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高校战略绩效管理体系研究

2019-04-16 01:19/
长江丛刊 2019年6期
关键词:管理体系协同战略

■ /

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

在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的同时,对于国内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工作也在不断推进。高校管理体制的改革工作的最终目的,是为了将让高校中的教育资源的配置效率能够更加提升,在创新方面的工作也要继续加强。

一、高等教育的发展战略的改变

(一)高校发展战略从规模发展战略向创新战略的转变

随着社会经济等方面的进步,我国的高等教育所要完成的任务与未来的走势都发生了巨大变化。从1987年我国改革开放到现在,各地高校在不断扩招并进行合并的同时,各个地方政府也在推进大学城的建设工作。我国的高等教育也从最开始的精英式教育到了现在的大众教育,都是原先的规模发展战略推进时所造成的必然结果。现阶段的高等教育在具体任务与发展形势方面,都与旧时代的相差巨大。现阶段的高等教育目标,主要是进行人才质量的培养并提供更加优质的高等教育资源的供给。在国家将创新两字作为当前国家发展战略的大背景下,高校在进行发展时,应该将创新战略作为其实际发展的指导战略。从传统的单纯的知识方面的传授与传承,转变为对知识进行创新的方面发展。在创新战略的实际规划中,无论是进行双一流建设还是进行高水平应用型本科专业建设等方面,都是其规划的体现。

(二)高校迈入战略性绩效管理时代依靠创新战略

在高校中进行实际的战略管理时,要将实际战略中的规划、实施与评估多个工作方面进行统一的结合,更加有利于高等教育方面的进一步发展。在进行高校的战略实施工作时,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利用战略性绩效管理的手段。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绩效管理模式已经迈向战略性绩效管理模式。我国的高校处于最开始的公共部门时,就顺应了新公共管理运动,并采取了了绩效管理模式进行高校发展的管理。在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被广泛使用时,也顺应时代的潮流往该方面进行创新发展,并进行创新战略的具体实施工作,更好地去改变高校的绩效管理方面的导向。从原先注重结果的结果导向转变为注重过程的过程导向,更加深刻明确了高校的绩效管理工作时协同创新的过程方面。因此在进行高校绩效管理体系与具体的创新战略两者之间的关系的相关分析时,以绩效管理这个关键进行切入。在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最近十年间,改革工作在不断地进行深化。明确了战略性绩效管理对于高校管理水平提升的重要性,对其研究水平与教育水平方面也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目前许多的政府相关的教育主管部门和高等院校,在对高校进行监管时,一味地侧重于绩效管理与评估方面的考核。主要目的是想将教育投资的业绩与科技创新能力等方面进行展示,并为了提高高校管理绩效。但其中在高校间资源共享与配置效率方面都不够理想,进而也对高校的科技创新方面的能力进行了制约。现阶段采用的评价与管理体系,与高校创新发展的目标不能相适应。政府方面缺乏有效的监管与分析,进而导致财政投入的不合理,也是当前高校绩效管理模式发展的一大制约因素。

