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林申 杨晓楠 范勇
摘要:大类招生是对学生的尊重,也是对专业的检验,参与分流引导的教师心存在如何阐述专业优势的困惑。完全站在客观的角度、突出专业差异、时刻保持教师风度是分流引导的关键,对基础平台课程进行优化、将适宜的高年级课程设置前置、增加师生生活型交往也有助于专业分流工作的开展。
关键词:大类招生;专业分流;困惑;对策;城乡规划
一、背景
大类招生就是高校将相同或相近的学科门类、同院系或是不同院系的专业合并为一个大类进行高考招生。人学后之后,学生在大二或大一下学期填报大类之内的专业志愿。这种新的人才培养模式为不了解大学专业设置的高考考生及其家长提供了一个选择机会,正在很多高校推广。但是,在完全放开志愿的情况下,也容易导致学生对所谓热门专业的盲目追求,从而给其个人未来发展和专业之间的师资配置关系等方面带来一些问题。
按照2018-2022年教育部高等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要求,建筑学、城乡规划与风景园林三个专业均隶属建筑类。一个普遍现象是,建筑学在这三个专业的分流有很大优势。这与该专业社会了解与认可程度较高、就业情况较好的现实不无关系。但对其他两个专业而言,当学生在进行专业分流时出现“用建筑热替代建设热”、“用建筑学替代建筑类”的认知误区时,很容易非常尴尬的陷入较少学生愿意选择的境地。对城乡规划专业而言,这种尴尬通常来自于学生对专业的了解程度不够。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心理认知里的城乡规划专业往往多多少少有“从属”的特征。为了有的放矢的化解这种尴尬,进行正确的引导非常重要。但是,在专业分流的特殊与敏感时期,如何进行正确的引导十分关键。
二、如何阐述自己专业好的困惑
在教师进行专业引导时,势必要侧重专业优势的介绍。正常来讲,这是每一个合格专业教师都具备的基本能力与素养。但是,由于专业分流往往受到时间、场所等多重因素的限制,而且其引导效果的好坏意义中重大,往往使得参与老师具有压力,也给参与老师带来一定的困惑。第一个层面,因为整个城市建设、建筑建造行业所涉及的各个专业都较好,多数教师先人为主的观念是“所有专业都是好专业”。更为重要的是,教师虽然注重自己所学专业的分流情况,但内心深处的情感却是特别尊重学生的个人意愿。所以,负责专业引导的教师多数情况下会有避免刻意引导学生选择本专业的心态。而第二个层面,也正是因为上述原因,虽然教师深爱自己所学的专业,但在这种特殊的时间背景下开展引导工作,需要特别注意来如何避免“王婆卖瓜”的情况,更需要担忧过分引导对学生来讲是否会产生适得其反的作用。如此情况下,难点与难为之处在于,如何寻找一个适宜的方式、恰当的程度参与专业分流的引导。
三、专业分流引导场合的关键
(一)专业优势阐述要客观
综上所述,在进行专业分流引导的现场,教师对于本专业的优势阐述一定要尊重客观原则。只有在保持客观的情况下,教师才会有效克制个人的情感元素,专注于专业化的阐述本专业的优势。沉浸在完全专业化的情境下,教师既不会作出过分引导的夸大等行为,也不至于出现过于自谦等情况;对于这一点,看似简单,但在专业分流的现场会等场合,教师很容易受到现场气氛的干扰,从而将个人情感掺杂进去并影响到现场阐述的发挥。侧重对本专业的关注,则会让教师减轻专业间相互比较的压力;但是,只有比较才能比出优势的现实又让这一点很难能避免。所以,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坚定、持续的给学生提供本专业准确、可靠的客观信息是极为重要的。
(二)专业差异比较要突出
为了保证上述场合中对专业优势阐述的客观性,更好地方式在于将专业优势转译为专业之间的差异。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单纯从学科、专业角度阐述的意义并不大,因为对于新生来讲,他们对此很难有较深的认识。所以,课程设置差异、就业单位差异等更容易理解。而且,需要将这些差异进一步转译到对学生的要求上,以帮助学生根据个人情况进行选择。以建筑类的中的几个专业比较为例,相比于建筑学专业,城市规划专业涉及的领域比较宽泛,该专业的学生还需要对社会学、经济学、管理学等背景知识有所了解。据此,城乡规划的学科属性更为综合、具有很强的政策性,所以对学生的综合能力、文字能力、团队能力较为看重,而对学生美学的设计禀赋相对较弱。而未来就业中,城乡规划对应规划局政府职能部门,提供了设计岗位以外的多元化就业可能。这种差异的清晰阐述,将会对学生产生重要影响。在这个过程中,也要特别注意将学生的误读与误解消除。
