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敦荣 袁美红
【摘 要】目前,农村中学教师集体备课存在着教师参与热情不高、有形无实、排异趋向、内敛封闭等问题。在新形势下,学校可以通过激发教师集体备课的动力,把握教师集体备课的关键,优化有效集体备课的条件,立足有效备课,构建高效课堂。
【关键词】集体备课 专业发展 策略
目前,农村中学教师集体备课存在着教师参与热情不高、有形无实、排异趋向、内敛封闭、研究缺失等问题。笔者认为,通过激发教师有效集体备课的动力、把握教师有效集体备课的关键、优化教师有效集体备课的条件,以有效集体备课来构建高效课堂,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形成良好的教研文化,推动学生的全面发展,从而提高学校办学水平和教育质量。
一、明确集体备课的意义
一是有利于资源共享。集体备课的基本模式是个人初备—集体研讨—个人反思(二次备课)—独立施教—教后反思。集体备课的前提是教师独立备课,个人的教学风格会对其他教师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是隐性经验交流,从而实现资源共享。
二是有利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集体备课是教学活动中的准备环节,可以是学习理论、分析学情、反思教学、总结经验、剖析案例、探讨方法等[1]。教师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讨论,批判性地吸纳集体生成的智慧,根据学生特点进行完善和补充,发挥个人教学特长,使教学更符合实际情况,便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
三有利于教师的专业发展。有研究表明,教师真正的专业发展不在于岗前和脱产培训,新的教育思想必须在教育教学改革实践中产生;新的教育观念也只有在教育教学探索中逐步确立[2]。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认为,教师的发展公式为“成长=经验+反思”。集体备课中教师先依据自身的专业知识钻研教材,由浅入深,进行整体把握,这本身是一次对专业知识的学习,然后主讲人把集体备课的主题节奏、课程的重难点等提出来讨论研究,各位教师交流自己的意见及理由,求同存异,这是对专业知识的又一次深化学习。教学前的前瞻性反思、教学中的监控性反思、教学后的批判性反思能有效提高教师各方面的能力;备课组不同年龄、学历和专业的教师可取长补短,以老带新有利于青年教师快速成长;以新促老有利于信息交流和知識更新。
总之,有效的集体备课倡导的是教师间的互相学习、共同切磋、经验分享和思想碰撞;营造的是教师在研究状态上的职业生活方式;改变的是教师在教学生涯中各自为战,孤立无助的状态;创新的是适应新课程实施的新教研制度;升化的是集体智慧和个人特色[3]。
二、加强集体备课活动过程的管理
一是准备活动。学校要把集体备课列入学校管理计划中,在学期初,由教科室牵头,教务处等科室制订学校工作计划,确定每个年级、学科备课组的集体备课时间、地点及负责人。在此基础上,备课组讨论本学期备课任务,分析教材重难点内容、时序安排及具体人员分工等,落实后,送交行政领导及教科室审核存档。
在每一次具体的集体备课活动前,主备课教师根据活动计划,认真研读课标和教材,根据本班实际和个人教学特点,提前设计好课堂教学预案,并形成书面文稿或电子稿(包括学生预习提示、课堂教学目标与各环节的实施要点、教学具准备、多媒体课件设计与设想及其同步练习材料等)。每个设计有相应的留白区域,备课组集中研讨前2~3天,主备课教师须将教学预案分发给其他成员和有关领导,其他人员须提前研读、思考,在原稿上或留白处补充,圈画并形成自己建议,以便在集中议课时共同交流与研讨。
二是集中研讨。此环节的关键在“议”上,要把集体备课的功能定位在研讨、解决问题为主上。第一,各学科的长远发展要紧紧围绕当前教学内容,结合教学实际,解决教学过程中存在的具体问题;第二,要备合作交流,发挥备课组长及骨干教师示范引领作用,让所有教师积极参与,各抒己见; 第三,要备学生,“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基于学生“学”,为了学生的“学”,了解学生基础与已有经验,分析学生的情感倾向,研究学生的学习过程特点……设计出符合学生认识实际的教案来;第四,要备学法,为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在创设问题情境、设计教学活动过程中,把握“有利时机”,促进学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学习,从而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第五,备课后反思,形成教学思路与实施方案不是集体备课的最终目的,教后“回头看”,教师之间的相互观摩与评判,教学的得失与总结很重要,课前的“预设”不可能预料到实际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所有情况,对“生成”有处理和思考,及时总结与交流应对的策略,反思存在均不足,共享成功的经验将更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和教学质量提升。
