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宝生 王建民
一、提出适合教育,构建文化体系
“适合教育”是合乎时代要求,适应教育发展,适合学生未来发展的教育。面对个体,它适合学生个性发展的诉求,让个体获得属于自己的进步和成功;面对全体,它适应社会全面发展的要求,让全体学生成就适应未来的素质和能力。创造“适合教育”是一个不断构建环境与文化、制度与管理的过程,也是一个着力打造优秀团队、高效课堂、有效德育的过程。
1.“适合教育”提出的依据
(1)理论依据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要求“尊重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为教育改革与发展指明了方向和道路。
“因材施教”就是给不同学生个体提供适合的教育,对应知应会的共性教育根据个体差异提供适合的教育方法,对个性化教育创造适合的路径。因材施教原则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的指导性原则,为“适合教育”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
“有教无类、因材施教、終身学习、人人成才”是中国的教育梦,要实现教育梦想,学校应尊重学生的差异,为每个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2)现实意义
学校地处城乡结合部,学生来自全国各地,生源参差不齐:外来务工随迁子女占学生总数的53.6%,少数民族子女占学生总数的1.2%,周边企业白领人群子女占学生总数的8.4%,原居民子女占学生总数的36.8%。面对这样一个构成复杂、特征鲜明、差异显著、教育起点和目标要求不一的教育群体,如何提供适合每个孩子成长的教育,考量着我们的教育智慧。
(3)探索与实践
2009年学校全面实施新一轮课程改革,探索和构建“361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充分发挥了学生主体地位。随着课改的深入,我们反思课改中出现的问题,寻求解决的办法。2013年12月,学校对“361主体性”课堂教学模式进行优化,提出了“适合课堂”概念,并由“适合课堂”延伸,提出“适合教育”,经专家指导和论证,确立了“创造适合教育,奠基幸福人生”的办学理念,建立和完善了学校的文化体系。2017年9月,结合校情和生情,学校细化了办学目标,确定了两步走战略,即:用三年时间把学校办成“教师满意、学生满意、家长满意”的“三满意”现代化学校;再用三年时间把学校办成国际化优质初中。
2.“适合教育”的文化体系
办学理念:创造适合教育,奠基幸福人生
办学目标:办人民满意的现代化、国际化优质初中
培养目标:培养具有光谷情怀、国际视野、基础扎实、个性鲜明的合格公民
校训:尚德乐学——崇德修行,乐于学习
校风:知行合一——知能并重,学以致用
教风:精业善教——敬业精业,善教乐教
学风:自主互助——自主发展,互助共生
整个文化体系立足学校实际,传承了光谷三初“严谨求实、开拓创新”的优良传统,又适应未来要求,确立了学校未来发展的策略和路径。
3.“适合教育”的文化氛围
学校楼道两旁布置了教师拟写的“适合教育”宣传语,各廊道分类介绍中外名校、中外名人、体育、艺术、科技、环境等科技历史人文知识;山坡上下壮观的文化长廊和独有的山体园林式设计的健身步道、棋类休闲和乐学亭,自然地将生态环保知识融入其中。校园的一步一景,均无声地诠释着“尚德乐学”的校训,从每个角度唤起学生自知自省自治;文化的一点一滴,无不熏陶着学生品行,激励着学生的乐学求知。
二、打造“适合德育”模式,内化学生个性张力
1.价值取向的引导
学校始终坚持正确的素质教育质量观,践行奠基幸福人生的理念,不唯分数论,注重“先成人再成才、要成才必先成人”的思想引导;始终坚持“生活德育化、德育生活化”的原则,在日常生活中实施德育,注重基本行为规范和道德素养的培养,将基础化、传统化、民族化的言行举止、行为习惯、文明素养内化为学生骨子里的良好基因,成为学生个性发展的张力。始终坚持激励与改进的工作策略和评价方法,鼓励和相信学生的发展和进步。
2.班级文化的培育
为培育班级文化,每学期开学初,学校开展“班级文化建设周”活动,班委会组织全班学生参与拟写或修订班级文化体系(包括班训、班级目标、班级公约、班级口号、班级格言等),并组织班级文化内容评选,然后交由学校对班级文化进行物化。学期末,学校依据《武汉市光谷第三初级中学班级文化评比方案》开展评比和表彰。