二、高校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的建设需要将协同创新的过程作为导向

高校是我们国家科技创新体系的中的重要部分,为科技创新提供了主力军。高校在发展的过程中,由于政府在教育与科技相关资源的投入,促使了高校无论是在技术创新资源方面还是在知识与人员的储备方面,都有其存在的优势。高校在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与人才培养方面都有其重要的职能。在每年举办的国家级科技创新类的奖项中,获奖比例中最高的就是来自于高校,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高校对于我们国家科技创新方面所做出的贡献。虽然每年政府、社会与高校实际投入的资源不在少数,但是在进行实际的技术创新工作时,却往往忽略了其中无论是部门与部门之间还是创新要素之间的协同与合作方面的提升。这样的情况,也促使原先拟定的创新绩效,无法在实践中完成,对于高校的发展十分不利,也造成了不少的资源浪费。协同战略这个概念是由美国的安索夫,在对企业的多元化进行研究时提出的。具体的协同创新内容中,特别强调了在实际创新的过程中的创新主体之间的互相联结与集体的创造力。而在协同创新的视角下,相关创新战略能够更好地与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进行结合。在进行实际的高校的协同创新工作时,主要是以学校内外部的所有相关利益者作为协同的主体,并进行共同目标的拟定,增加沟通,依靠信息技术进行资源共享平台的构建。进一步形成各方都能相互进行合作的关系,进行多方位的交流,并在协作方式上进行多元化,最终形成资源共享与知识分享成果共享的机制。创新战略会作为高校进行绩效管理的战略性指导,文中针对了高校内部协同创新的详细情况进行分析。内部的协同创新,是指高校中的校级单位与院系单位之间、各院系单位之间还有个学科教师之间的协同创新。在知识的创造与分享上,并投入内部各个大小单位中的优势与能力。在各个相关的主体协同的支持下,进行相互的协同工作,进一步在技术开发与科学研究等方面进行突破。虽然在现阶段,许多研究型高校对于协同创新方面进行了一定探索,但是并没有形成完善的协同创新体系。其中具体的问题可分为:校园文化、人才培养与发展战略等方面的协同发展的缺乏,因此很难形成相关体系。应该在实际的工作中,改变这种粗放式的创新行为,取而代之的是以系统性的创新理念进行指导。将绩效管理作为实际高校协同创新的制度方面的保障,在进行考核时,应该将创新战略作为绩效管理具体所追求的目标。促进高校的创新绩效更上一层楼,并保证高校的持续发展能力。

三、基于协同创新视角下的高校绩效管理体系模型分析

(一)创新战略与绩效管理两大体系间的协同模型

图2

如下图1所示的高校协同创新体系及其绩效管理体系中,以创新目标作为创新战略的引领内容,并建立由绩效计划、绩效实施、绩效考评与绩效反馈四个方面构成的绩效管理体系。在这个体系中的,进行实际的绩效目标制定与后续的过程监控等方面的工作,都在集中地投入到体现最终的协同创新目标的工作中。在图中的创新目标处于最上端,它是协同创新体系与绩效管理体系中的最重要设计方面。在进行高校的绩效考核时,不仅仅是在停留在创新的层面,还需要将绩效管理中的行为与结果部分介入考虑范围,这些方面的内容更加能够体现绩效管理与创新战略的内在特质。

图1

图1中处于顶端的创新目标,是指引高校创新系统的关键,也是推动绩效管理体系运行的核心部分。运用创新目标与两者之间密切关联性,将其作为两者之间联系的纽带。在图中底部是由教师、院系与学校三者构成的,三者都投入自己的资源与能力,用于面对,实际社会中产生的重大问题。这三个协同创新主体的具体创新目标具体见下表1:

三大主体之间进行知识思想、专业技能与技术的创造与分享工作,促使三者都能够达到效益最大化的目的,推进协同创新目标的进程。而绩效管理体系,则是对这一过程稳定进行的重要保证。美国的赫尔曼·阿吉斯在绩效管理这本著作中,将绩效管理做了一个定义,他认为绩效管理是对个人与团队绩效的识别、测量与发展,并会根据组织战略进行绩效改进的可持续过程。在这个定义中,他将绩效分为了三个方面的层次。其中的组织战略进行绩效改进,正是符合了国内高校以创新战略方面进行战略性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工作。绩效管理体系重视将个体与组织之间进行结合,重视三个主体中的教师与高校具体的创新战略目标进行结合,并要求将这三大主体投入的优势资源与能力进行协同调用。在该管理体系进行建立与施行的过程中,与“放管服”改革进行结合,并将创新战略作为教师评价指标的指导,将创新的内容渗透进绩效考评指标之中。

(二)高校绩效管理体系与创新战略之间的协同作用

绩效管理能够让高校的协同创新工作顺利进行,为其提供必要的保障。在绩效管理体系的设计时,设计需要面向协同创新,具体的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绩效管理体系如图2所示。

