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019-04-17 01:04汪明虎
中国教师 2019年4期
关键词:学校德育德育工作德育

汪明虎

德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从根本上说,德育是着眼于人的发展,着眼于学生的整体发展和长远发展。学校德育是以人为目的,通过创造出一个合乎人性的、宽松、健康、向善的环境而发展人的。通过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一、当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渗透在智育、体育、美育和劳动教育中,对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和学校工作起着导向、动力和保证的作用。目前,学校德育工作中存在以下几方面问题。

1.德育工作位置摆放不准确,存在重智轻德现象

部分学校对德育工作不够重视,对德育工作的开展思路不清晰,认识不到位。尤其是在升学和应试压力下,教育教学过程中,存在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目前,我国在评判和选拔人才上侧重于文化和专业才能的考核,导致中小学教育中的“分数至上”,以至于“德育说起来重要,做起来次要或不要”,长此以往,导致学校德育工作的疲软和低效。

2.德育工作方法简单,内容单一

部分学校德育课的开展主要通过思想品德课及班会等,对学生进行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和方法过于单一,效果也不理想,德育工作缺少必要的活动载体和阵地。很多德育工作重形式、走过场,教师讲授的多,学生参与的也多,但真正体验少,很多形式并非是学生所需要的。一些教师甚至在教育教学过程中机械性、形式化地给学生强行灌输一些理念,流于形式。

3.德育内容滞后,实效性不强

由于德育和社会生活缺乏广泛联系,内容稍显陈旧、单薄,不足以解释当前复杂的社会现象,也不能解决学生的思想实际,于是德育就成了与现实生活和学生实际不相干的东西,既不能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其认同,更难促使其内化。在对学生的德育引导中,也不能有机结合当今社会现状和青少年学生心理、生理特点,只重目标不重内容,使德育缺乏实效性。

4.德育工作缺乏系统性

在学校德育工作中,对学生的教育无明确的长远目标和与长远目标相结合的短期目标,导致德育缺乏系统性。很多学校的德育没有做到课程化,存在很大的随意性和机动性。德育工作没有周密的规划与方案,没有将德育工作贯穿到所有学科和学校各项工作中,德育工作体系不完善,工作中出现的盲区较多,德育工作仅仅依靠班主任。

二、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策略

德育工作要落地生根,开花结果,必须建立中小学校德育日常工作长效机制。从国家层面上讲,不仅要出台德育课程方案、课程标准,更主要的要让德育课程进课堂、进大脑,并严格规定,无论考试招生,还是岗位用人都必须把品德当作不可或缺的依据,让品德修为成为每个人终身必修课程。从学校层面上讲,要切實落实做到抓平常,平常抓。所谓“抓平常”,就是抓日常的行为规范教育,抓容易忽视却又关系到学生成长的细微环节;所谓“平常抓”,就是持续不断,不搞突击,以求滴水穿石。

1.订立校本德育目标,设计和推行相关课程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国民教育全过程。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体系,创新德育形式,丰富德育内容,不断提高德育工作的吸引力和感染力,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坚持立德树人,以德育教师队伍能力提升和创新德育工作方法为重点,自觉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科学规划各阶段德育内容和要求,抓课程渗透、活动载体和阵地建设,增强中小学校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学校德育工作要借助于具体的课程和活动载体才可能实现各种正向价值的传递,因此,笔者认为,学校德育工作首先要订立德育目标,并在这一基础之上,设计德育课程,形成具有一定办学特色和风格的德育体系。

2.充分利用学校空间、环境和各种资源,以配合德育需要

近年来,学校已经认识到开展德育的重要性,在实践中进行了很多有益的尝试,笔者所在的学校做了以下尝试,大开社会窗口,让学生通过“每周新闻”了解世界风云、国家大政、人间万象、自然风貌,引导学生理性思考,明辨是非,养育家国情怀,弘扬责任担当精神。通过每天的新闻早知道、每周的新闻综述评,潜移默化,让学生的视野渐渐开阔。

同时,要从封闭的校园走向社会生活实践。实际上,道德原本就产生于现实的社会生活关系,离开了生活就不可能滋养德性。只有通过体验百味人生,人才能不断超越自身从而扩展和丰富个体的精神世界。越来越多的学校在开设社会实践课程和开展各种社区活动,目的也就是为了让道德回归生活。

3.丰富德育的形式,重视德育阵地建设

第一,课程建设。主要包括语文、政治、科学、社会、体育、音乐等学科,在这些学科教学的过程中,渗透德育的内容,发挥德育的阵地作用。第二,依托学校活动,有计划地开展朗读、演讲、征文等比赛,增强德育工作的实践效果。第三,开展新生入学规范化教育等,以挖掘闪光点为手段,促进学生的自我教育。

通过采取措施,将学生的日常行为习惯作为德育的重点,重视养成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学生生活有序、行为有度。

4.调整对教师的评价方式

学校应增加素质教育考核的方式。教学活动的丰富度会调动教师在工作中的积极性以及学生学习生活的积极性。首先,让学生与教师在教学和学习活动中互相评价。相互的评价更为中肯,既可以避免教师以分数为尊的思想,也可以在方方面面检测教师在教学活动中的情况。其次,评价内容多元化。对教师来说包括工作细节,如对学生教育过程中的语言是否合理、有无侮辱他人人格的行为、有没有向学生家长索要礼物的不良行为等。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靠分数一决高下。教师应从学习、生活的方方面面为学生做出评价,如待人是否礼貌、是否做到恪守承诺等。再次,加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目前的状况是学生们往往会惧于师威而不敢或不愿向老师及时反映或交流问题。这会导致问题越积越多,越来越难以处理。因此,教师要多注意与学生的交流方式,引导学生经常表达心声。

总之,在开展德育工作的过程中,一蹴而就是不可能的,相关人员要切实落实,不断调整教育的方式方法,只有让德育渗透进生活,体现细节,学校和社会共同营造一个良好的环境,才能促进学校德育工作的优化。

(作者单位:湖北省南漳县第一中学)

责任编辑:李莎

猜你喜欢
学校德育德育工作德育
明确方向标、设计中轴线、提供参照系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德育无痕 渗透有方——小学语文教学的德育渗透方法探析
浅析提高初中班主任德育工作实效性的对策
教育部下发关于印发《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的通知
探讨如何提高新时期德育工作的实效性
学校德育功能定位的误解及澄清
内蒙古从10方面加强德育工作
德育测评:质性与量化的平衡
学校德育顶层设计的意义与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