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在肝胆外科危急症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

2019-04-17 04:40陈秋凯袁阳春林嘉瑜
中国医药科学 2019年4期
关键词:梗阻性置管引流术

陈秋凯 袁阳春 谢 阗 林嘉瑜

广东省揭阳市人民医院普通外科二区,广东揭阳 522000

临床上肝胆外科危急症的发生率明显的上升,流行病学研究证实,肝胆外科危急症的发病率可达293~492/1万人左右[1-2]。临床上肝胆外科危急症的发生能够导致患者多器官功能障碍和病死风险的上升。现阶段临床上在采用药物治疗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同时,容易继发腹腔感染,诱发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损伤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3]。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能够在疾病的辅助治疗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其能够通过引流作用,降低胆管内压力,减轻患者的黄疸及感染症状[4-5];同时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还能够通过对于胆汁的引流,进而降低腹腔内组织器官的损伤程度[6-7]。为了指导临床上肝胆外科危急症患者的诊疗,本次研究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探讨了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的辅助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3月~2018年5月于我院住院治疗的相关肝胆危急症患者,根据治疗方式的不同分为常规治疗组及超声引导下穿刺组,常规治疗组68例,男40例、女28例,年龄55~68岁,平均(62.9±4.4)岁;穿刺置管组46例,男28例、女18例,年龄56~70岁,平均(63.1±2.3)岁。两组患者的年龄范围、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排除标准

1.2.1 纳入标准 (1)符合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的诊断标准;(2)获得医院伦理委员会的批准,并得到了家属的签字同意。

1.2.2 排除标准 (1)合并有代谢系统或者免疫系统疾病;(2)精神病史或者家族中具有精神病史。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积极给予头孢硫脒(广州白云山制药股份有限公司,3114060)抗感染治疗,治疗的过程中给予纠正电解质、酸碱平衡紊乱,必要时可以给予抗休克治疗,对于治疗24h左右腹痛无法缓解,病情不平稳或者WBC>2.0×109则急诊手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常规治疗的同时,联合B超引导下穿刺置管治疗。对于出现引流不畅或者阻塞的患者,可以给予生理盐水或甲硝唑(吉林省精鑫药业集团有限公司,20161101)冲管,或重新置入导丝、更换引流管。

1.4 检测方法

采集入院后静脉血,离心后收集上清液,采用化学发光法检测 ALT、AST、ALB、TBIL、DBIL 水平,检测仪器为美国Bio-Bad全自动酶标仪,配套试剂盒购自罗氏检测公司。

1.5 统计学方法

研究资料的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16.0软件进行,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的一般临床指标比较

治疗后的穿刺置管组患者的WBC恢复正常时间为(5.5±2.1)d,住院时间为(6.2±1.3)d,均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恢复正常时间为(7.7±2.4)d,住院时间为(7.9±1.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一般临床指标比较(±s,d)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一般临床指标比较(±s,d)

?

表2 穿刺置管组穿刺置管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s)

表2 穿刺置管组穿刺置管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与常规治疗组比较(±s)

组别 n ALT(U/L) AST(U/L) ALB(g/L)置管前 置管后1周 t P 置管前 置管后1周 t P 置管前 置管后1周 t P穿刺置管组 46 98.3±36.4 62.6±30.2 5.119 <0.05 94.2±34.0 60.8±25.7 5.315<0.05 37.5±3.9 35.3±4.2 2.603<0.05常规治疗组 68 96.4±38.5 76.4±36.2 3.121 <0.05 92.0±38.1 71.8±23.5 3.721<0.05 38.0±4.1 42.8±5.6 5.703<0.05 t 0.264 2.131 0.316 2.361 0.651 8.161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n TBIL(μmol/L) DBIL(μmol/L)置管前 置管后1周 t P 置管前 置管后1周 t P穿刺置管组 46 177.4±62.5 92.6±30.1 8.291 <0.05 160.5±55.7 76.8±23.4 9.396 <0.05常规治疗组 68 173.9±66.2 107.6±35.7 7.269 <0.05 166.2±58.1 87.4±26.9 10.149 <0.05 t 0.283 2.341 0.522 2.173 P>0.05 <0.05 >0.05 <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n(%)]

