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九世纪中俄文学发展状况对比研究

2019-04-17 01:03胡露凡
北方文学 2019年9期
关键词:中国文学十九世纪对比研究

胡露凡

摘要:同处于十九世纪的中国与俄国,其文学发展形成了两个鲜明的对比:俄国文学步入了“黄金时代”,而中国近代文学普遍成就不高,所谓大师也寥寥无几。文学艺术受上层建筑以及经济基础影响,其发展的根本原因在于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本文以对比两国文学发展状况作为切入点,探究这些不同处背后的历史原因并简要分析哪些是影响国家社会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

关键词:中国文学;俄国文学;十九世纪;对比研究

一、引言

就整个十九世纪而言,西欧与北美各国受益于工业革命的成功,技术与经济取得了前所未有的进步与发展,经济基础的改变促使上层建筑发生变化,西欧与北美各国的思想上层建筑得到了极大的解放,突出体现在文学艺术及哲学等意识形态上的发展。两个东方大国——俄国与中国都受到了工业革命的影响,但站在世界文学史的角度来说,两国的文学发展却呈现出一个盛极一时一个平庸无奇的状态,引人思考探究其背后的深刻原因。

二、十九世纪的中国

(一)中国的社会历史背景

清朝末年,清政府实行闭关锁国,沉溺在自己“天朝上国”的虚假满足当中,当西欧与北美各国纷纷乘上“工业革命”的火车开始由落后的封建主义社会驶向资本主义社会时,清政府经济上保持重农思想,实行小农经济,资本主义艰难萌芽;政治上维护君主专制制度,拒绝承认自己的腐败;思想上为了巩固统治,清王朝对于知识分子,严禁结社,大兴文字狱。表面上中国仍是世界强国之一,但早已是败絮其中,社会实质上开始呈现衰败的趋势,最终变成了列强纷纷争夺的原材料与倾销市场。十九世纪初,英国为了谋取暴利,向中国走私大量鸦片,毒害对象上至皇宗贵族下到平民百姓,导致当时中国人的思想更加毫无生机,死气沉沉,整个百年发生了四场大战——第一、二次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清政府全部战败,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中国被瓜分的四分五裂,对于中国来说,整个十九世纪都是一部被欧美西方列强侵略的血泪屈辱史。当时的中国最高统治阶层固步自封,一心想的只是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而不是在谋求整个国家的长远发展,目光短浅狭隘,虽然后来社会上出现了洋务派——开明地主士绅阶级、维新派——民族资产阶级,在夹缝中谋求中国的存活道路,仍由于自身的软弱性,抵抗不过以慈禧为代表的顽固封建派的阻挠,均以失败悲惨告终。

(二)中国的文学特点

十九世纪是中国古代文学和近代文学过渡的一个阶段,这个阶段的中国处于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统治当中。清代文学是中国古代文学史上最后一个重要阶段,其中无论诗词还是小说戏曲散文相继取得了不错的成就,清代作家文人也创作了诸多的优秀作品,吴敬梓的《儒林外史》、曹雪芹的《紅楼梦》和石玉昆的《三侠五义》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不过,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到鸦片战争(1840年)便戛然而止,鸦片战争之后开始了近代文学阶段,近代文学的起步非常平庸,也很艰难,由于政府长期对知识分子思想禁锢,对教育也不重视,再加上当时的社会处于分崩离析的状态,一时竟没有可以称得上突出的文人和文学作品,甚至达不到清中期的发展程度。到了19世纪中期的道光、咸丰年间,维持千年的封建专制制度开始发生重大变革,已转变的地主阶级开明派开始“睁眼看世界”,主张放弃宋、元以来的程朱理学和盛极一时的乾嘉朴学,转而研究“经济”之学并强调“通经致用”的学术;同时呼吁政治上改革腐朽内政,教育上学习外国有用的知识,社会上下联手抵抗外国侵略;文学方面也打破了以往萎靡不振的局面,理论上提出了文学要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的思想;创作实践上要求文学作品反映现实社会政治内容,歌颂英雄人物和广大民众对外国侵略者的英勇抵抗,揭露清王朝及其官僚贵族的昏庸腐朽,揭示了社会矛盾,这才出现了进步的文学新潮流。但总体来说,十九世纪的中国文学表现平平,缺乏影响深远的文人及作品,在世界文学史中没有留下印象深刻的笔墨,与同期其他国家例如俄国的文学发展相比显得平庸。

三、十九世纪的俄国

(一)俄国的社会历史背景

这时俄国正处于1812卫国战争时期,俄国赢得了战争的胜利,为整个欧洲挽回了败势。俄法战争充分体现了俄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精神,战后俄国成为了欧洲举足轻重的力量——1814年,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孙子沙皇亚历山大一世骑马进入巴黎,被推举为欧洲神圣同盟的盟主,俄罗斯成为欧洲事务的仲裁者,十二月党人的思想体系也开始形成。19世纪上半叶,资本主义逐步在俄国农奴制社会内部发展起来,大工厂生产渐渐代替手工工场生产,自由雇佣劳动制度逐渐替代农奴劳动制度。