(三)教师个人表现要风度
经过观察与调查,在一些对分流专业拿捏不定的学生中,教师个人魅力能否感染大家会发挥十分重要的作用。虽然大一新生早已度过了懵懂少年时期,但他们对专业懵懂、对人生职业计划的懵懂才刚刚开始。面对重大的人生决定,仿徨与犹豫在所难免。在这种心态影响下,很多引导过程中的其他因素会产生影响,对教师个人的赞赏与认同就是重要的因素之一。所以,体现教师职业业活动中行为方式和特征教师风度成为要旨。在这里,教师风度既包含言谈举止、步态姿势、面部表情与衣着仪容等方面表现出来的一种外在,更包含教师在面对专业分流时的淡然与将本专业与其他专业比较时的大度。特别是后一层面的内容,通常会获得学生的好感,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课程体系与专业建设、发展等方面的优化与配合
(一)基础平台课程的优化
传统的建筑学背景下开设的城乡规划专业中,城乡规划与建筑学两个专业的低年级课程几乎完全相同且以建筑设计基础课为主。这让学生很难在专业分流之前就能对城乡规划有更深的认识,也容易降低对城乡规划专业的认同感。在大类招生情况下,有必要对低年级课程进行优化:第一,是课程名称的变化,比如将本大类学生合上的《建筑设计基础》课程名称调整为《建筑与规划设计基础》,以期增加学生对城乡规划专业的归属感。第二,是关于课程内容的变化,即在建筑抄绘与认知为核心内容的设计基础课堂中,增加学生对城市空间认知与调查的内容。
(二)城市研究课程的下探
一般情况下,城乡规划的专业课程至少从二年级下学期开始开设,而纯规划类课程则要从三年级开始开设。一个很容易理解的现象是,大学一年级新生与三年级学生之间的交往远远少于一年级新生与二年级学生之间的交流。所以,即使很难在一年级课程中开设纯规划的课程,也至少可以在二年级开设一些规划类课程。城市经济学、城市社会学等课程属于城市研究类课程,适合作为城市规划编制类课程的前导型课程。其中的城市地理学更是可以视为高中地理课课程的延伸,适宜作为大一新生接触规划专业的、接触城市空间研究的门户型课程。这样的课程下探,可以让更多的接触规划的低年级学生(主要为二年级学生)与一年级新生进行交往。
(三)师生日常交往的增加
在大类招生的背景下,只有前述内容中的生生交往仍显不够,师生交往不可忽略。这里的师生交往在这里不仅仅指课堂学习交流,还包括日常生活中的交往。师生关系是高等教育过程中最基本也最重要的关系,师生交往对大学生在通识教育、个人发展、科学技术、职业准备、智力发展及差异体验这六个方面的收获有着积极的影响作用。分流背景下,日常生活交往可以分为专业型交往与生活型交往。专业型交往是指学生在课余通过实践项目参与或学生科创竞赛引导而增加相对自由的向老师进行专业学习的机会;生活型交往是指教师在课余参与学生篮球赛、足球赛或邀请学生做客等多种交往形式增加师生感情的活动。如将这些课余交往常规化、多元化,将会在专业分流过程中发挥优化师生关系的作用。
五、结语
在大类招生成为趋势的背景下,是对学生个人专业选择的尊重,也是对专业建设、专业师资能力与专业社会影响力的全面检验。在专业分流中,一些因为种种原因而与其他专业相比不具优势的专业会面临一定压力,参与分流引导的教师也可能心存如何阐述专业优势的困惑。针对困惑产生的原因,有的放矢的通过专业引导教师的自我完善,并在课程体系、专业建设与发展方面進行优化,会有助于专业分流工作的开展。
参考文献
[1]潘德淦.浅谈教师风度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1(34):34-36.
[2]张俭民.从虚假到真实:大学师生交往关系的重构[D].中南大学,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