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孝银
摘要:《外国文学》是高职院校汉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对学生人文素养的提升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但目前《外国文学》教学方法单一,无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本文从戏剧表演教学,圆桌讨论教学,唇舌辩论教学等方面深入探索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方法,以期为课堂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外国文学;教学方法;改革
《外国文学》是高职院校汉语专业的一门必修课,在汉语专业课程体系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笔者认为,外国文学教学中要积极探索丰富多样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果。
外国文学教学中部分教师长年只满足于“老师讲,学生听”的单一教学方法,不能多元化地使用不同的、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外国文学教学中针对以讲授为主的单一化教学方式的弊端,在实践中探索新的、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比如戏剧表演教学,圆桌讨论教学,唇舌辩论教学,师生互换教学,分享交流教学等。
一、戏剧表演教学
外国文学教学中会涉及到很多剧本,古希腊戏剧、莎士比亚戏剧、莫里哀戏剧等。戏剧表演教学方法的实施是长期的过程,课程开始就给学生分组,汉语专业每班50个人左右,分为8个小组,确定小组组长。然后让学生查找剧本,确定要表演的剧本。确定剧本之后给学生留出4周左右的时间排练,排练之后让学生再课堂上表演。最后教师评价、小组互评、小组自评相结合,评选出最佳表演奖、最佳组织奖等奖项。戏剧表演教学是非常有利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的,学生参与到戏剧的表演中。通过学生亲身参与,从开始查找资料,阅读剧本,确定剧本,排练剧本,到最后演出的过程,整个过程中很多学生都是第一次参与这样的活动,第一次上台演出。为了演出,学生比较深入理解作家及剧本,学生对作家及剧本有一个立体式的全方位的过程。学生这样参与学习,比教师在课堂上讲授的效果要好很多。比如有小组确定演出《哈姆雷特》,学生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去排练,表演时不论是道具、服装,还是表情、语言、肢体动作等都比较契合剧本,学生完全融入到剧情,真实地再现了剧本场景。
戏剧表演教学对汉语专业的学生来说是一种全新的课堂形式。教学实践证明,学生有着极大的参与热情,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有了兴趣就拉近了学生与经典的距离。学生在表演前对剧本进行阅读、改编、体悟角色等,这有助于学生文学感悟能力的培养,在表演的过程中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戏剧表演教学是笔者教授外国文学课程十多年以来的一个传统项目,每学期的外国文学课程,笔者都会安排学生演一次话剧。事实证明,这种教学方式让人有压力也有动力,但是也非常能让学生深刻理解戏剧的内涵,探究剧作家的内心思想和精神历程,揣摩剧中人物的思想性格,从而更为深刻地理解作品。而且以让学生锻炼自己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交际能力、组织能力等,事实证明,很多学生毕业多年后,还对曾经大学课堂上的戏剧表演记忆犹新。
二、圆桌讨论教学
圆桌讨论教学方法比较新颖,也深受学生欢迎。要顺利开展圆桌讨论教学,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需要教师提前给学生分组,并确定小组负责人。外国文学不同于中国文学,很多学生对外国文学的作家、作品知之甚少。因此要做好准备工作。首先,讨论前要让学生阅读制定的作品,了解作家情况,如讨论《神曲》时,如果不了解但丁人生的坎坷经历,是无法真正体会当时的社会背景的,也就无法深入理解这部作品。了解作品所属的文学思思潮,如《高老头》中对伏盖公寓的典型描寫,与现实主义的典型创作原则有着密切的关系。了解作品细节内容。如《死魂灵》中对泼留希金的吝啬极致体现:凡是泼留希金走过的路,再也不用打扫了。这些细节对理解作品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要做好准备工作,讨论才能带来较大的意义。其次,要缩小讨论范围,这样才能深入挖掘。如果讨论课没有明确的主题,讨论的内容就会漫无边际,重点不明。如《哈姆雷特》讨论时,站在不同的立场就会有不同的解读结果。如果不引导学生讨论,可能最后都讨论了等于什么都没有讨论。教师可以给学生规定讨论主题:哈姆雷特究竟是哪类人物?这样学生就会把讨论的焦点放在当时的时代背景方面,认识到哈姆雷特的悲剧性是时代造成的。
外国文学教学中很多作品都可以采用这种方法。如歌德的《浮士德》、巴尔扎克的《高老头》、托尔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海明威的《老人与海》等。课前让学生预习,搜集资料,然后写一个一百字左右的读后感。课堂上小组成员相互交流、讨论,选出小组代表发言。发言后小组之间互评,然后由教师一个一个小组进行点评,进行总结、拔高。圆桌讨论教学不仅能更深入地理解作家作品的思想内涵和艺术成就,而且能在老师点拨拔高引申的点评下获得更为丰富的理解。关键是通过这个过程让学生学会了表达与倾听,学会了分享与交流,学会了包容与尊重,学会了谈判与妥协,学会了独立思考与换位思考。
