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维导图在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实践探析

2019-04-16 10:32余丽银
速读·下旬 2019年4期
关键词:小学高年级数学思维导图课堂教学

余丽银

摘 要:近几年我国新课程正不断深化,创新思维是目前高年级小学生急需的一种学习能力,思维导图可融合空间、结构变化总结抽象知识点。本文将从导图定义与特点入手,讨论其在数学课堂中概念定义归纳、发散思维记忆、巩固复习知识、创设问题情境等方面的应用,为提高数学课堂教学效率做出参考。

关键词:思维导图;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

21世纪是培养人才的时代,现代社会发展需要思维逻辑能力优异的创新性人才,小学生学习观、价值观、社会观仍处于发展阶段,利用良好的教学方式培养学习习惯十分重要,由于年龄较小所以该阶段学生注意力集中时间普遍仅有15~20分钟,教师应该结合年龄特点制定针对性的学习计划,

一、思维导图定义

思维导图最早起源于英国,是由一名心理学家在上世纪70年设计出的一种结构化思维工具,能够将人类内心的隐形思想具象化,把抽象定义以文字、图像的形式表现出来,该方式可对我国教学目标、课程计划的实现提供重要帮助,因此我国部分小学数学课堂上已经开始逐步引进该教学手段。数据统计,我国小学4~6年级学生需要牢记的数学概念可达到400个,如果仅靠课本文字方式则远远达不到预期效果,中国数据网调查研究表明,该年龄段人脑对于图形的记忆加工水平可达到单纯文字记忆的900~100倍。所以,对于小学生来说,图形思维是总结科学理论的动力,利用思维导图教学,能够发散思维,将单纯的文字整合成为图形、符号、颜色等多样化元素,抽象晦涩的隐形知识对应转换为显性知识,促进其对于数学知识的深刻了解与应用,最大程度上拓宽个人潜力。

二、小学高年级数学课堂教学的应用实践

(一)数学定义归纳

数学概念相对抽象性,具有很强的理论性,通过分析数量与空间的关系来推算学科规律。小学生面对单一的文字讲解很容易出现抵触心理,大量填鸭式教学让其本能的对数学概念抵触。为了改善这一情况,就需要利用思维导图的感官性引导。同时,“丁是丁卯是卯”的知识概念不利于串联起来,而思维导图可利用“箭头”“树状图”等方式将分散知识整合起来。例如:在学习几何图形面积计算相关内容时,传统文字表述为正方形:周长为X,面积为S,a是边长,所以周长=边长×4=X=4a;面积S=边长×边长,S=a×a。这种记忆方式较为生硬,而利用树状图可以由边长定义延伸,突出面积与边长之间的必然关系,同时还能够从这种关系拓展出长方形长宽(a+b)与面积S、周长X的关系。这种清晰的树状图有利于学生明确图形之间的联系,可以在午睡前、课间十分钟等细碎时间中浏览,加强对相关概念的理解,繁琐的公式也变得更加明朗。

(二)发散思维记忆

4~6年级的小学生已经开始逐渐意识到自我学习能力的重要性,马上面临升初中的压力,也会提高认真学习的态度,明确自我责任意识。但是很多小学生由于教学方式的失衡,所以个体抽象思维与逻辑调动能力都比较弱,因此为改善这一问题,就要变更传统教学模式,借助思维导图的引导性,给学生整合简练、明晰的知识结构图表。有效推进学生知识结构的拓宽,发散出新的思维方式。另外,教师除了自己在课堂上绘制思维导图,同时还可以将思维导图设计成填空、问答等教学工具,带领学生一同完成,突出其学习主体性,例如:在黑板上绘制大量数学关系图:路程=速度x时间、执行效率=工作总量/時间等等,然后导入相关知识后,擦去其中一部分单量,让学生填写,在这个过程中其能够更加清楚的了解到变量之间存在的关系,当教师讲解相关例题的时候能够第一时间找到关键词,然后找准公式里的已知条件,提高解题效率。

(三)巩固复习知识

高年级数学知识体系较大,其中很多单元性概念之间都存在着必然的联系,因此学生可以在课堂前期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旧知识的巩固复习,减少了传统复习、整合笔记的时间,提高了数学课堂时间的利用率。教师还可以按照思维导图上的关系理清学生遇到的难点、疑问,加强对知识结构的巩固。例如:圆的学习是较难的一节几何知识课,其中包含圆环面积(S环=S大-S小)、圆面积(S=πr2)等内容,如果逐个记忆很容易造成知识混淆,因此就需要利用思维导图,将圆环、圆、近似正方形等多种几何面积的求法分别绘制出来,知识之间的关系就变得更加清晰、明显,有利于实现温故知新的目标,从迁移知识的角度去降低数学知识点的难度。同时,学生还能够在巩固知识的基础上按照自己的兴趣发散思维,利用课下时间做更深一步的知识探究,提高对本学科的兴趣,教师也能因此制定出全面化的评价。

(四)创设问题情境

当前我国信息化水平不断提升,小学数学教师如果仍然沿用“黑板+教材”的授课方式,则很容易降低学生学习兴趣,为顺应时代发展,教师可以高效利用信息化技术,例如:在网络上收集趣味的思维导图素材,将其融合在课件当中,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但需要注意的是,当前很多教师太过关注课件的“脸蛋”,导致内容过于花哨,喧宾夺主,很多同学仅仅关注动画没有认识到数学问题的实质,因此教师在利用思维导图创设问题情境时,要做到简单得当,深化主题,将思维导图的作用贯穿于整个课堂结构当中。

三、结论

综上所述,数学作为小学知识结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我们提高对教学方法的认知与创新,积极发掘思维导图优势,将其融合在日常课堂教学当中,培养锻炼学生思维发散能力,调动主观能动性,让其在科学合理的导图情境中掌握数学知识的深意,并总结归纳数学概念,树立正确的思维习惯。

参考文献

[1]孙平.思维导图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才智,2018(36):49.

[2]冯月香.新课程背景下小学数学高效课堂的构建策略[J].课程教育研究,2018(37):128-129.

猜你喜欢
小学高年级数学思维导图课堂教学
小学高年级数学演绎推理能力的元认知思路构架
巧用思维导图提高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有效性的探究
例谈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情境的创设
高中英语阅读文本中融入思维导图的研究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