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杨 王志义 白璐
基金项目:本文系2018年度河北省教育厅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研究成果,项目编号:SD182015。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9)-08-0-01
俄罗斯是中国的近邻,两国的文化交流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俄罗斯对中国文学的关注由来已久。2012年,莫言成为第一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中国籍作家。尽管此次获奖对中国当代文学的海外传播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但中国当代文学在世界文学范围内尚未占据有利位置。此种现象不仅源于文学本身及异质文化的障碍,译介主体、译介内容、译介途径亦是影响传播效果的重要因素。
一、译介主体
译介主体指的是由谁译介,译者在传播过程中负责信息的收集、加工与传递,译介主体既可以是个人,也可以是专门的出版机构。中国文学外译的主体主要有三种类型:中国译者的独立翻译、外国译者的独立翻译和中外合作翻译。这三种类型的因译者的文化背景、语言能力和所处社会环境的不同而具有不同的特点,优劣兼有。纵观中国当代文学在俄罗斯的译介与传播过程,其中的译介主体亦如此。例如:托罗普采夫对王蒙小说《杂色》的翻译、李福清对冯骥才小说《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的翻译、谢曼诺夫对张洁小说《沉重的翅膀》的翻译等。就这些译者的学术身份而言,他们多为著名的俄罗斯汉学家,秉承了长久以来俄罗斯译研结合的良好汉学传统,既是作品的翻译者,同时也是作品的研究者。近年来,随着中国一系列图书出版工程的实行,中俄双方联合出版了一系列中国当代文学的俄译本,例如:《上海人》、《雾月牛栏》、《命若琴弦》、《红云》等,这些图书均为官方框架内的资助项目,而出版商自行承担出版费用的译本并不多见,棉棉的《糖》、卫慧的《上海宝贝》和《我的禅》,实际上是从英文转译而来,其译本质量和传播效果可想而知。
二、译介内容
要达到跨文化传播的目的,等效是关键的衡量指标,包括形式、内容和意境三方面的内容,这就要求所选择的作品要具备民族性和普世性双重特点。莫言小说《酒国》俄译本的问世无疑是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后出版商的应景之作,在诺奖效应的推动下,该书的问世也在俄罗斯受到了文学界、评论界和媒体的普遍关注,在读者中引发了热烈的讨论。《酒国》是莫言创作于1992年的长篇讽刺小说,作家果敢地将视线集中于丑陋的官场现象,借酒描绘了中国官场原生态的外在形象。小说由三重文本构成,这些文本相互穿插,彼此渗透,虚实掩映,营造了一个既虚幻又真实的艺术世界。也许在作家看来,只有采用这种结构和叙事方式才能表现复杂、荒诞的社会现象。为此,叶果夫笔下的《酒国》也忠实地沿用了作家这种看似凌乱的叙事手法,对书信、古代白话小说、科普文本、教学讲义、诗歌等多种文体形式进行了移植,真实再现了原作的表象与内在意蕴。
三、译介途径
从目前中国文学作品在俄罗斯的出版来看,其中受到读者欢迎的译本多为俄罗斯主流出版社发行。据统计,80-90年代,苏联共出版了13部中国当代作家的小说合集,6部小说单行本。包括:《人妖之间》、《一个人和他的影子》、《人到中年》、《相会在兰州》、《树王》等,多数主流出版社都参与了发行过程,例如:虹出版社、青年禁卫军出版社、消息出版社、文学艺术出版社等。李福清、热洛霍夫采夫、索罗金、谢曼诺夫等很多著名的汉学家都参与了翻译工作。值得一提的是,中国文学走出国门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即:文学代理人,是“介于作者与出版社之间,以作者为客户、以佣金为目标,用代理的方式促成出版权贸易的个人”[1]。与欧美国家相比,中国文学作品在俄罗斯的发行在此方面还很欠缺,这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中国文学在俄罗斯的传播。
四、中国当代文学在俄罗斯的传播启示
第一,目前,“俄罗斯汉学研究正在遭受人才严重流失、老化和断代的危机,研究成果产出放慢,质量出现滑坡”[2]。很多优秀的汉学家已经老去,新一代的青年学者尚在成长过程中,加之俄罗斯科研管理体制的僵化低效和国家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令俄罗斯的汉学人才出现了青黄不接的局面。尽管随着中俄两国在政治、经济、贸易、文化等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俄罗斯青年对学习汉语表现出了前所未有的热情,但在看似一片大好的形势下,拥有深厚底蕴的俄罗斯汉学人才严重不足,令人惋惜。为此,中俄两国都应开展翻译人才库建设,切实加强两国高端翻译人才的整合力度,改善汉学家的工作条件,从国家层面制定激励制度,使俄罗斯读者感受到中国文学的力量。第二,在选取译介内容时,既要突出中国文学的民族特色,也要考虑到俄罗斯读者的文化立场和诗学特征,采用以归化为住的翻译策略,以等效作为评价手段。俄罗斯是一个可以饿着肚子听音乐民族了,他们重视精神生活,热爱阅读,即便乘车外出时,口袋里也会装着书籍的袖珍本。为此,在中国文学作品的传播过程中,把好质量关尤为重要。只有读者乐于接受译本,才能激发了解中国文化的热情。第三,“市场因素是我国对外译介无法绕开的重要环节,如何有效地开拓发行渠道,也是文学作品译介促进中外文化交流中必须考虑的因素。”[3]要充分发挥中国文化的软实力作用,就要积极拓展中国文学走出国门的译介途径,加强中俄两国出版机构的多样化合作、通过影视作品等媒体方式宣传中国作品、推进实行文学代理人制度、利用国际书展、国际学术平台等形式做好中国文学的翻译推介工作,使俄罗斯读者全方位地了解中国的文学现状。
综上所述,中国文学在俄罗斯的传播过程是一项系统的工作,存在时间差和语言差问题,只有不断探索译介模式,才能持续推动中国文化走出去,提高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
注释:
[1]叶新、李雪艳. 文学代理人的五大作用[J].科技与出版,2012(2):15.
[2]阎国栋. 俄罗斯汉学的危机[J].国外社会科學2015(11):68.
[3]吴赟、顾忆青. 困境与出路:中国当代文学译介探讨[J].中国外语,2012(5):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