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成强 于萍 刘磊
摘要:专升本大学生是应用型本科高校在校大学生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针对专升本大学生的特点,分析了現阶段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专升本学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基于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探讨了专升本大学生的培养模式,以期提升专升本大学生的教育质量,促进专升本大学生更好的发展。
关键词:以学生为中心;应用型本科;培养模式;专升本大学生
中图分类号: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9)15-0246-02
专升本教育制度为专科生提供了一条提升学历、继续深造的路径,一方面社会的发展需要更高层次的人才,一方面专科生希望得到继续教育的机会,因此得到了国家、社会、大学生的广泛认可。专升本大学生完成了3年的专科教育,通过专升本入学考试,在本科院校继续学习2年,考评合格可以取得学士学位和本科学历。专升本大学生经历了系统的高等教育,具有专业知识体系和高等教育素养,与普通大学生在众多方面完全不同。专升本大学生在本科阶段仅有短短的2年时间,目前完全按照普通大学生设置的培养模式显然对专升本大学生不适宜。需要本科高校积极研究制定针对专升本大学生的培养策略,这样才能提高培养质量[1]。
我国每年有10%左右的高职专科应届毕业生,通过一定的选录程序,继续接受两年全日制本科专业学习。专升本大学生已经成为了本科院校在校大学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2017年江苏省的高校专升本招生规模达到15000人[2],具体到一些专业,专升本的学生占到全体本科生学生总数的18.9%。专升本大学生的群体不小,在高等教育过程中不容忽视[3]。
一、专升本大学生的培养存在的问题
专升本大学生在专科阶段3年的时间里接受了一段系统的高等教育,在专业方面、基础知识方面、能力方面都有了系统的学习和训练,是一个完整的培养体系,而本科院校在对专升本大学生的培养模式中并没有很好地考虑这些因素,因此存在以下不尽合理的地方。
1.课程设置不合理。专升本大学生在专科阶段接受了一段系统的高等教育,专升本大学生在本科阶段存在着大量的重复课程,浪费了专升本大学生的宝贵时间。课程的教学大纲是按普通本科生设置的,学时过长,由于单门课程学时过长,专升本大学生在本科阶段两年的时间里时间紧迫,增加了学习负担,并且不能很好地扩展知识面。课程设置比较狭隘,仅仅是本专业的课程为主,培养知识面拓宽的课程少,培养综合素质的课程少,培养人文素养的课程少,无法实现知识面的拓宽和人文素质的提高。
2.考核方式不合理。目前的考核方式还是以闭卷考试为主,还是以考知识点的记忆和理解为主,是低层次的认知水平,不符合专升本大学生的学习特点。考试的方式是记忆性的和封闭式的,体现不了学生的能力。因此考核方式上应该减少考试的形式来考核。
3.能力培养不到位。由于课程设置不合理和考核方式不合理,直接造成了能力培养不理想,专升本大学生3+2培养模式并没有大于或等于4,甚至是小于4,专升本大学生比普通本科生多学习了一年,然而并没有在能力方面有所超越,因此能力培养不理想,没有达到专升本大学生的培养目标。
对专升本大学生在能力培养方面,在本科阶段应该加强自主学习与自我发展能力,会分析问题,有解决问题的思路,具有一定的集成创新、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能力,注重应用研究能力,尤其强调运用专业知识和技术来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4]。
二、提升专升本学生培养质量的对策
1.课程设置多样化。专科与本科的区别在于专科阶段学习时间短,专科阶段的课程设置少,专科阶段以培养技术工人为目标,以应用能力和技能培养为主,仅仅侧重于专业课程的学习,造成专科生的知识面不够宽,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不如本科生宽,对专业的认识不够全面,知识面不宽。因此,对专升本大学生的培养应注重知识面的拓宽。
