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幼斌
摘 要:数学严谨而抽象,培养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反思习惯可以促进学生建立正确的数学思维方式,使学生主动探索数学的奥秘。本文从强化反思意识、培养反思习惯、检验反思成果四个方面阐述培养高中生数学学习反思习惯的途径。
关键词:高中生;数学;反思
高中数学学习并不是一味埋头苦干的过程,学生只有在不断总结反思中才能更好地掌握数学学习方法。但现实中大多数学生注重解题而忽视了学习过程中的反思。所以一线教师更要在培养学生数学学习反思习惯上下功夫。
一 强化学生反思意识
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1],具有抽象性和严谨性的特点,对于数学能力正处于发展阶段的高中生来说,犯错误是难免的,所以学生更要通过多多反思来纠正自己的错误,在反思中不断成长。
教师首先要从学生感兴趣的方面下手,让学生明白数学成绩乃至数学能力是如何提高的,数学学习不应该局限于知道正确的解题方法,更要知道解题思路的本质,不断地积累解题方法,改进解题思路,将知识整合,认识数学的本质规律,让思维活跃起来,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数学能力得到质的飞跃。其次要让学生明白反思对解题的重要意义,反思就是一个不断地认识自己的错误、不断地纠正自己的错误的过程,通过反思我们不仅能避免犯错误,还能创新优化解题方法,找寻新的解题出路。自然而然地,我们的解题思路会更加多样,数学能力也就得到了提高。
二 培养学生反思习惯
学生意识到反思的重要性以后,要逐步地让学生将反思应用于数学学习的各个环节,老师也要通过课堂教学和课下作业积极引导学生反思。
(一)在概念教学中应用反思
高中数学中有许许多多的概念,而理解概念是数学学习的基础。高中数学概念大多数比较抽象,学生只有在不断的应用中才可以彻底掌握一个概念,所以在概念的理解方面,我们要多多地引导学生反思,使学生更快更深刻地理解相关概念。首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反思有关联的概念之间的异同,例如指数函数与对数函数概念的异同,平面向量和空间向量概念的异同等。其次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将实际案例与所学习的概念相联系,例如集合与元素的概念便可以和现实举例联系起来。实际案例可以极大地突破高中数学概念的抽象性,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概念。最后我们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概念的推导过程来帮助学生深刻理解相关概念,例如等比数列公式的推导等。
(二)在解题教学中应用反思
现如今的高中生常通过刷题来提高自己的数学能力,这种方式费时费力,大量的题目甚至会使某些学生的解题思路更加混亂。所以我们要积极引导学生转变学习方式,积极反思,对于解题方法不仅要做到知其然,更要做到知其所以然。
首先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反思题目与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将题目中涉及的知识点进行由点到面的扩充,引导学生形成相关的知识体系,以便学生遇到相类似的题目时能够迅速地明确解题思路。其次我们要引导学生进行题目的多解与变式。在教学中我们应鼓励学生不满足于一题一解,积极思考多种解题方法,让学生调动起自己的大脑。毕竟活跃的思维有利于数学解题。题目的变式则要求学生深刻剖析题目内容,对于相似的题目要学会变通,教师可以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到课堂中,鼓励学生根据所做题目编写相应的变式题目,这样有利于学生更好地掌握解题思路,通过一道题便可以知晓相关多道题的解题方法。最后我们要让学生反思题目与解题方法的规律以及自己在解题过程中所犯的错误。
(三)在课下作业中应用反思
以上两种方法都是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进行学习过程中的反思,学生的能动性没有全部发挥出来,所以我们要在作业中进一步让学生进行独立的反思活动。
首先我们可以让学生养成写数学日记的习惯,学生的数学日记中可以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1)记录一下自己今天的收获,可以是新的知识也可以是解题方法;(2)和老师交流自己的困惑。当然教师们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教学经验添加新的内容。其次可以让学生建立自己的错题本或好题本,老师可以每周检查一次学生的反思成果。最后可以让学生进行阶段性的反思,可以一周一次也可以一月一次,让学生明确自己在数学学习过程中的得失,提醒自己时刻注意不要犯相同的错误。
三 检验学生反思成果
教师检验学生反思成果可以通过以下方式:(1)课堂讲演反馈思考过程。可能有时候老师的思路与学生有较大差异,所以教师可以让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让学生在黑板上展示自己的解题思路,这样有利于师生思想的交流。(2)小组交流反思心得。(3)展示反思作业与反思笔记[2]。后面两种途径有利于学生之间交流与借鉴。
培养高中生的数学学习反思习惯不仅需要老师的积极引导,还需要学生自身的努力,我们要向着让学生由“学会”转变为“会学”的目标不懈努力。
参考文献:
[1]沈智芬.培养高中生数学反思能力的途径与方法[J].数学教学通讯,2015(12):36-38+54.
[2]张定强,赵宏渊,杨红.高中生数学反思能力培养的基本模式与实践探索[J].数学教育学报,2008(1):38-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