褚宏观 周文静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融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传统两种资源,赓续历史文化与红色文化两种基因。既回答了如何正确认识与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怎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这一重要课题,也回答了怎样认识和赓续红色文化这一重大问题,体现出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形态,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对于建设中华文化共同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思想;传统文化底蕴;历史基因;红色文化
传统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中华文化共同体中的重要部分。笔者认为,从实践主体角度出发,可将中华文化划分为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传统两部分。换言之,随着历史的积淀,马克思主义文化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发展史之中;并且,它与“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即中华传统文化共同构成现代文化发展不可忘却的“两个传统”,也成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产生和发展的重要渊源——传统文化底蕴。不妨将中华传统文化以“历史文化”代之,以“红色文化”代称马克思主义传统,如此,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传统文化底蕴便可从历史文化底蕴及红色文化底蕴两方面入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善于“以古人之规矩,开自己之生面”,既包含了如何正确认识与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怎样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大课题,又回答了怎样赓续中国共产党在带领全国人民进行革命、建设以及改革的伟大实践中形成的红色文化、红色基因这一重要问题。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丰厚传统文化底蕴具有极其重要的价值,有利于实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利于为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昌盛提供方法论指导。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文化底蕴
历史文化底蕴,是城市魅力之所在,是民族特色之表征,更是优秀理论之渊源。所谓历史文化底蕴,是指对于本民族在整个历史中所形成的传统文化资源以及对该资源的总体认识与根本观点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马克思主义传统为指引、以优厚的中华传统文化资源作支撑,二者兼收并蓄,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继承发扬、与时俱进,又实现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其主要表现在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运用、创新发展中国哲学的核心思想,提出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等方面。
(一)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中孕育出来的,它“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文化沃土,是当代中国发展的突出优势,对延续和发展中华文明、促进人类文明进步,发挥着重要作用”②。这是党中央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共识,是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成果,为引导全国人民正确认识中华文化、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范式。
党的十八大以来,作为党的领导核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创立者,习近平多次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发展十分宝贵、不可多得的资源”;“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命脉,是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也是我们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的坚实基础”。他从承载历史、连接现实的角度,深刻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源自于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文明历史所孕育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熔铸于党领导人民在革命、建设、改革中创造的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③。他还特别强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智慧光芒穿透历史,思想价值跨越时空,历久弥新,成为人类共有的精神财富”④。这就使中华文化贯通历史与现实,联通中华与世界,系统构建起中华文化共同体,有利于坚定文化自信、增强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有利于凝聚13亿中华儿女奋力接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征程的磅礴伟力。
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高度凝练,体现优秀传统文化的根本性质、基本特征。它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⑤基于此,习近平强调要将传统文化作为独特战略资源,努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为民族复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如此,习近平将中华民族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贯通起来,并将之具体化、时代化,使之凝练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建设民族精神家园具有基础性、决定性作用,有利于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凝心聚力。
(二)自觉运用、创新发展中国哲学的核心思想。优秀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也是“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不仅可以凝聚和打造强大的中国精神和中国力量,而且也是解决人类共同难题的思想库,是中华民族独特而优厚的战略资源。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丰厚滋养,充分吸收其精髓及核心理念,是在對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觉运用、创新发展基础上形成的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理论成果。
《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是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统文化观的具体体现。该文件对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主要内容作了规定,认为:我们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容可以以核心思想理念、中华传统美德、中华人文精神为主要内容,强调要深入阐发传统文化精髓,深入研究阐释中华文化的历史渊源、发展脉络、基本走向,以加强中华文化研究阐释工作。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以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哲学智慧为其重要来源,并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凝练出新时代所要传承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核心理念。习近平强调,要“深入挖掘和阐发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时代价值”⑥,这些思想和理念既随着时代变迁而不断与时俱进,又有其自身的连续性和稳定性,具有永不褪色的时代价值。十九大报告将其进一步总结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⑦,给全国人民学习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提供了具体指导,有利于在全社会形成传承和学习中华文化的良好风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还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创造性地将“天下为公”“协和万邦”等天下观转化为“人类命运共同体”构想;将安民富民乐民的传统思想改造为“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提出“精准扶贫”、乡村振兴等战略举措;将“为政之要,唯在得人”思想具体化为新时代选官用官标准、人才选拔机制。诸如此类的创新成果,深刻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丰厚的传统文化底蕴、历史文化底蕴。
