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红兵
在課程改革不断深化的今天,语文课堂教学改革如何聚焦核心素养,并使其真正落地,是我们面临的挑战。通过怎样的教学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从而促进其深度学习呢?《珍珠鸟》一课的教学探索与实践给了我们以下几方面的启示。
一、自读提炼信息,条理思维
《珍珠鸟》是一篇散文,具有形散神聚的特点,作家冯骥才以双线结构写了“人”与“鸟”之间由陌生到亲近的变化过程。怎样让学生在初读感知之后,抓住线索逐渐深入到语言文字中去,获得更深的感悟呢?
首先,教师巧设问题,引发认知冲突。文中说“珍珠鸟是一种怕人的鸟”,为什么后来竟然站在我的肩膀上睡着了?这一问题,直指文章的主题,学生读后从文中得到答案;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由此,学生初步感悟到“信赖”是鸟与人亲近的主要原因。
其次,教师设置追问,引导学生提炼信息。起初,教师用了最为简单的方法,用“横线”和“曲线”分别画出“鸟”与“人”的活动。由于篇幅较长,学生对信息的全面提取也是有难度的。此时,教师采用分层教学,学生既可以用画线的形式提炼信息,也可以采用表格(见表1)的方式提炼信息,引导学生进一步将提炼的信息外显出来。
这个表格的纵向维度既关注到了“大鸟”,又关注到了“小鸟”,使学生在提取信息时,指向更清晰,思维更有条理。表格的横向信息既有“鸟”的表现,也有“我”的表现,可以更直观地感受到两者变化之间的密切关联,为深入阅读做好准备。
最后,教师引导发现,从中获得感悟。根据梳理出来的信息,从纵横两个方面看,学生感受到由于“我”对鸟做了许多常人做不到的事,才使得“鸟”与“人”越来越亲近。由此看来,信息的提取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其中关键的环节在于让思维外显,才使得信息的条理、信息的加工得以落地,教师才能顺学而导,有的放矢地展开教学。
二、自由表达感悟,发散思维
学生在阅读中从信息提炼到做出结论,往往容易就此止步,觉得文章已经基本读懂了,但此时教师要紧抓不放,让学生的思维深化下去,让阅读深化下去。在《珍珠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抓住了这一点,继续追问,并运用一定的语式,帮助引导学生输出感悟。从鸟的角度来看,用“越来越……”这样的句式来表达鸟的变化,此时学生的思维不再是单一的,呈现了多元的状态。如学生说:“鸟的胆子越来越大,鸟的活动范围越来越广,鸟与人越来越亲,鸟越来越信任人……”这时,教师进一步激活学生的思维,从人的角度来看,这样做给鸟带来了什么?用“给……”这样的句式表达,并让学生将感受写到卡片上。学生思维的火花又一次被点燃,写出了“关爱、自由、温暖、呵护”等词语。尽管课文线索多,角度多,但这样的输出,给了学生多条表达的路径,思维呈开放的状态。这样的阅读,教师给出强有力的表达的抓手,让思维可视化,将单一、平面化的思维变得多元而立体,化解了读散文散乱而无序的尴尬局面。同时,这样的阅读既可关照整体的脉络与发展,又可以感受局部的精彩,让阅读的效率大大提高,让思维的培养也得以落实。
三、自主利用资源,整理思维
在阅读中,学生对主题的领悟也是需要逐步深化的。虽然,在阅读的起始阶段,学生就可以得知“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但“信赖”是怎么得来的?在上面的讲述中,学生已经发现,是作者给了鸟儿更多的关爱与呵护,但这是很多读者通常可以读懂的,文章主旨的深层表达,还需要教师适时点拨,继续搭支架,促进学生的思维做加工分析,在整合之后,加以外显,需要引导学生读进去,再走出来。下面这段资料(见资料)给学生以启发,学生由此发现大鸟生小鸟最怕受到惊扰,作家冯骥才没有去打扰它们,没有睁大好奇的眼睛去看它们,说明十分尊重小鸟生长的规律,给了小鸟一家安静、舒适的环境。尊重是赢得小鸟信赖的关键原因。在这一深刻感悟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结合自身的生活,继续引发思考:还有谁与谁之间需要信赖?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学生又一次走向思维的深加工,整合已有的经验,实现从“人与动物”需要信赖到“人与自然”“人与人”之间需要信赖这一认识的升华,从而表达出自己对生活的感悟。这样借助资料与生活体验的阅读,促进了学生思维的深加工与多重整合,让学生的认识与感悟没有停留在表面,而是走向文章的背后,去感受字里行间所表达的温情,从而感受到文字是有厚度和温度的,思维是有广度和深度的。这样的阅读才更有意义,更有价值。
资料:珍珠鸟学名叫斑胸草雀,别名也叫锦花鸟。它体长约10厘米,羽毛鲜艳,娇小玲珑,活泼轻巧,非常可爱,是一种观赏鸟。雄鸟胸部下方两侧及两胁,呈栗红色,并布有小白色圆点,状如珍珠,故又名珍珠鸟、珍珠雀或金山珍珠鸟。珍珠鸟性情胆小怕人,养鸟时的环境要安静,不宜受到惊吓。孵化时要保持周围环境的安静,除添喂食水外,不要去窥视,绝对不要移动鸟笼,以免亲鸟受惊弃窝不孵或小鸟出壳亲鸟不喂。
通过与教师一起研究《珍珠鸟》一课的教学,我深刻体会到,要想让语文核心素养在语文教学中有效落实,需要教师认真研读文本,并将有效的信息资源转化为教学资源,善于将学生阅读的零散信息通过有效的途径梳理、整合、发散及拓展,让学生的思维“动”起来,大脑“活”起来。这样才能让学生的语文学习由单一走向多元,由僵化走向灵活,由被动走向自主,由闭塞走向开放,由浅显不断走向深入。
(作者单位:北京教育学院石景山分院)
责任编辑:肖佳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