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亚楠 常春英
摘 要 目前,我国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已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但目前国内对心理咨询与治疗、精神障碍等存在误解和偏见,高校心理咨询机构使用率不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流于形式。而我国传统文化理念中有大量可运用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够有益于心理健康工作的开展。本文主要阐述传统文化理念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并初步构想开展校园心理健康教育与传统文化理念相结合的基本方案与方法,以期为未来相应的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 大学生 传统文化理念 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6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s.2019.03.069
Abstract At present, psychological problems of college students has attached attentions of all walks of life in China. But there are misunderstanding and prejudice for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and psychotherapy and mental disorders, which causing low rate of usage for college psychological counseling center and formalistic for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In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there are lots of views could apply to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be beneficial for the mental health activities.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significance of traditional culture idea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 and raises a basic plan for the way to combination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 idea and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for universities,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s for the teaching reform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universities in the future.
Keywords college students; traditional culture idea;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隨着高校扩招、大学生就业与升学压力增大、人际关系的复杂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的心理压力逐年上升,其心理健康问题已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高校通过设置专业性心理咨询中心、建立心理干预三级预防体系、开展校园心理健康文化活动、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设置班级心理委员等多种手段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1]但相关研究表明,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使用率并不高 ,[2-3]其重要原因在于社会对精神障碍存在偏见,对心理咨询存在“污名化”的倾向,导致大学生担心周围人群的“负面评价”而不愿求助于专业性的心理咨询与治疗。[4]而高校心理健康教育重在预防,帮助大学生了解自身的心理健康状况,具有主动维护心理健康的意识。在这一背景下,通过我国传统文化中的某些理念,能够帮助大学生调整心态,面对挫折,进而达到维护心理健康的目的。本文旨在探讨我国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中的应用,以期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新的视角。
1 传统文化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意义和价值
1.1 传统文化理念有助于完善大学生人格
一般而言,在大学阶段大学生的人格特征还具有可塑性,可以通过教育、校园活动、自主学习等手段予以塑造。我国传统文化理念中的部分优秀成果,如“每日三省吾身”、“顺其自然”、“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等,这些理念均能够在一定程度上进一步完善大学生人格特征,培养其反思自身存在的问题、重视实践、知行合一,树立良好的道德观念及和谐的生活态度,进而客观评价自身所面临的挫折和学业压力,有利于调整心理状态,维护心理健康。
1.2 传统文化理念有助于大学生自主调适心理压力
因我国长期精神卫生知识宣传的缺失及社会存在对心理障碍的偏见,目前国内在心理健康教育及高校专业性心理咨询机构的使用上与预期还有一定差距。因此,在心理健康教育实践中,在开展心理卫生知识科普与宣传的同时,能够通过其他容易被大学生接受的方式来关注自身心理状态、提升其主动调适自身的心理压力的意识尤为重要。而我国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中也有部分能够促进心理健康的技术与观点,例如培养大学生每天练习太极拳有助于调整心态,摆脱杂念,有助于维护心理健康;[5]强化“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等传统文化理念中的人际沟通与团队合作的观点,提升大学生人际交往的意识,主动与周围人群沟通交流,取得社会支持,通过推广这些传统文化中技术与观念,促使大学生形成相应的积极行为方式,进而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有效促进心理健康。
1.3 传统文化理念有助于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随着多元文化的影响、网络的冲击及社会部分腐败现象的影响,部分大学生在这一大背景下容易出现信仰缺失、迷茫、责任感丧失,进而出现心理失衡,导致心理问题的出现。传统文化理念中的自强不息、苦其心志等“正能量”观念有助于提升大学生责任感,坚定理想信念与奋斗方向,增强个人意志力,通过个人努力等方式摆脱消极观念,树立正确的价值观来激发自己的行动,进而形成良好的心态,维护心理健康。
1.4 传统文化理念更易于被大学生接受,适合作为心理健康教育补充手段
相对于情景剧大赛、心理影片展、心理现象图片展、精神障碍与心理咨询知识讲座等校园精神卫生知识宣传活动,传统文化理念在大学生群体中更容易被接受,在校园文化活动中也更容易开展,其内容较心理障碍、心理治疗、精神卫生等心理健康教育宣传更不具有“污名感”,对大学生群体也更具有吸引力。因此,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同时,补充传统文化理念中关于心理健康、调整心态等内容的教育,能够更好的提升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
2 通过传统文化理念教育提升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途径
