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法治精神让法治成为一种思维方式

2019-04-18 03:50侯家航
青年与社会 2019年2期
关键词:法治精神思维方式弘扬

侯家航

摘要: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篇章。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个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中国几千年的封建社会一直是以人治为主,虽然新中国成立近70年,但权大于法的现象在当前仍然较为突出。要提升法治尊严,就必须要弘扬法治精神,让法治成为一种思维方式。要深化认识,把法治当成价值追求;真心拥护,把法治当成一种信仰;认真学习,用法治修炼自身素养;遵纪守法,用法治坚守法律底线。

关键词:弘扬;法治精神;法治;思维方式

法治是现代社会最核心的价值、最突出的标志,也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开启了法治中国建设的新篇章。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坚持全面依法治国成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十四个基本方略的重要内容。四中全会《决定》中说:“法律的权威源自人民的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这让人想起卢梭的名言,“一切法律之中最重要的法律,既不是铭刻在大理石上,也不是刻在铜表上,而是铭刻在公民的内心中。”要提升法治尊严,就必须要弘扬法治精神,让法治成为一种思维方式。

一、深刻理解法治精神的基本涵义

(一)法治精神的核心是法律为本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在我国,包括宪法在内的法律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制定的,反映了人民的意志和根本利益。那么以法律为本就是以人民的意志和利益为本,人民的意志和利益是至高无上的,任何人或组织都不能把自身凌驾于法律之上,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许可的范围内活动。

(二)法治精神的目标是公平正义

从古至今,历朝历代的法律都是为了实现社会的公平正义,在现代法治社会,公平正义更是成为了全社会的理想和价值追求。在我国,改革开放近四十年来,经济的飞速发展,社会的日益进步,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的向往更加迫切、法治意识逐步增强,这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四中全会指出,“公正是法治的生命线。”只有逐步建立社会公平保障体系,法律才能成为维护公民权益、促进社会和谐的武器。

(三)法治精神的本质是保障人权

法治社会就是要做到尊重和保障人权,这是法治精神的本质。在著名的1866年德国红磨坊的案例中,国王威廉一世强行拆除了磨坊主的磨坊,被磨坊主告上了法庭,法院判决国王恢复原状,威廉一世也只有乖乖地把磨坊重新原样恢复了,这就是法治,现在,这个磨坊成为德国法治精神的见证依然存在。这就是说,在法治状态下,公民的权利遭受国家机关侵犯的时候,他可以通过特定的途径把它找回来。

(四)法治精神的原则是权力制约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认为,权力如果不加以制约,必然会滋生腐败。所以,只有让权力受到制约,国家才会是自由的,充满法治精神的。要防止滥用权力、确保权力正确行使,就必须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和机制来监督和制约权力,这也是法治精神的重要原则。

要正确理解法治精神的内涵,必须要正确理解法治与人治、法治与法制的区别。

法治与人治相对。人治把国家治理的好坏维系在掌权者的身上,依靠掌权者的智慧和权威治理国家。而法治强调法律在国家治理中的最高地位,依靠法律的理性和权威治理国家。法治优于人治已被现代国家普遍承认。因为再伟大的统治者也不可能完全拋弃个人的好恶去治理国家,而法治依靠的是法律和制度,让坏人也无法肆无忌惮地办坏事。人治往往是朝令夕改,法律则具有稳定性,所以“法律是最优良的统治者。”

法治与法制不同。一个国家是法制国家但并不等于它是法治国家。法制国家仅指一个国家有法律制度和法律体系,我国封建朝代也有法律,但仍然是皇权至上,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没有法治,封建的法制就沦为人治和专制的工具。但要实现法治,却不能离开法制,法治必须建立在法制之上。只有法律制度的合理和完善,才能实现法治。由此看来,法制的内涵比法治要小的多。

二、为什么在当前要弘揚法治精神

(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要求弘扬法治精神

中国共产党的执政理念是人民至上,社会主义法治的目

的是保护人民的利益不受侵犯,这两点不谋而合。在我国,通过法治引导人民自觉利用法律手段解决冲突,有助于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宣传法治使人民学法、懂法、守法、树立牢固的法律意识,有利于培育现代社会守法好公民。弘扬法治精神能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人民各项权利、确保国家权力正确行使,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要弘扬法治精神。

(二)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要求弘扬法治精神

2014年2月,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当然要高度重视法治问题,采取有力措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建设法治中国”。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主要包括制度建设的法治化、治理方式的法治化。只有制度的日益成熟和定型,才能推进现代化的进程。国家治理制度、国家治理体系、国家治理能力最重要的是法律制度、法律体系和法治能力。因此,只有大力弘扬法治精神,健全法律制度、完善法律体系、提高法治能力,才能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

(三)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要求弘扬法治精神

早在2000多年前,韩非子就说过,“奉法者强则国强,奉法者弱则国弱”。我国古代的法律制度从夏商周到清,内容相当丰富,但在漫长的封建时代,法只是王法、治也只是人治,没有也不可能有法治,特别是现代意义上的法治。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开启了中国法治建设的新纪元。1954年颁布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但是在1978年以前的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我们还是带有浓厚的人治痕迹的。特别是“文化大革命”,使法制受到了无情的践踏。事实证明,没有法治,我们所追求的安定有序的社会就没有前提和基础。四中全会指出:“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要在本世纪中叶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就必须要弘扬法治精神。

猜你喜欢
法治精神思维方式弘扬
弘扬爱国精神
当代大学生法治精神培养教育途径探析
高等学校以法治精神管理学生的实践思考
浅析信息终端(手机)对学生思维的影响
论“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法治精神”
依法立言循法执论
弘扬雷锋精神,既不左,也不右
弘扬雷锋精神 坚持与时俱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