我们学校提出了人才培养的四大观理念,即大工程观、大应用观、大文化观、大生活观。四大观教育理念在两年的时间里在专升本大学生身上实现就需要多样化的课程设置。通过多样化的课程来拓宽专升本大学生的知识面,具有宽广的专业知识,具有深厚的人文素养,把专升本大学生从“专家”向“大师”方向引领。通过多样化的课程设置把专升本大学生欠缺的知识补上来,完善专升本大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人文素养。
2.课程设置短程化。专升本大学生在本科阶段的在校学习时间短暂,除去找工作的时间,除去毕业设计的时间,专升本大学生的课堂学习时间就更少了。时间短,需要学习的课程多,因此,专升本大学生的课程应当采用短学程化。“少讲多学”也是以学生为中心教育理念的体现,因此专升本大学生的课程要进行短学程化改革,这样可以提高学习效率和学习效果。教师课堂上只讲精髓的部分,在课堂实现深度学习,有效提高了课堂学习效果。目前网络资源非常丰富,查阅资料非常方便,短学程化可以让专升本大学生掌握查找资料的能力,自己学习的能力得到训练,更好的训练了自己查找资料、整理资料、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对专升本大学生毕业以后的职业发展非常有用。
3.课程设置定制化。对专升本大学生的课程设置应当是自下而上的,让学生参与制定自己的课程,自主决定自己学什么,做到以学生为中心的转变[5],做到课程的定制化。依据专升本大学生专科阶段的课程学习记录、知识掌握情况、兴趣爱好、未来的职业发展和专业兴趣,来量身定制适合的培养计划,对课程设置实现定制化,这样才是有的放矢,提高了课程的匹配度,提高了培养效率和学习质量。
4.考核方式的多样化。考核具有导向作用,不同的考核指标对学生的发展会有不同的导向。对专升本大学生应改革单纯以学科成绩考试为主的课程评价体系。在评价的方式上,也不能只注重书面的考试,而应当探索多维的评价方式。只有内容全面与方法科学的评价,才能真正成为促进每个学生充分发展的有效手段。同时考试形式应避免采用闭卷考试的形式,闭卷考试增加了学生的大力记忆的负担,按布鲁姆的认知理论来看考试属于最底层的能力训练,不符合专升本大学生能力发展要求。
5.对专升本大学生进行类研究生培养。专升本大学生经历过高等教育,完全适应了大学的生活和学习环境,因此在本科阶段对学术导师的需要非常迫切,参考研究生培养模型,给专升本大学生配置学术导师非常适宜[6]。根据美国学者布鲁姆提出的教育目标分类,最高层级的是创造(Creating)。专升本大学生需要创造能力的训练。通过加入学术导师的科研团队进行创造力的训练非常有意义。学术导师将专升本大学生纳入自己的科研团队中,学生用近两年的时间感受科学研究的氛围、接触科学研究,实际进入科学研究领域、掌握研究方法、树立科学研究的态度。专升本大学生在学术导师的指导下很快就培养了创新能力、科学研究素质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为将来走向工作岗位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应用型本科院校对专升本进行类研究生制度的培养不失为一种好的策略,可以促进师资科研的提升,可以促进高校的发展,非常有利于专升本大学生的个人发展。因此说高校、学术导师、专升本大学生都能从中受益。
三、总结
总之专升本大学生与普通大学生有着巨大的差别,专升本大学生的培养策略不应与普通大学生一样,不能一刀切,一个培养模式。应用型本科院校要以学生为中心,积极探索专升本大学生的定制化教育,因材施教,积极培育专升本大学生的研究能力和探索能力,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张端.高等教育质量保障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6,(11):51-55.
[2]罗映霞,齐再前.专升本学生学业发展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24):17-19.
[3]李响.江苏高校“专升本”教育相关问题探析[J].江苏高教,2017,(10):43-45.
[4]韦文联.能力本位教育视域下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研究[J].江苏高教,2017,(2):44-48.
[5]刘献君.论“以学生为中心”[J].高等教育研究,2012,(8):1-6.
[6]黄信瑜.高校本科生导师制:实践反思与改革创新[J].江苏高教,2016,189(5):6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