度不够。
在实地观察与听取幼儿园大班课程中发现,一半以上幼儿园存在严重的小学化倾向,教授拼音、难度较大的数学计算等现象已司空见惯。在访谈中,一民办幼儿园园长明确表示:“不教(小学的内容)就与公办幼儿园没差别了,谁还来我们幼儿园。”在笔者走访的幼儿园中,还有1所幼儿园的作息制度与小学相差无几:早上8点半入园,中午家长将孩子接走,下午再将孩子送回来,每天要上课、写作业。该幼儿园俨然成为“小学的缩影”,而该园是当地最大的幼儿园,有1300多位幼儿。
(三)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在调研过程中,所有访谈人员均认为,教师应该综合利用身边的各种教育资源,并积极拓展到幼儿园课程内容中去。但具体落实到教师的实际行动时,如“在什么情况下开发和利用课程资源”,67%的教师选择会在外界压力的迫使下利用各种资源,例如行政部门的检查要求、园所的带动等;有20%的教师出于需要,会主动地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在访谈中也发现,虽然很多教师没有明显的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做法,但60%的教师能结合生活中的一些自然和社会问题对幼儿进行随机教育(见下图)。
在实地观察幼儿园环境和与个别园长进行交谈的过程中,笔者发现,苏北地区不少农村幼儿园很少利用周边社区的自然和文化资源进行课程开发。其中,仅2所幼儿园有意识地加入了当地农村的物质、文化资源,其他幼儿园环境虽然有好有劣,但实质上却没有任何典型差异。访谈中在谈及幼儿园附近可利用的课程资源时,大部分教师难以列举,在课程中体现出来的地方更是少之又少。
(一)课程内容来源单一,难以拓展幼儿经验
幼儿园课程内容是构成幼儿园课程的基本要素,是幼儿园课程结构的核心成分,是实现幼儿园课程目标的手段。幼儿园课程内容的选择应综合考虑现代社会的期望与要求、幼儿身心发展的水平与规律、学科发展的现状与趋势,合理调配,科学安排,有机结合,促进幼儿生动、活泼、全面、和谐地发展。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简称《纲要》)中明确提出:教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过程是教师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的过程。教师要从本地、本园的条件出发,结合本班幼儿的发展水平、经验和需要,来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并灵活地执行,为幼儿选择他们感兴趣的,贴近他们的生活,又有助于拓展他们的经验和视野的教学内容。苏北农村地区幼儿园课程内容主要来源于教材,教学内容过于单一,对于与幼儿生活相关、幼儿感兴趣的事物、周围的资源利用率低。还有教师为幼儿选择上海、北京等发达地区的幼儿园教材,这不仅远离幼儿的生活,更难以拓展他们的经验。
(二)课程内容实施低效,难以实现课程目标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以直接经验为基础,在游戏和日常生活中进行的。要珍视游戏和生活的独特价值,创设丰富的教育环境,合理安排一日生活,最大限度地支持和满足幼儿通过直接感知、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获取经验的需要,严禁“拔苗助长”式的超前教育和强化训练。苏北农村地区部分幼儿园课程实施有效性偏低,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是部分教师的课程实施能力较差,不少教师课程理念较为落后,教学中依赖教材,创新性、灵活性不够,对儿童的关注不到位,导致教师的课程目标模糊,课程实施效果较差。二是课程实施的手段单一,教学方法呆板。集体教学是幼儿园课程实施的主要途径,幼儿园和教师难以为幼儿提供有效支持其发展的环境、条件和相关拓展性教育活动,主要的教学方法是教师的讲解和教授,缺乏幼儿自主性活动,如区域活动、自主游戏活动等。三是课程内容超前,小学化的教学模式屡见不鲜,导致应然状态下的幼儿园课程目标在不少农村地区大打折扣,难以实现《纲要》《指南》中的教育要求。
(三)课程资源利用不足,难以体现当地特色
拉尔夫·泰勒说过:“任何单一的学习经验都不可能对学习者产生非常深远的影响。”《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幼儿园应当将环境作为重要的教育资源,合理利用室内外环境,创设开放的、多样的区域活动空间,提供适合幼儿年龄特点的、丰富的玩具、操作材料和幼儿读物,支持幼儿自主选择和主动学习,激发幼儿学习的兴趣与探究的愿望。《纲要》中也明确要求,城乡各类幼儿园应从实际出发,与家庭、社区密切合作,综合利用各种教育资源,共同为幼儿的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农村地区幼儿园与城市幼儿园相比,有着得天独厚的资源,如广阔的自然环境、丰富的物产资源、朴实的人文环境等。然而,我们在调研过程中却发现,苏北农村地区不少幼儿园课程资源不仅利用率不足,且十分封闭,固守“课本”,将幼儿的活动范围局限在园内,更有甚者局限在教室内(调研中发现大部分幼儿每天自主游戏,尤其是户外游戏时间不足半小时),幼儿园和教师都缺乏对周边的自然、社会资源的关注和利用。封闭式、单一化的课程文本与实施,不仅没有凸显农村地区的优势资源,更难以保证幼儿身心的健康和谐发展。农村地区的幼儿与城市幼儿相比,最大的优势就是幼儿的身体素质、运动能力等,如果农村幼儿园连基本的幼儿健康底线都保不住,那农村地区的孩子以后又如何面临更大的挑战呢?
办好学前教育,关系亿万儿童的健康成长,关系千家万户的切身利益,關系国家和民族的未来。近年来,学前教育事业虽取得显著成绩,但从整体上来看,学前教育事业发展还存在着明显的不平衡,其中农村幼儿园仍是学前教育中的薄弱环节。针对在调研中发现的农村地区幼儿园课程方案文本与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建议各级各类政府和教育机构加强对农村地区幼儿园的重视程度和投入程度,尤其关注农村地区幼儿园教师队伍建设,通过多种途径提高教师的专业水平。同时,积极出台关于农村幼儿园课程建设与实施的针对性文件或者课程指南,以规范和引领农村地区幼儿园课程目标与内容,指导幼儿园教师灵活有效地实施课程,切实提升农村地区幼儿园课程质量。
本文系2016年度江苏省学前教育学会立项课题“苏北农村幼儿园课程实施现状的调查研究”(项目编号:16137)的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