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语文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小学生的研究性、创造性阅读能力。教师要拓展教学思维空间,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就要对课文进行多元化解读。文章分析了多元解读的内涵,并结合阅读教学实践,阐述如何按照新课改的要求,在小学课堂教学实践中对文本进行多元化解读,以有效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多元解读
作者简介:曹锦羽,江苏省昆山花桥国际商务城花溪小学教师。(江苏 昆山 215300)
中图分类号:G62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568(2019)04-0078-02
语文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作品、作者之间心灵交触、情感互动、知识重构的过程。语文教学要拓展教学思维空间,提高阅读教学质量,就要力戒传统教学模式的“单一性”“确定性”,对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进行多元化解读。所谓多元解读,就是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对文本的内涵进行不同的、多样的情感体验。
传统的语文课堂教学是教师的“一言堂”,教学过程重教师讲解,轻学生解读,教师千篇一律按照“教参答案”解读文本的现象充斥课堂。各类考试则强调“标准答案”“唯一答案”,导致语文阅读教学“一元解读”成为必然取向,偏离了应有之道,缺乏创造机能。“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不同读者对某一文本的解读,是难以相同的。时过境迁,即便是同一个读者,其在不同语境、不同时空条件下的解读,也会大相径庭。在阅读教学中实践多元解读,重新审视传统阅读教学的一元观,变“一元解读”为“多元解读”,在对文本多元解读的过程中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也是培养小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实现创新性学习的有效途径。
一、在辨析质疑中多元解读文本,鼓励创新思维
对某个文本的阅读教学,课堂上要想得到满意的解读,执教者不应该只是根据教材编辑者意图、已有的注释和指定的教学参考资料去寻找既定的答案。而应该将视角转移到文本阅读的主体即学生的身上,看看他们如何以不同眼光阅读同一篇作品,看看他们如何从各自的生活体验出发去感悟、去解读文本。在不同的解读中,使阅读教学实现研究性学习的目标。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的一则寓言《一路花香》,课文主要内容是挑水工巧妙利用破水罐的裂缝,浇开了路边鲜花。文章向人们阐释了“每个人都有自身的存在价值”的寓意。“一路花香”就是挑水工利用破水罐漏水的特点而造就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教师引导学生明白为人既不能骄傲自大,也不能自惭形秽,只要恰到好处地利用自身的特点,就能充分发挥自身作用,做一个“最好的自己”,从而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与他人,物尽其材,人尽其用,帮助学生树立积极向上的人生观、价值观。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联系自身实际情况畅谈对文本寓意的解读。一个学生认为这篇寓言的标题改为“两个水罐”与所蕴含的寓意更吻合——两个水罐,一个骄傲、一个惭愧。这是在教师“预设”之外的“生成”。对此,教师没有立即回应,而是示意其他同学发表意见。一个学生说,还是用“一路花香”好,不仅描绘出了香花美景,还暗含着对破水罐的价值认可、对挑水工成人之美的赞扬。学生的发言显示了他们对寓言的寓意有了更深刻的解读。这种对文本全方位的解读,无疑是深刻、形象的,是阅读教学的意外收获。它不仅训练了学生解读文本的思路与方法,还让学生懂得文本解读要多维度、多方位、多层次思考,较好地培养了小学生发散性、创造性的思维品质。
二、在深化感悟中多元解读文本,引导价值取向