但由于农奴制的存在,社会根本矛盾无法解决,俄国的工业化进程受到了严重阻碍。俄国的大国地位及其统治是建立在武力掠夺与扩张的基础上,没有牢固的经济基础作地基,这种统治与地位只能是短暂的。到19世纪中,英国已经完成了第一次工业革命,法国和德国也开始了自己的工业化进程,在沙皇专制统治下的俄国还没有意识到自己的危机,直到1856年在同英、法两国对打的克里米亚战争中失败,俄国迅速从主宰欧洲的顶点跌落下来,国内的政治经济危机开始加剧,俄国人体会到了自己同欧洲强国之间的差距。社会各界甚至包括一些手握职权的官员,都纷纷站出来指责影响资本主义工业化进程的封建农奴制度。在这种巨大压力下,在俄国实施了近五百年的农奴制度与1860年被废除。

(二)俄国的文学特点

俄国文学(Русская литература)这一概念在广义上指所有俄语国家的文学,不仅包括俄罗斯,还包括前苏联诸加盟共和国的文学。在苏联解体后,这一概念的范围缩小,仅指俄罗斯一国的文学。在俄国文学研究者回顾十九世纪以来的俄国文学时,常把从普希金到契诃夫的这一段时期称为“黄金时代”(золотой век),大致是从1820年至1880年这段时间里。十九世纪是俄罗斯历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时期,随着西方的各种哲学、史学、美学、文学思想和观念相继传入俄国,19世纪的俄罗斯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的解放与发展,这一阶段的俄国文学人类文化发展史和世界文学史写下光辉的一页,浪漫主义与现实主义得到急剧繁荣,它的一些主要的特点为:最主要的是它与俄罗斯人民解放运动的密切联系,以及它为俄罗斯人民解放事业服务的目的性;俄罗斯文学是直接为俄罗斯人民的解放斗争服务的,人民群众为解放自身所作的斗争,广大农奴和城市下层人民的悲剧生活与命运,是19世纪俄国文学所描写的中心题材,俄国文学以歌颂自由、歌颂革命、歌颂人民作为传统主题,自然而然具有人民性、爱国主义、人道主义这些特点。

四、两国文学发展异同

细细回顾,十九世纪的中国,是逐渐走向与外界隔离封闭的状态,清政府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政治上实行闭关锁国,经济上满足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思想上也是焚书坑儒,推行愚民政策;俄国虽然实施的封建君主专制,但因其统治者叶卡捷琳娜大帝早年曾读过许多西欧启蒙思想家的作品,在盛行“开明专制”的时代,叶卡捷琳娜二世主张开明专制、严厉的法治主义、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即位之后与伏尔泰有过密切的书信联系,还曾资助过狄德罗。她提倡文学创作,大力兴办学校,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采取正面鼓励政策,取消对贸易的限制。从当时的社会背景看,18世纪末19世纪初1812年卫国战争的胜利,引起了人民群众的民族意识高涨和社会的动荡,19世纪初的俄国文学变化较快,其性质具有新旧交接的意味。这时的俄国社会内忧外患的,社会变革风云激动,反而对文学的繁荣起到了推波助浪的作用。

但是两国文学发展也有相似之处,处在由封建主义向资本主义的过渡时期,两国文人以笔代枪,文学都在为现实政治斗争服务,歌颂斗争中出现的英雄伟人,抨击封建阶层的腐朽落后,揭露统治阶级对广大农民阶级的无情剥削与践踏,集中反映当时的社会矛盾,宣扬资本主义,并且号召更多的人从麻木的思想中觉醒,试图寻找当下中国的生存之道。

五、结语

可以看出,同样面临社会政治制度的转型,整個国家动荡不安、战乱纷纷,俄国人民没有麻木不仁,而是投身社会积极反思,这与俄国政府没有选择闭关锁国,推行愚民政策有极其重要的关系,俄国自上而下的阶层都在寻求更好的发展,最高统治阶级接受西方开明先进的思想,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资本主义在俄国的萌芽比在中国的更早。在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中,经济基础决定着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包括政治上层建筑和思想上层建筑,社会政治现象和精神现象发展的根本原因和动力是社会的经济水平,文学艺术的根本发展原因和动力也是社会经济发展,是由一定的社会经济基础决定和制约的:首先,经济基础决定和制约着文学艺术的内容;其次,文学艺术的演进,归根到底也是由社会经济基础所决定和制约的。

参考文献:

[1]任光宣.俄罗斯文学简史[M].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1).

[2]智量.论19世纪俄罗斯文学[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8).

(指导教师:杨丽新)

猜你喜欢
中国文学十九世纪对比研究
十九世纪法国浪漫主义大师
《游仙窟》与《双女坟》的对比分析
诗歌里的低诉,苍凉中的守望
中国文学作品外译策略研究
传统中药学与生药学的对比研究
十九世纪晚期统一几何学的两种途径
库尔贝十九世纪五十年代前后与政治的关系
十九世纪美军专业化和正规化建设的主要经验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