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幼儿园歌唱活动的组织实施策略

2019-04-17 01:03韩江敏
北方文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组织实施策略

韩江敏

摘要:歌唱活动作为幼儿园艺术领域重要的活动形式,对幼儿艺术感受力和审美能力的培养,具有重要的意义。在歌唱教学活动的组织实施过程中,除传统的教师范唱以外,还可以通过教师提问、借助图谱、利用动作和加入游戏的方式,帮助幼儿理解记忆歌词,掌握曲调,体验歌唱活动的快乐,从而达到歌唱活动的目标。

关键词:歌唱活动;组织实施;策略

“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是教师根据歌唱教育目标,以歌曲为载体,有目的有计划的准备活动内容,运用一定的方法,在固定时间指导幼儿进行的活动,并在教学中对幼儿表现进行评价。歌唱教学是幼儿园对幼儿进行音乐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1)。作为幼儿园艺术领域重要的活动形式,歌唱活动在幼儿园活动中占有重要的地位。《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把艺术领域的目标划分为“感受与欣赏”、“表现与创造”,具体到幼儿园歌唱活动的目标是“能够感知、理解和记忆歌词和曲调所表现的内容、情感和意义,知道如何用歌唱的方式与他人交往”(2),把握歌曲的节奏旋律,基本会唱歌曲。而对于如何组织实施歌唱活动,除传统的教师范唱,幼儿跟唱以外,还有很多其他的策略和方法。

一、通过提问,帮助幼儿理解

歌曲的内容包括歌词和曲调两方面。为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教师可通过提问,“刚才歌里都唱了什么呢?你们都听到了什么?”来对歌词进行澄清,使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这也是老师们经常用到的方式。关于曲调的学习,教师也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进行,但曲调方面的音乐要素比较抽象,大部分情况下很难通过提问,语言表述的形式表达清楚,因此,提问的策略主要用来帮助幼儿澄清理解和记忆歌词。

二、借助图谱,帮助幼儿感知歌曲

提问是非常重要的帮助幼儿理解歌曲的手段,但如果仅仅通过提问的方式,“你们听到了什么?没有听清的话那我们再听一遍”,幼儿会很快感到厌倦,丧失兴趣,原因在于3~6岁的幼儿是直觉行动思维和具体形象思维的,他们需要具体的形象支撑来思考,不仅需要抽象的听觉形象,还需要具体的视觉形象,他们需要通过多感官通道的方式来学习,在音乐活动中,既要通过听觉,又要通过视觉、触觉、身体动觉等各种形式来感知和思考,所以单一的教学形式会很快令幼儿失去兴趣,进而影响教学的效果,因此,除了提问以外,教师还可通过提供图谱的形式,帮助幼儿理解和记忆歌词。图谱设计中的图形可分为具体形象图形和抽象图形两大类,具体形象图形具有鲜明的形象特征,包括写实图形和简笔画;抽象图形是指图形跟所指对象无直接联系的图形,即无法辨认该图形代表的直接意义,包括象征图形、文字和符号几类。(3)这两类图形各有其利弊:具体形象图形有很强的优势,可以帮助幼儿非常直观地理解歌词内容,但是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设计具体写实的图形比较浪费时间。其次,“写实的图形有时候表现不出抽象的音乐结构以及旋律走向,这时就需要使用抽象符号,如象征图形,”(4)因此,简单的抽象图形优势在于能够节省时间和人力,另外抽象图形能够表现音乐节奏、旋律的上行下行等抽象的概念,再者,当一些如象声词等不能用具体形象表现时,就可使用文字等抽象图形来表达。如在一些大班音乐活动的图谱设计中,可用文字表现,这是因为大班幼儿有了识字的经验,因此,使用文字来替代不方便用图形表达的抽象词,既简便,又能增进幼儿识字的兴趣。比如歌唱活动《中国中国我爱你》中歌词“中国啊中国我爱你”的“中国”既可以用五星红旗来表示,也可以用汉字“中国”来表示,这也可以无形中促进幼儿对文字的学习与辨认。抽象图形中的符号,是指像问号、爱心、反复记号等。符号可以简化歌词表現方式,方便幼儿的理解与记忆。比如活动《春天在哪里》中,图片“?”表示歌词“在哪里”,非常简便直观。但抽象图形的劣势在于如果图形太过抽象,有时会不利于幼儿的理解和把握。因此,教师在设计图谱时,应根据歌曲特点,适当地选取合适的具体形象图形和抽象图形,或者二者相结合的形式,完成图谱设计,达到帮助幼儿理解记忆表现歌曲的效果。