3.自主管理的落实
学校始终坚持倡导“生活德育化,德育生活化”,以养成德育为抓手,以习惯养德,以文化润德,培养学生自主管理的能力。
各班成立自主管理委员会。开学初,由学生选举产生,主要管理班级日常事务,并在班级内组织开展“每人自愿分管一件事”活动,最后对班级事务进行量化打分。
各年级成立自愿服务小分队。由学生自愿报名,年级组甄选产生。主要从年级管理、清洁卫生、文明礼仪、行为习惯等方面为同学提供自愿服务。
学生活动学生管。学校先后开展了“班级文化建设周”“我爱我班”“我的事情我来做”等主题活动,培养主体意识和主人翁精神。包括花草的捐赠摆放、班级财物的认领和保管、班级图书角的建立和维护、劳动工具的摆放、桌椅的摆放、桌面的清理、文明就餐、文明如厕等,重视学生在校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培养良好生活习惯。
4.德育课程的深化
为了深化养成教育,学校积极开设养成教育课程,开展主题教育活动。学校组织力量编写了《行为规范养成教育》读本作为养成教育的校本教材,该读本选取若干对学生终身有益的重要生活习惯,同时结合学校养成教育的实际问题分主题编写。每个主题从一件非常具体的小事开始进行讲解培训,又在具体行动中分阶段强化,按更高的要求不断丰富完善提高。学校还定期开展养成教育主题活动,通过主题阅读和主题实践的知行合一活动、主题展示和主题反思的身心教育活动关注学生身心发展,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和品质素养逐渐内化于心、外化于行,促进养成教育,形成了良好的学风和校风。
5.以体艺教育做引擎,全面提升学生素质
学校践行“安全与健康第一”的思想,认真开设体育课、健康教育课、心理健康课,组织“两操”、太极、大课间等活动,确保“阳光活动一小时”;学校在坚持开展田径、羽毛球、跳绳等大众体育项目的同时,兼顾体育特长生的训练和培养,指导学生的特长发展;学校始终保持着以田径、篮球、排球为重点的传统项目优势。
艺术素质的培养和熏陶可以净化灵魂,陶冶情操。学校积极组织开展书法、绘画等美术培训和美术欣赏活动,举办声乐、器乐、表演、朗诵和音乐鉴赏等音乐兴趣培训,组织元旦文艺晚会……丰富的文艺活动帮助学生树立了正确的审美观,培养了学生的艺术素养。
体健身心,艺雅情趣,科学激励探究,技术强化能力。学校把体艺等教育作为实现学生幸福人生的引擎,推动了学生的发展。
6.以兴趣社团为依托,促特长发展
学校依据“兴趣浓厚,特长发展”宗旨,明确了社团工作的目标:完善社团体系,培养学生特长。在开足开齐课程的前提下,既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也重视培养学生的个性和特长。学校充分利用一流的硬件条件,全力发挥教师个人兴趣特长,从文化、音乐、体育、舞蹈、書画、棋类等六个方面成立了36个兴趣社团,组织丰富多彩的活动。经过多年的探索,我校社团已经形成以下几个方面的特色:
组建社团重选择。由教师根据自己的兴趣特长申请社团课程,再由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提交社团申请,然后学生成长中心根据师生的申请意愿和学生的设施设备确定应开展哪些社团并进行适当调配。社团的组建,打破了班级界限,自主选择兴趣项目,走班学习,全员参与。每周一至周四下午确保一个小时的社团活动时间。
教学内容成序列。学校专门印制了社团备课手册,定期检查,要求教学内容由浅入深,培养学生兴趣和基本技能。目前,学校开发了《写字育人》和《诗文诵读》校本教材,后期将与武珞路中学深度联合,开发并完善适合学生特长发展的校本教材。
社团开展有成效。学校社团开展做到了人人有活动,个个有项目,不仅极大丰富了校园生活,也有力促进了学生潜能开发。今年5月我校机器人兴趣小组的两名学生参加第十六届全国NOC信息技术大赛创意编程赛分获二、三等奖;学生跑操、武术操气势恢弘;始终保持以田径、篮球、排球为重点的传统项目优势,成为区内公认的体育强校;每次校园开放日,艺术类的歌舞、书法、朗诵社团和体育类社团展示都受到家长和上级领导赞许。
三、建构适合课堂,促进质量提升
1.适合课堂的含义
我们认为:适合课堂就是适合不同学生发展的课堂,即是在教师指导下创造适合学生的成长环境,以学生为中心,引导学生成为信息加工的主体和意义的主动建构者,构建适合适合不同层次学生差异发展个性发展的课堂。
构建适合课堂的目标:构建“分层设计、激发兴趣、自主互动、差异发展”的理想课堂形态,实现不同学生的差异发展、个性发展。