(三)继承和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包含了如何正确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和弘扬哪些思想理念,而且也提出了怎样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科学方法,形成了全面系统的传统文化观,体现出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探索并认识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事业所需的历史基因以及怎样继承和延续这一基因的根本方法和原则。
习近平指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要处理好继承和创造性发展的关系,重点做好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⑧。“不忘历史才能开辟未来,善于继承才能善于创新。要善于把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和发展现实文化有机统一起来,紧密结合起来,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继承。”⑨这两段论述,明确了新时代党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方针——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无疑,这是对毛泽东思想“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方针的创造性发挥,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的理论品格。
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继续强调要“坚持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通各种资源,不断推进知识创新、理论创新、方法创新。要坚持不忘本来、吸收外来、面向未来,既向内看、深入研究关系国计民生的重大课题,又向外看、积极探索关系人类前途命运的重大问题;既向前看、准确判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趋势,又向后看、善于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华”。由此,对于如何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党形成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古为今用”——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不忘本来、面向未来”的基本原则,为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充分激发中华文化潜力提供了科学方法。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红色文化底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既是忠实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产物,同时又是坚定弘扬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结晶,是中华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统一,是正确处理历史文化与红色文化二者关系的理论成果。可以说,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不仅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而且包含丰富的红色文化底蕴。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在长期革命实践过程中经过“不断选择、融化、整合中外优秀文化思想基础上所形成的”⑩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伟大实践的成果,日益积淀为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传统,且不断与中华文化融为一体,成为“中华文化共同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并在其中发挥着主心骨的作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所蕴含的红色文化底蕴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继承与创造性运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坚持和运用及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丰富发展的产物。?作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它强调领导干部要不断学习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素养;尤其强调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性,并且注重在继承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基础上与时俱进。
习近平认为只有从《共产党宣言》等马克思主义原著中汲取经验,才能“提高全党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解决当代中国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水平”;?“只有把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同本国具体实际、历史文化传统、时代要求紧密结合起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总结,才能把蓝图变为美好现实”?。
马克思主义传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基本来源;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把继承和发扬马克思主义传统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这一思想尤其注重对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关键部分的学习和掌握。习近平指出“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要坚持和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世界的物质性及其发展规律,关于人类社会发展的自然性、历史性及其相关规律,关于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的规律,关于认识的本质及其发展规律等原理,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实践观、群众观、阶级观、发展观、矛盾观,真正把马克思主义这个看家本领学精悟透用好。”?这些论述充分体现了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领导集体具有高度的哲学自觉,也体现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厚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底蕴。此外,习近平提出,要学好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要学习和传承马克思主义传统,就要从经典著作中领悟。理论精髓深深蕴含在原著、经典之中,惟有从经典出发才能真切领会穿越时空仍不失光芒的真理的力量,才能真正把握理论之真谛与要义。学习经典也是增强看家本领的最好方法,是提升理论素养的最好方式、掌握科学理论的必由路径。马克思主义经典原著和党的文献是历史长期思考、集体智慧、宝贵实践的结晶,要认真系统地研读,从相互关联中比较,才能融会贯通、准确把握。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在马克思主义传统上进行创造性的发展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最新理论成果。这些创造性发展成果涉及改革、发展、稳定各个方面,表现在对党的使命、新时期党的建设、群众路线、发展理念、“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各个领域。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把改革开放以及党的自我革命统一起来,创造性地提出了“两个伟大革命”命题;丰富和发展了科学发展观关于发展的思想,具体化为“五大发展理念”;将党的宗旨与党的使命联系起来,建立起“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为世界谋大同”的使命观;提出“四个伟大”并将党的建设这一“伟大工程”与“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贯通起来,强调思想建党、理论强党的重要性,将“全面从严治党”上升为战略布局高度,突出政治性原则,为新时代加强党的建设提供了科学指导,豐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及其中国化理论成果中关于党的建设的学说。当然,其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传统的继承和发扬并不仅限于此,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深入发展,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继续与时俱进、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进程。在此过程中,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每一次创造性运用、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每一点继承发扬,都离不开高超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智慧、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传统素养。