2.1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增加传统文化理念介绍
开设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主要目的并非讲授心理障碍、心理干预的知识与技术,培养他们识别心理障碍,而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的表现、知晓心理健康的重要意義、了解心理学知识在人际关系、恋爱、学业压力、新生适应等大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中的初步运用,知道何时、如何去求助心理咨询与治疗等专业性心理干预机构等,即以科普宣传而非专业学习为主。而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形式轻实质的倾向,[6]部分心理学知识过于抽象,理论内容偏多,难以吸引大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人际交往、自我心理调适、团队合作、新生适应等教学内容中可以考虑结合中国传统文化理念完成教学,如传统文化中关于宽容、自律、反省、道德信仰等内容。教学方式可以采用辩论、小组讨论、角色扮演、演讲等易于被大学生接受的方式。通过将传统文化理念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使大学生体会到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在当今社会中的价值,在自己未来学业生涯中的意义,进而使大学生能够理解这些观念和行为方式背后的心理学理论,提升其对心理健康的认识,进而能够按照传统文化理念的要求约束自己的行为和思想品德,按照其理念行事,塑造良好的心态和言行,树立良好的价值观,达到维护心理健康的目的。
2.2 开设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选修课
限于教学学时的限制,在全校所有专业中开设传统文化必修课并不现实,也没有必要。因此,除结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外,高校也可以考虑开设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等教学内容的选修课,鼓励对传统文化和心理健康感兴趣的大学生选修,也可以由辅导员建议长期存在心理压力、童年创伤、人际交往困难、学业压力大等心理问题易感群体大学生选修。通过了解优秀传统文化理念中修身、养性、立志、勤学等理念、心理健康的影响因素、传统文化理念在维护个体心理健康中的价值、各种能够调整自身心态的传统文化行为及观念、经典文献的阅读、赏析等方式,帮助选修者了解传统文化理念在自身调节心理状态中的意义和方法,主动学习优秀的传统文化理念并有意识的将其与主动运用于维护心理健康,进而引发其对自身人际关系、行为方式、团队合作、包容他人、学习态度等现况的反思,端正道德行为,调整心态,促进心理健康。
2.3 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传统文化活动
大学生正处于社会化阶段,校园环境也能够影响其心理健康水平,因此,在校园内开展适宜的传统文化活动有助于维护大学生心理健康。高校可以考虑在校园内开展大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参与的传统文化活动,如传统文化演讲、经典传统文学阅读、征文比赛、邀请相关教师开展传统文化讲座、召开传统文化相关内容的班级活动;在校园内设置传统文化理念宣传栏,注重将校园心理健康教育活动与传统文化理念相结合,如心理情景剧比赛与传统文化中关于心理健康内涵的理念相结合,开展传统文化理念中关于心理健康理念的知识介绍;借助易于被现阶段大学生所接受的宣传方式开展传统文化理念与心理健康的介绍与宣传,如开设相关的校园网站、论坛、博客、微信公众号等,在介绍传统文化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心理健康的意义、表现、常见的心理问题识别、心理求助的方式的同时,根据情况提供利用传统文化理念调整自身心理健康的技术与观念,并定期回答存在疑惑和心理状态失衡的大学生所提出的疑问;必要时考虑建立传统文化理念与心理健康的学生社团组织,如针灸社团、心理与文化研究社团等,通过大学生社团中的互助来提升加入的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即将传统文化作为开展心理健康活动的载体,通过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兴趣来有效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保障校园心理健康教育的积极发展。[7]
2.4 考虑开展本土文化的心理咨询与治疗
目前我国心理咨询与治疗主要理论来源于国外文化,除认知行为疗法等少数心理咨询与治疗技术可以不考虑文化差异外,多数心理学的理论均与我国本土文化存在差异,例如精神分析学派中关于恋母情结、生与死的本能、性欲发展观等理论在我国文化中均难以被广大群众所接受;而精神分析学派关注来访者童年经历,很多时候也无法取得来访者的认同。目前国内对心理咨询与治疗依然存在“污名化”的倾向,如果在心理咨询过程中所运用的心理学流派的理论无法取得来访大学生的认同,必然无法达到预期的心理咨询效果。因此,未来高校心理咨询中心可以考虑对于一般性心理问题,如人际关系、学业压力、恋爱、升学等困惑、职业生涯规划等,可以考虑结合传统文化观念开展一般性咨询与支持,如中医心理治疗理念,将传统文化的观念应用于心理咨询较单纯的开展某种心理咨询方案更容易被大学生来访者接受,适宜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更有利于开展后续的心理咨询与心理健康教育,取得良好的心理咨询效果。[8]未来高校有必要探索更容易被大学生接受的传统文化理念的心理咨询技术。
综上所述,传统文化理念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中运用是基于目前存在社会对精神障碍和心理咨询存在一定偏见、高校专业性心理咨询机构使用率不高、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存在重形式轻实质等现象,通过传统文化教育为载体能够更有利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开展。在目前大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堪忧、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应进一步加强的现阶段,这一构想值得心理健康工作借鉴、尝试。
参考文献
[1] 胡晓梅.新媒体环境下大学生心理素质教育模式创新分析[J].文化学刊,2017(4):114-116.
[2] 姚莹颖,陈精锋.我国大学生心理求助的研究现状及教育对策[J].校园心理,2017.15(2):109-111.
[3] 李凤兰,周春晓,董虹媛.面临心理问题的大学生的心理求助行为研究[J].中国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16(6):72-79.
[4] 陈中雅,陈国典.大学生心理污名与防御机制的关系:自我概念的中介作用[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7.25(1):105-111.
[5] 平延勋.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作用研究[J].三门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5(2):79-84.
[6] 颜静,明秀峰.传统优秀文化理念植入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的价值研究[J].广西警察学院学报,2018.31(2):93-98.
[7] 常荣.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心理健康素养培养的联动效能[J].校园心理,2018.16(3):220-222.
[8] 钟美兴,魏泽红,郑亚楠.中医心理治疗理念在综合医院心理咨询门诊应用的构想[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7.15(13):30-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