三、唇舌辩论教学
唇舌辩论教学方法是比较难操作的一种教学方法,在课堂教学中很难全面开展。但是可以穿插到外国文学教学中,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如分组教学中,当一个小组的学生发表自己的观点时,其他小组不同意这个观点,就可以进行辩论,从而引导学生更深入的理解。课堂上还可以设定辩论赛环节,就某个作家或者作品进行正反两方面辩论。如安娜是生存还是死亡?对于连是赞成还是反对?理越辩越明,既能激活学生思维,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统筹分析问题的能力,还能发散学生思维,促使学生多方面的考虑问题。
当然唇舌辩论教学不仅仅局限于学生之间的辩论,还存于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辩论。课堂上给予学生充分的质疑权,如果对教师讲授的内容有任何疑问,都可以随时和教师进行辩论。但考虑到课堂时间是有限的,师生之间的辩论可以延伸到课下进行。这种教学方法的核心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到对作品的理解有多种可能性,有多种阐释。答案不再是唯一的,我们可以有多种选择。
四、师生互换教学
随着素质教师的开展,教师不断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传统教学填鸭式、满堂灌的模式,导致课堂教学方法单调、乏味,教学效率低下,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生机与活力。现代教育理论倡导以学生为主体,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师生互换教学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很好地阐释了这一理论,让学生走上讲台,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参与课堂,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同时师生互换教学能实现教学相长。角色互换能让师生体会到对方的不易,加深彼此的理解,有助于形成融洽的师生关系,实现教学的相互促进。当然,师生互换教学不是教师简单的甩手,教师要做好必要的指导,具体如下:首先选定篇目。篇目太难,学生会产生畏难心理,不愿意去尝试;篇目太易,激不起学生探究的兴趣。所以要引导学生挑选难易适中的篇目,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如《吝啬鬼》、《哈姆雷特》、《巴黎圣母院》等。其次运用师生互换教学要注重小组合作。小组合作中一人主讲,组内成员辅助。小组成员集体备课,然后推荐一名代表上台授课。最后注重交流评价。学生讲完之后,教师要引导各小组一起交流反思,肯定优点,找出不足及改进的方法。
教师要转变角色,不应是传授知识的机器,而要成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拐杖,注重学生素质培养,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提高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分享交流教学
分享交流教学方法是一种新颖的教学方法。它的核心在于分享,它体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资助参与、探究合作的学习互动中,充分调动学生做学习的主人,使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教学中分享交流方法用的很多。任何一门课程,一个学期下来,每个学生都要分享很多次,这就是我的课堂,学生要被提问很多次,这样才能达到分享交流的目的。分享交流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好指导作用,加深学生对作品的理解,比如给学生一个大概的脉络,简·爱中女性独立解放的主题;《玩偶之家》中女性束缚自由的主题;《老人与海》中不服输的硬汉主题;《吝啬鬼》中守财奴的主题等。交流教学是半开放的,学生课下自学的过程中,发现有价值的作品、电影,他都可以分享给同学,分享中介绍他对作品中人物的独到见解。
分享交流教学的根本目的是让学生把自己的想法都表达出来,学生之间通过思维的碰撞,迸发出思想的火花。不让任何一个有价值的信息埋没于黑暗中。要让有价值的信息发挥出作用,就要让它生根、发芽,就要让它被更多的人所了解。
总之,《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方法多样,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采用适宜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1]孙卫峰.外国文学课程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传播力研究,2018 (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