三、利用动作,帮助幼儿表现歌曲

动作是幼儿园音乐活动中,非常重要的感受与表现形式。早在达尔克罗兹的音乐教育体系中就提出了“体态律动学”的概念,强调“从音乐入手,让学生聆听音乐,引导学生通过身体运动去接触音乐的各个要素”(5)。动作是人们感知音乐的重要途径,尤其是对于幼儿来说,他们的思维特点具有直观行动性,年龄越小的幼儿该特点越明显,他们需要在行动中进行思考,没有动作就没有思考,在歌唱活动中,当幼儿感受欣赏歌曲时,他们会自然地跟随音乐的节奏,用一些身体动作来感知,尤其是在他们还没有学会唱这首歌曲,在开口唱歌之前,身体动作就是他们表现歌曲的方式。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提供一些简单的动作,或者让幼儿创编一些简单的动作随乐进行表现的形式,帮助幼儿感受欣赏歌曲,在反复感知以后,当幼儿对歌曲有了充分感知的基础上,他们会自然而然地进行跟唱或独自演唱,从而完成歌唱活动的目标。当然在活动最开始的阶段,动作的目的是帮助幼儿来理解歌曲,因此这套随乐动作的难度应该是比较简单的,是幼儿直觉反应就可以完成的动作,从而避免学习动作对感受歌曲的干扰,如如果是用动作表现对歌词的理解,动作就应该是能够直观表现歌词的代表性动作,如“小青蛙,水里游”歌词相匹配的动作可以是双手五指张开表现小青蛙,用蛙泳双手打开的动作表现水里游;如果是用动作感知节奏或旋律等曲调方面的要素,就应该用最简单的动作,如拍手、拍腿等来感知,以免动作本身难度太大,干扰对音乐要素的感知掌握。当然,在对歌词和曲调都掌握比较熟悉的时候,基本目标达到以后,动作也可以作为一种活动设计的“味精”,给孩子提供一些更高级的挑战,激发他们的好奇心和好胜心,如创编动作,“小青蛙除了用这个动作,你还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现呢?”来加深幼儿在音乐活动中审美愉悦感的获得,提高艺术表现力和创造力,这也是《指南》中艺术领域的目标相一致的。当然,歌唱活动中动作只是帮助幼儿感受、表现歌曲的手段,最终目标还是通过做动作,达到理解歌曲,能够演唱歌曲的目标。

四、加入游戏,提高歌唱活动的趣味性

游戏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幼儿独特的年龄特点所决定的,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而游戏化是幼儿园活动的重要特征。幼儿的活动,都应该采取一种游戏化的方式进行,以达到吸引幼儿兴趣,激发幼儿好奇心和好胜心,提高幼儿参与的积极性,增强活动效果的目的。在歌唱活动中,如果教师像小学音乐课堂一样,只是让孩子们一遍又一遍不断地练习唱歌,枯燥地重复,就极大的偏离了幼儿园活动的本质属性,偏离了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特点。因此,幼儿园歌唱活动中,也应该积极地加入一些游戏,或者游戏化的成分,比如在歌唱活动《颠倒歌》感知歌曲的过程当中,加入传递游戏,当然传递的动作,要按照音乐的节奏进行,最后歌曲结束时,传递游戏结束,传到谁这名幼儿就获得了一个翻图谱的机会,看一看图谱上画了什么,是我们刚刚唱的哪句歌词,在游戏当中加深对歌词的理解和记忆;再比如,可以把追跑游戏和歌唱活动结合起来,在大班歌唱活动《弟弟不听话》中,加入大公鸡的角色,因为歌词中唱到“弟弟不听话呀,弟弟不听话,饭粒儿沾了一下巴,带着饭粒儿呀往外跑呀,一群小鸡要啄他。”可以让幼儿边唱边传递米罐,唱到最后一句结束时,拿到米罐的幼儿就是那个不听话的小弟弟,因为吃饭时饭粒沾了一下巴,所以要被大公鸡追着啄饭粒儿,也就是大公鸡和小弟弟的追跑游戏,如果小弟弟赢了,跑回原来的座位,没有被大公鸡抓到,就继续传递米罐,找出下一个小弟弟,如果大公鸡抓到小弟弟,大公鸡赢了,那小弟弟就是下一个大公鸡,去找下一个不听话的小弟弟。在这样的游戏中,幼儿加深了对歌曲情境的理解,在多次游戏中反复感知了歌曲,而且也体验了游戏的快乐,满足了好奇心和好胜心,在快乐的游戏过程中,自然而然学会了这首歌曲,达到了本节活动的目标,这样的音乐活动就是符合幼儿园特色的,为孩子所喜欢的活动,玩中学,玩中乐,玩中有所收获。因此,教师可以根据活动的需要,灵活地把各种类型的游戏,如体能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了、老鹰捉小鸡、丢手绢等追跑游戏、)、智能游戏(猜音源、辩声游戏、猜谜等),规则游戏、创造性游戏(角色游戏、表演游戏、创编动作等),或者游戏的要素,与歌唱活动相结合,真正把音乐活动组织成为孩子想参与、乐于参与的好玩、有趣又有益的活动。

关于幼儿园歌唱活动的组织实施,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图谱、动作和游戏等多种策略进行,当然策略不仅局限于以上几种,教师可以不断探索,发掘多种适合幼儿特点和歌唱教学特色的组织实施方式,以便真正通过歌唱活动,培养幼儿的审美能力,使他们能够充分感受,大胆表现,帮助幼儿通过歌唱教学活动表达自身的情绪、情感,享受歌声所带来的愉悦,体验艺术活动的魅力,体现歌唱活动“培养乐感,树立自信心,帮助语言发展,更好的了解自己,认识世界”(6)的价值。

注释:

李倩.《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鞍山市A园为例[D].安徽:鞍山师范学院,2017

王惠然.幼儿音乐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p59

张艳丽.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图谱运用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張艳丽.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图谱运用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浦云峰.论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J].北方音乐,2014(2).

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4.

参考文献:

[1]李倩.《指南》背景下幼儿园歌唱教学活动存在问题及对策研究--以鞍山市A园为例[D].辽宁:鞍山师范学院,2017.

[2]王惠然.幼儿音乐教育[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5:59.

[3]张艳丽.幼儿园音乐活动中图谱运用的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3.

[4]浦云峰.论音乐教学中的“体态律动”[J].北方音乐,2014 (2).

[5]黄瑾.学前儿童音乐教育[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94.

猜你喜欢
组织实施策略
基于“选—练—评”一体化的二轮复习策略
例谈未知角三角函数值的求解策略
我说你做讲策略
高中数学复习的具体策略
背诵式语言输入在英语教学中的作用及其实施措施
Passage Fou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