三是二次备课。集体备课后所形成的教案面对的是全年级的学生,而非一个班级的学生,同时,忽略了教师自身的教学特点,因此,我们要求所有教师对集体备课的教案进行深入推敲、斟酌,使之成为能体现自己教学个性和实际的教案。根据教学目标和具体学情,优化教学设计,并在教学实践后对实际效果及时进行评价和反思。反思意见和三次修改后的设计又成为下一轮集体备课的第一个环节,这是教师自我反思与专业成长的开始。
学校要求备课组长将活动记载、教案设计稿上交教务处存档,每月月末对教案内容、活动记载进行全面检查考核,尤其对每位教师的个案,即二次备课教案进行细致检查,发现亮点与不足及时通报。每学期将集体备课的过程考核成绩纳入教师成长档案,与绩效考核及个人评先挂钩。
三、创建集体备课的优良环境
学校坚持“面向全体,鼓励冒尖”的原则,致力于挖掘教学教研能手,鼓励教师在教学中创新,为他们提供人力、物力及技术支持,每年评选出校级“名师”“学科带头人”“教坛新秀”“年度教师”等,并加大推广学习力度,给予他们教科研补贴,优先评选晋级,优先外出培训学习,让这些教学标兵成为其他教师学习的典范和榜样。
学校管理要关注教师学习文化和合作文化的构建。萧伯纳说,你有一种思想,我有一种思想,交流后每个人都拥有两种思想[4]。集体备课不是简单的日常经验层面上对教学的交流和研讨,也不是简单寻求“众人拾柴火焰高”的有效性,而是借助每个教师对教学的理性思考所形成的思想、智慧的沟通与启迪,从而不断探寻教学新境界的过程。在集体备课中牵涉到教学的具体细节是丰富而变化的,是因地、因时、因人制宜的。集体备课的“众人智慧”要体现动态的、生成性的,具体在课堂上必须要结合实际情况而不断“准备”和“加工”,这就要求教师要不断学习,才会真正有智慧地贡献和分享。
从学习文化的构建而言,至关重要的是要为教师创建支持性的学习环境和制度,通过建立各种学习小组,制订学习计划,开展经常性的学习活动,采取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为教师提供参与学校、学术团体、培训机构等多元化学习途径,通过专业课程、杂志、组织等构建新的教学知识,为教师的专业阅读和学习提供时间、条件和信息保障,形成人人崇尚学习的学校文化氛围。
建立合作文化则必须以集体备课中的人际信任和有效交流为合作基础。从理性意义上看,具有不同智慧水平、知识结构、思维方式、认知风格的教师各有所长,可以彼此了解,取长补短,分享个人观点和经验,实现思维和智慧上的碰撞,从而产生新的知识和智慧,实现共同进步。但在现实中,要真正实现合作,则需要学校不断培育教师之间人际信任和有效交流的基础,引导教师学会反思,让教师在反思中认识、提升自我。学校鼓励教师写读书笔记和教学反思,每年结集出版《中小学优秀论文集》《教师随笔集》等,每两个月开设一期“教育论坛”,交流教学及反思的体会,加强了教师之间的沟通和理解,实现“教”与“学”,工作、学习与生活的和谐发展。要引导教师之间建立民主、宽容的文化氛围。要避免对合作具有破坏力的“个人导向”的负面行为,包括离题的、批评的、极端的、攻击的、个人本位的、“明星”式的垄断行为。要倡导对他人的意见做出积极反馈,尊重彼此差异性,给他人参与和交流机会等“群体导向”的行为模式。
教育是一项社会性和人格化的活动,教育评价应以人为主体。学校本着坚持以“发展为本”的评价理念,强化教师自主发展意识,使集体备课成为教师自我发展的一种内在需要,给教师设立“教师成长档案”,了解教师的真正需要,针对普遍性的问题组织培训,使教师学有所用,引导教师自觉反思、体验,撰写案例分析、反思笔记、教学后记,写体会、札记、课堂观察笔记等,以其剖析复杂的教育现象,找到问题症结,分析问题实质,厘清各种关系,寻求解决策略,还要求教师写成长笔记,记录经验与困惑,便于看到自己的进步与不足。
学校在评价的措施上寻求突破。注重由“应检性”到实用性,除定期或不定期检查活动记载、教学设计等之外,还要求教师自评,备课组对教师参与情况进行阶段性评价,还结合听评课的效果来评价备课效果,形成一种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实行集体备课的初衷是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所以在评价措施上更多地采取整体性评价,既注重教师在个体层面上开展各种评优争先活动,更注重教师群体的层面上开展各种争创活动,如先进教研组、先进备课组、先进年级组、优秀师徒“结对”评选等,并出展板加以表彰;在绩效分配上,由年级组、备课组作“二次分配”,强化组际间的竞争力和组内成员的聚合力,促进备课组成员间的自主合作、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1]宋金波,程百花.提高农村学校集体备课效益的若干思考[J].基础教育研究,2007(4).
[2]王纬虹.集体备课要兴利除弊[J].今日教育,2005(11).
[3]李建平.校本教研——教师专业发展的必由之路[J].湖北教育, 2003(11).
[4]纹绮.萧伯纳妙语录[M].兰州:甘肃人民出版社,1991.
(作者单位:1.湖北省咸宁市通山县洪港中学;2.湖北省咸寧市通山县实验中学)
责任编辑:李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