适合课堂的特征。从适应主题看,适合课堂主要包括适性、适时、适境、适量。“适性”是指适合学生性向、个性发展,顺应学生天性。“适时”是指适合学生发展时机。“适境”指教学要营造适合学生发展的教学环境。“适量”是指适合学生信息接收能力。从适合含义看,适合课堂还可以解释为:适合学生主动发展的主体性课堂;开发学生潜能的开发性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发展性课堂;实行教育目标定位的分层次性课堂。
2.构建“适合课堂”的六条策略
(1)“适合的内容”,回归课本,夯实基础,培养能力
回归课本,由教教材到用教材教。加强对课本的研究和落实,把“学课本、教课本、落实课本”贯穿课堂教学的始终。各学科每周明确记忆清单,每天早读,学生对照记忆清单,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每节课都要采用“听写本”、“过关检测本”或“纠错本”帮助学生对课本知识进行落实和过关。
建立和完善“落实课本与周自测”体系。开展师生问卷调查,收集落实课本和周自测过程中的问题和意见,组织力量,进行有效的探索。
(2)“适合的设计”,目标分层,因材施教,分类指导
学生分层,按课程标准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的教学要求,将学生分为A、B、C三个层次。
备课的分层,从加强基层、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全面提高素质诸方面考虑,确定与各层次学生学习实际水平相适应的教学目标,目标分层适宜低起点、多层次、有弹性,因而教师在吃透课程标准的情况下,按照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材施教,设计好风层次教学的全过程。
上课的分层。在课堂教学中应采取低起点、缓坡度、多层次、立体化的弹性教学。为了能鼓励全体学生都能参与课堂活动,使课堂充满生机,课堂分层操作的策略是:分层提问、分层练习、分层作业、分层分析。
(3)“适合的情境”,创设情境,问题导学,激发兴趣
教师通过生活展现、实物演示、图画再现、音乐渲染、表演体会、语言描述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情感。使教学活动进入到师生共处的忘我的、几乎是无意识的状态。
“问题导学”,教师“导”方向,学生主动“学”,“问题”成为师生教和学的交汇点,三者真正做到了有机统一。
创设情境,问题导学,目的是激发学生兴趣。产生强烈的求知欲,主动地进行学习。变要我学为我要学,由被动地学转为主动地学,真正体现了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
(4)“适合的学法”,自主互助,合作探究,差异发展
构建两人小组或四人小组,一对一同伴互助。独学时,自主学习;对学时,合作探究;群学时,展示提升。
(5)“适合的评价”,多元评价,鼓励个性,发展为本
推行课程分层教学模式,建立多元化评价的激励机制,把总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结合起来,将学生的学习成绩的评价与学习态度和价值观评价统一起来。
(6)“适合的课程”,拓展视野,发展兴趣
适合的课堂还要有适合的课程做补充才能全面提高学生素养,发展学生能力。学校高度重视校本课程的开发,以课程建设为支点,撬动学生能力提高。一方面由各教研组结合学科特点开发相应的校本课程,延伸学科知识,拓宽学生视野,加强竞赛指导,鼓励学生从单项突破。我校先后开发了《星语》《优秀作文导学案集》《春天里》《作文一点通》《诗文诵读》《写字育人》《数学的奥秘》等教材,开设了的写字课和个性化的兴趣小组活动,培养学生基本素养和个人特长,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特长发展。钢笔字比赛、演讲比赛、诗歌鉴赏、朗诵比赛等活动深受学生喜爱。
学校始终高举“适合教育”大旗,坚定不移地走“重视基础、提升素养”的质量发展之路。几年来,学校创设了朝气蓬勃、乐教好学、格调高雅、富有活力的教育氛围,获得了学生和家长的一致认可,赢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作者简介
邱宝生,武汉市武珞路光谷分校校长。
负责课题:湖北省教育科学一般规划课题《适合教育理念下的学校品质提升策略研究》。课题批准号:2016JB3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