感悟教材文本写作与编辑的初心,顺应文本的正确价值取向,是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不可绕行的环节。新课程倡导教学民主,其中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允许学生发出与众不同的声音。但在尊重的基础上,教师还应以文本的价值取向为据,加以辨识。尊重学生的个体体验与尊重文本的价值取向并不矛盾,要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旗帜下取得一致。教师对学生独特感受的尊重与鼓励,绝不是是非不分,香臭不辨,黑白颠倒。在课堂上的多元解读过程中,对于学生的独特观点,教师应旗帜鲜明地表态,指出错误,澄清迷雾。文本解读的多元化,并不是可以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模棱两可,随心所欲,胡乱解读。任何事物都要有“度”。教师要善于引导,让学生的个体解读与作品、时代发出和谐美声。
例如,“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普罗米修斯》教学中有一个环节是让学生评价作品的人物。一位学生认为课文说宙斯“冷酷无情”不对。他觉得普罗米修斯盗火虽说是为人类谋利,但毕竟触犯了天条,应该受到应有的惩罚。显然学生的观点与课文所倡导的人文精神与价值取向相悖,但又有其合理成分——普罗米修斯触犯了天条,受到宙斯惩罚是合法的。教师对此没有简单表态,而是让学生展开辩论。然后让学生明白,现实中有许多事情是合情不合法,或合法不合情,将学生的情感导向文本主旨,既深化了学生对文本的理解,又使学生认识到阅读文本必须尊重文本、尊重作者、尊重历史,让学生对文本的解读由发散到辐合,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三、在角色情境中多元解读文本,构建趣味课堂
教师要给予学生创造的机会、成功的平台,这是新课程改革所倡导的。要引导学生在多元解读文本的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师可以创设合适的情境,让学生在精彩的创造空间开启多元解读的金库。
以传统的方法阅读文本,学生往往印象不深,理解不透,难以达到理想的阅读效果。如果在特定的情境中让学生进行阅读,开创一个崭新的阅读形式,让他们在角色朗读或角色表演中深化阅读,可以激活阅读者的情感思维,使之在阅读过程中始终保持欢乐愉快,提高学生阅读欲望,提升语文综合能力。角色表演时,让学生模仿影视表演,将自己“变为”他人,按照文本中人物形象的社会身份所应有的语气、行为、态度表演,增进学生对社会角色的理解、认同。角色扮演符合小学生的模仿心理和探究心理,可以满足小学生的表演欲望;与此同时,角色表演也是一个全员性活动,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参与,尤其对平时学习成绩不佳者的激励作用更明显。这些学生在日常课堂教学中缺乏表现机会,而角色表演恰好提供了一个发挥其优势的机会,使他们可以得到大家的关注。学生在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会通过各种途径、各种方式来解读作品的思想内涵,揣摩作品人物的情感。因此,教师可以放手让学生在角色扮演中学习课文。一般小学生都有一种表现欲,为了能在同学面前表现出色,都会不遗余力地查阅资料、解读文意,而后竭尽所能地詮释所扮演的角色。不同的学生扮演相同的人物,其效果有时会有很大差异。例如,“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的《林冲棒打洪教头》一文人物众多。教师在引导学生反复解读教材的过程中,启发学生紧扣文本的关键语句,分析人物的不同性格特点,让学生走进每一个人物的内心去琢磨人物,使学生加深对林冲和洪教头这两个主要人物的理解和认识。学完课文后,教师布置作业让学生将课本改编为课本剧。除了林冲与洪教头两个主要角色外,扮演其他人物的同学也积极准备。学生认真分析课文中各个角色的特点,一次次地进行对白、动作和表情的配合,完全把自己当成剧中人。教师给每一个人物都安排了A、B、C、D几个角色,让大家比比,看谁把人物扮演得最逼真。对于同样一个人物,不同学生的理解不同,表演出来的形象也有所差别。栩栩如生的角色表演使文本活起来,课堂活起来。多元解读促进了学生知识的内化与拓展,使学生走上自我构建知识、自我生成知识的道路。这样,文本多元解读就成就了学生的创造性阅读。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利用多元解读,可有效将传统教学中的教师讲解学习向学生自己发现学习转化。挖掘学生潜能,发挥学生个性特长,使学生在和谐、民主、自由、平等的环境中接受人文精神的熏陶,养成优良思想品质和较高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 侯秀娜.文本多元性解读误区及对策研究[J].成才之路,2011,(15).
[2] 王瑞.阅读教学中多元解读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吉林教育,2012,(28).
[3] 鲍道宏.文本多元解读:可能及其限度——从诠释学当代发展看新课程阅读教学[J].课程·教材·教法,2007,(4).
责任编辑 罗 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