由此观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新时代自觉运用和推进马克思主义传统的典范。正如著名学者汪信砚所提出的,我们在研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贡献时,必须结合其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造性运用和创新性发展,阐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理论和实践两个层面上对近百年来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传统的推进,特别是它对毛泽东哲学思想的发展以及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哲学基础的丰富和拓展。”实际上也只有如此,才能真正体会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内在蕴含的深厚的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底蕴。
(二)对红色基因的继承和发扬。红色基因是党在长期奋斗中淬炼的先进本质、思想路线、光荣传统和优良作风的总称,也是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在革命战争时代思想精华的高度凝练。只有“发扬光荣传统、传承红色基因,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才能“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进程中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无愧于先辈的业绩”?。寓开来于既往,利用好红色资源、发扬好红色传统、传承好红色基因,才能在继承的基础上实现创新,在创新的基础上升华马克思主义传统。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红色基因作为应对危险与考验的重要法宝。红色基因见证了98年来中国共产党艰苦卓绝的历史,成为共产党人继续前行的精神财富,也是在未来征程上继续焕发指引中华儿女继续前进的强大精神力量。对于中国共产党来说,红色基因不仅是使其由弱变强、由小变大的“根”与“魂”,更是确保其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的红色“DNA”;红色基因、红色文化不仅是贯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纽带,更是把“党建设成为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人民衷心拥护、勇于自我革命、经得起各种风浪考验、朝气蓬勃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思想保障。因此,中国共产党人将红色基因作为其赖以取胜、从胜利走向胜利的重要法宝,这既是时代环境使然,也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应有之义。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也回答了怎样传承红色基因这一时代课题。强调,必须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以革命先辈光荣事迹感染人,以崇高革命精神塑造人,让红色基因内化于心、融入血脉,外化于行、融入实践,“使红色基因渗进血液、浸入心扉,引导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另外,在许多重要场合,习近平都有关于学习革命先辈的论述。例如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指出“在这个庄严而光荣的时刻,我们深切怀念为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为中国共产党建立、巩固、发展作出重大贡献的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陈云同志等老一辈革命家,深切怀念为建立、捍卫、建设新中国而英勇牺牲的革命先烈,深切怀念近代以来为中华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而顽强奋斗的所有仁人志士。他们为祖国和民族建立的丰功伟绩永垂史册!他们的崇高精神永远铭记在亿万人民心中!”强调要以革命先辈为榜样激励自己,在遵循革命先辈开拓的道路基础上把革命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三、发扬“两个传统”,开辟当代马克思主义新境界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将传统与现代相统一,融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马克思主义传统文化两种资源,延续历史文化与红色文化两种基因,贯通中华传统与马克思主义传统,系统构建起中华文化共同体,具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自觉肩负起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责任,深化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的认识,致力于构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体系,有力地增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凝聚力、影响力、创造力,也为中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激发了中华文化内在潜力,并且对于传承中华文脉、全面提升人民群众文化素养、增强国家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其实,毛泽东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尤其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都是在马克思主义传统中国化与中华优秀传统时代化过程中不断发展而来的。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传统文化观又是对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以及科学发展观关于传统文化的论述的继承与创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化观,是21世纪马克思主义、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形态,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发展新境界。因此,弘扬马克思主义传统、发展红色文化、繁荣社会主义文化必须根植中华文化沃土,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滋养,打造民族特色鲜明、中国特点突出、时代特征显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则,发挥马克思主义在实现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过程中的“主心骨”的作用。只有马克思主义与中华文化相互融通、互为滋养,才能打造坚实的中华文化共同体、建立具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话语体系,用中国声音讲好中国故事。
总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融通“两种资源”,使两种传统文化相得益彰,成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新形态,也是新时代下发展和繁荣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必须遵循的指导思想。其对于建设中华文化共同体、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事业都有重要意义。
[注释]
①⑤关磊,周利兴.略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历史文化底蕴[J].思想战线,2011(S1):257.
②中共中央办公厅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OL].http://politics.people.com.cn/n1/2017/0126/c100129049653.html.2017-01-25
③⑦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28.
④习近平.领导干部要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在中央党校2009年春季学期第二批进修班暨专题研讨班开学典礼上的讲话[N].学习时报,2009-05-13.
⑥⑧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164+165.
⑨习近平.在纪念孔子诞辰2565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暨国际儒学联合会第五届会员大会开幕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4-09-25.
⑩周宿峰.红色文化基本问题研究[D].长春:吉林大学,2014.
?汪信砚.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哲学基础研究述评[J].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02):5-15.
?习近平.深刻感悟和把握马克思主義真理力量 谱写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篇章[N].人民日报,2018-04-25.
??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8-05-05.
?习近平.推动全党学习和掌握历史唯物主义[N].人民日报,2013-12-05.
?习近平.在纪念刘华清同志诞辰10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9-29.
?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革命老区安徽金寨调研时讲话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