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绩效管理体系想让协同创新这一理念渗透到高校发展理念中,就必须要让协同创新成为高校的发展战略。在进行绩效管理体系的建立时,要以协同创作作为战略指导,更好地实施战略性绩效管理工作。在进行绩效计划时,制定高校、教师与院系三大主体的发展目标。不单单将创新作为目标,而是进一步的将制度与管理方面的创新作为绩效目标。不同制度不同的绩效目标,在各院系团队方面以技术与协作创新作为绩效目标,在各职能部门团队方面以管理与协作创新作为绩效目标,在各个教师个体方面以技术与教学方式的创新作为绩效目标。保障高校中的各院系和职能部门能够进行有效地协同创新,并为其中的个人的协同创新提供良好发展环境。具体的协同创新,重视实际创新过程的协同工作,无论是在过程中的人员还是后勤服务等方面。高校在进行绩效管理时,需要充分体现协同的理念。在校级管理部门、职能部门与院系三者之间,需要进行充分的沟通与信息的共享,增强信息的协同作用。在人才的利用上,也需要进行多途径的强化协同作用。要求绩效管理系统中的成员,能够进行良好的合作,对学校利益达成共识,更好地形成协同工作模式。

四、基于协同创新过程的高校绩效管理体系实施的具体对策

(一)促进沟通与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

在进行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绩效管理体系的实施工作时,现阶段高校的重点工作,在于为其提供技术支持的信息化建设。进行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最根本目的在于,实现沟通与信息共享机制的建立。该机制的建立,能够更加有效地进行高校中的各个主体之间的信息协同。利用信息的协同作用,更好地确保高校绩效管理体系运行的效率与稳定性。

(二)制定立足区域、行业特点的创新战略

通过创新战略的制定,为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绩效管理体系指明发展方向。在国家将创新作为发展战略的大环境下,在进行高校的内涵式发展时,可以将其具体内容依照创新战略的指导。在进行高等教育的创新战略的规划工作中,主要有双一流建设与高水平应用型本科建设等方面。高校在发展时,需要依照这种基础,并立足区域与行业特点。更好地利用高校的自身优势,结合高校实际情况进行实际的创新战略的制定工作。

(三)深化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改革

进行高等教育领域“放管服”的深化改革,为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绩效管理体系进行了全面束缚的解除。在2017年的四月份,我国教育部等五个不同部门联合下发《关于深化高等教育领域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改革的若干意见》。其中对教师职称方面的评审方式方面,进行了必要的改进。对于不同类型与层次的教师,进行了不同研究类型的分类,并对其进行了分类评价相关标准的确立。并且完善了专家评价机制,在进行评价时,对代表性成果与实际贡献两个方面进行重点考虑。高校都应该将此作为发展的契机,彻底摆脱原先陈旧的绩效考核制度,并利用创新战略,进行新型的教师评价标准的建立。

(四)分阶段推进

管理体系的改革,需要分阶段稳步推进,才能更好的将传统绩效管理体系向基于协同创新过程的绩效管理体系转变,确保体系转变的工作能够更好的实施。在进行具体的分阶段进行时,需要根据上面所提到的基于协同创新的高校绩效管理体系图,分阶段进行。图中所示,在工作的第一阶段,要在高校中进行具体的协同创新战略目标的分解工作。形成从组织目标到团队目标,最后到个人目标的层层递进,并确保各个层级的工作都能根据创新战略进行指引。在工作的第二阶段,是进行绩效管理体系的实际实施。工作的第三阶段,是需要利用改革后所产生的绩效考核结果,并将其应用到实际的高校教师的职业发展与教师全新的薪酬管理体系的形成。

五、结语

协同创新对于高校的创新战略的实施有些非常积极的作用,在进行创新战略的同时更好的建立起面向协同创新的战略性绩效管理系统,确保高校能够进一步稳定快速的发展。进行高校中的协同创新与绩效管理体系相关研究,是符合高校创新战略与内部体系管理体系的未来研究方向的。

猜你喜欢
管理体系协同战略
创造力的“阴暗面”与“创新—保新”的协同论
水利水电工程三标一体化管理体系研究与实践
基于RFID技术的医疗设备管理体系构建研究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精诚合作、战略共赢,“跑”赢2022!
融合创新 协同发展
建筑企业中的EHS管理体系分析
新建城区消防安全管理体系的完善措施
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
京津冀协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