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美育”作为素质教育课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教学活动的有序、有效开展在提高学生审美和鉴赏能力的同时,对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也发挥了无可比拟的优势,但目前来看由于教育工作者教学理念和教学模式的传统化,美术教育生自身审美能力的培养状况并不乐观,为此本文主要基于现阶段美术教学现状,对课程教学活动开展生审美能力的有效培养路径展开了系统化剖析。
关键词 美术 创新创造 能力培养
美术课程是艺术课程体系的重要分支,在提高学生审美能力、鉴赏能力以及审美能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性作用。但目前来看在课程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由于受某些主、客观因素的影响,课程整体教育教学成效未能达到预期教学目标,学生各项能力的发展也停滞不前,为此对美术课程教育教学模式进行不断优化,是培养学生审美能力的重要战略基础。
一、核心素养下美术审美能力的培养现状
(一)“核心素养”认知不全面
就目前来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部分教育工作者由于对“核心素养”的认知存在偏差,在课程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始终将工作重心集中于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掌握,却忽视了对小学生绘画技巧培养的关注度,美术教学活动的形式化在影响课程教育教学目标实现的同时,对学生艺术素养的提升也是十分不利的。
(二)教师职业素养有待完善
教师自身职业素养对课程教育教学的影响力也是十分巨大的,但据调查目前部分经济欠发达地区,从事小学生美术教育的工作者大多都是非专业人员,核心素养背景下美术活动的设置随意性较为严重,不仅无法对小学生进行针对性、目的性训练,此外在对绘画技巧的培训和管控等方面也存在一定不足。
(三)优秀作品的赏析机会较少
相比其他艺术课程,在开展美术教育教学中,为确保预期教学目标的实现,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和鉴赏能力,带领学生定期进行优秀作品赏析是十分必要的。但目前来看教育工作者带领学生进行作品赏析的方式主要就是通过媒体课件亦或是教材文本,平面化作品赏析从某方面来讲,不仅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学生“发现美”能力的培养也是十分不利的,它无法使学生体会到美术作品的思想性与艺术性,更容易导致学生固化思维的形成。
二、核心素养下美术审美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创设游戏化教学情景
就目前来看,在进行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创设游戏化教学情景是核心素养背景下教育工作者做出的重要战略性教学手段。从某方面而言,这种教学模式的应用不仅能激发小学生的参与度,与此同时在培养小学生美术意识、帮助小学生养成良好美术学习习惯以及提高他们自身审美能力等方面都发挥了重要作用。除此之外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小學生兴趣度的高低对于课程教育教学质量和教学效率的影响力是不容忽视的,从某方面来讲在进行情景创设过程中,教育工作者需从小学生的兴趣度出发,即创设能引起小学生共鸣的游戏化情景,以此在调动小学生参与积极性的基础上,为小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奠定良好基础。如在进行《漂亮的包装纸》课程教学中,教师可以学生学习兴趣为出发点,创设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场景,如要求学生带着日常积攒的包装纸,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要求学生自己去进行再创造,以此来全面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二)教学目标设置中秉承着生活化教学理念
在课堂实践教学过程中,教学目标对于教育工作者课程教学具有一定的指导性,将生活化教学理念与课程教学目标的设置相结合,从某方面而言不仅极大地降低了学生课程学习和理解的难度,也从根本上有效地调动了学生美术课程的学习兴趣。高中阶段美术课程包含众多的知识点,在传统应试教育教学过程中课程教学目标大多围绕学生对于知识点的掌握,学生学习积极性被不断削减的同时,还极易导致他们抗拒心理和畏难情绪的产生,为此在制定现代化美术课程教学目标时,教师们需将道德观念培养、学习兴趣激发以及核心素养塑造纳入教学计划中,以此来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如在进行《动物的故事》课程教学时,在进行课程教学目标设置时,教师们还需根据学科教学要求以及学生自身的学习能力,灵活制订教学目标,在确保学生个性化发展的基础上,降低课程学习难度,进而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学习原动力,如教师可带领学生走出教室到当地动物园进行实地教学,以此在不断激发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同时,改善当前教育教学现状。
三、结语
审美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时代下美术课程的重点教学内容,但由于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现阶段教育工作者各项教学工作形式化较为严重,预期教育教学目标也难以实现,为此不断创新教学方式,优化教学资源,是现阶段美术教师提高学生审美能力、确保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的重要战略改革基础。
参考文献:
[1]浅析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审美能力[J]. 侯玉峰.中国文艺家.2018(10).
[2]小学美术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J]. 吉向真.美术教育研究.2016(24).
[3]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J]. 王小健.试题与研究.2020(10).
赵雪琴 河南省固始县第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