2.2 穿刺置管治疗前后的肝功能指标比较

穿刺置管治疗前,穿刺置管组和常规治疗组的血清 ALT、AST、ALB、TBIL、DBIL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穿刺置管治疗后1周,穿刺置管组患者的血清ALT、AST、ALB、TBIL、DBIL水平均显著的低于常规治疗组。见表2。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的并发症发生情况

穿刺置管组的手术并发症主要为胆瘘、腹腔出血、腹腔感染及肺部感染、感染性休克等,其发生率为6.5%,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的22.0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 讨论

临床上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随着人口的老龄化发生率明显的上升,而在合并有明显胆道梗阻的患者中,危重症疾病的发生率可进一步的上升[8]。长期的临床随访研究发现,急性梗阻性化脓性胆管炎患者的短期内病死率可超过15%以上,且远期致残率也明显的上升[9-10]。常规的手术治疗术后容易发生胆道液体的渗漏,或者腹腔内出血情况,而开腹手术或者二次手术的创伤较大,费用较高;对于部分梗阻性黄疸的患者,保守性药物治疗的效果较为局限,抗感染等常规治疗的局限性较为明显,其治疗后患者短期内的病情缓解率较低[11]。对于以上效果患者,采用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能够发挥“微创”“费用低”等特点的同时,有效的起到辅助治疗的效果[12]。

在本次研究中可以发现,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治疗后患者,其WBC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等指标均明显的下降,提示了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对于患者病情恢复的促进作用,这主要由于其能够减轻胆道梗阻症状,从而减轻了患者自身组织的损伤程度。史海全等[13]研究者也认为,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辅助治疗后,急性危重症肝胆患者的病情缓解率可平均上升 35% 以上。ALT、AST、ALB、TBIL、DBIL是评估患者肝功能的指标,穿刺置管组患者治疗后的相关肝功能指标明显的下降,低于常规治疗组,差异较为明显,提示了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对于患者肝功能的保护性作用,这主要由于其能够降低胆汁对于肝脏上皮细胞的损伤,保护了肝脏上皮细胞膜的完整性[14-16]。姜兆鹏等[17-20]研究者也认为,穿刺置管能够解除肝脏梗阻性表现,促进肝脏上皮细胞功能的恢复,降低梗阻性胆汁淤积或者消化酶外漏导致的肝功能的损伤,降低血清中 ALT、AST、ALB、TBIL、DBIL 水平。穿刺置管组患者的腹腔内出血或者胆瘘等发生率高于对照组,但发生率低,提示了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的治疗安全性,其对于胆道内压力的稳定作用,能够降低感染性休克、多器官功能损伤等并发症,甚至导致死亡的风险。通过汇集不同的相关文献,笔者认为这主要由于穿刺置管的下列几个方面的优点有关:(1)穿刺置管能够短时间内降低胆道内的压力,降低胆道系统的炎症反应程度;(2)穿刺置管能够促进炎症性因子的吸收和代谢,避免持续性炎症因子蓄积导致的感染性病情的加重。

综上所述,B超引导下经皮穿刺置管引流术具有操作方便、微创、安全等优点,能够显著缩短患者的住院时间,改善患者的肝功能,并能够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具有较大的临床价值。

猜你喜欢
梗阻性置管引流术
不同手术时机运用微创穿刺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
神经内镜经小脑延髓裂治疗脑干背面和四脑室梗阻性出血的临床观察
高位肛周脓肿给予切开挂线引流术的治疗效果
恶性梗阻性黄疸患者与健康人粪菌群的对比
整体护理预防脑室外引流术后颅内感染的作用分析
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清除引流术后再出血进展及分析
出口梗阻性便秘的综合治疗
梗阻性黄疸的鉴别与诊断
分析个性化护理对老年科患者PICC置管后并发症的作用效果
急性胰腺假性囊肿的外科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