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凤玲,程 芳,周志燕,施如春*
(1.南通市妇幼保健院,江苏 南通 226018;2.江苏省肿瘤医院,江苏 南京 210009)
目前临床治疗乳腺癌以手术治疗为主要方法,已取得一定技术进步,但是受手术治疗创伤性的影响,术后不可避免存在引发肢体功能障碍及自我形象紊乱等问题的可能性[1]。鉴于此,本文重点探究全程管理模式在乳腺癌护理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研究结果报告如下:
将收治于我院108例乳腺癌患者视为研究主体对象,纳入时间为2016年1月-2018年1月,以随机数字表法为参照划分为对照组及观察组,各组54例。其中,对照组54例患者均为女性,最大年龄为65岁、最小年龄为32岁、平均年龄为(52.1±3.6)岁,均为单侧乳腺癌;观察组54例患者均为女性,最小年龄为64岁、最大年龄为31岁、平均年龄为(51.9±3.5)岁,均为单侧乳腺癌。根据上述资料可知,2组患者基本资料对比不存在显著差异性(P>0.05)表明具有纳入对比研究价值,并且2组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悉此次实验内容自愿签署实验同意书。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护理,即:护理人员秉持岗位责任制落实日常护理操作流程,向患者提供专科护理服务。观察组患者给予全程管理护理,即:(1)医院组织年资高及经验丰富的护士组建全程管理小组,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制定全程护理管理方案明确其工作流程,例如:前期指导、个性护理及出院追踪等,定期举办乳腺癌义诊及筛查工作,向群众发放乳腺癌宣传手册,指导前来咨询的群众掌握自我监测的方法,并且尽可能于医院网站设置乳腺癌问答专栏,由责任护士轮流回答患者及其家属的问题,做好乳腺癌疾病知识普及工作;(2)护理人员重视患者入院前及手术前心理评估环节记录相关数据,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开展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邀请长期住院患者及其家属广泛参与疾病知识宣教活动,积极组织病友讨论会或交流会,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意识及信心,最大程度减轻患者负性情绪打消其心理负担,并且叮嘱患者家属做到多关心及多陪伴,促使患者充分感受来自家庭的关爱;(3)待患者办理出院手续时,护理人员构建相应的电子信息档案鼓励患者加入本院病友QQ群或微信群,定期参与由医院或病友间举办的乳腺癌病友康复交流会,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作用实现随时随地交流,帮助患者切实解决实际生活过程中所面临的问题,大大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
面向2组患者发放我院自行研发的护理调查问卷对比其护理满意度,护理满意度可分为满意、基本满意及不满意3个梯度(总满意度=满意+基本满意/100%)[2]。
使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处理相关数据,计量资料选择(±s)为表示形式,2组数据对比选择t进行检验;计数资料选择百分率(%)为表示形式,2组数据对比选择x2进行检验,一旦P值低于0.05则表明2组数据间差异较为明显具有统计学价值。
从护理满意度指标来看,对照组为75.93%与观察组96.30%相比二者差异较为明显,2组数据比较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护理满意度对比(%)
除具备普通恶性肿瘤患者心理应激外,乳腺癌患者受手术治疗丧失乳房美观性存在造成躯体功能障碍、体相障碍、满意度下降及社会交往能力下降等问题的可能性,并且往往合并出现精神功能及情绪控制障碍,极易出现紧张焦虑等负性情绪,甚至贯穿于诊断、治疗、康复及随访等环节始终,对患者社会角色、家庭角色及婚姻角色产生不利影响[3]。由此可见,乳腺癌护理秉持以人为本的工作原则应用全程管理模式,向患者提供全面系统的护理服务,以减轻患者负性情绪为前提条件,着重强调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相较于常规护理模式,全程管理护理模式贯穿于入院前期、入院中期及出院后期等环节始终,侧重于普及乳腺癌疾病知识,进一步树立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及意识。
综上所述:乳腺癌患者实行全程管理护理的效果良好,能大大提高护理满意度消除负性情绪,客观上提高术后生活质量及生存质量。因此值得在临床护理中使用及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