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元华
摘要:近年来,在我国,农村小学教育倍受关注,其不仅是处于农村地区的学生的基础性教学,也是农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更是影响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关键性因素。而振兴教育的希望便是在从事教育事业的人——教师,教师的教学适应性程度与教师的上课效率、学生在这节课上自身的收获息息相关。因此关于农村小学教师的适应性调查研究势在必行。
关键词:农村小学;适应性;个案研究
引言:
农村小学教师对农村教育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农村老师能正确理解教学的适应性问题,从而进一步完善教学课堂,提升教学质量,进而胜任这份工作至关重要。而及时转念观念,适应新课程改革,关注自身教学方式与方法的转变,是教师真正适应教学、走进教学的主要标志。笔者通过访谈法、教育叙事法、个案叙事法、个案研究法、文献法等研究方法,以某农村小学教师H为例,进行网上采访总结,分析出农村地区小学教师适应教学的问题与可采取的措施。
一、农村小学教师工作出现的适应性问题
1.新课改大背景下对教学理念的适应
H教师说在他的传统观念里,教师的只要职责便是“传道授业解惑也”。因此,教师对于学生的主要关注点便在于解答学生的疑惑、提升学生的学习分数。长此以往,“考考考,老师的法宝;根根根,学生的命根”这种现象十分普遍。教师在这种现象的影响下,固守对教材、教学机制的传统,其教学理念也十分守旧。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农村地区也受到改革的影响,教师需要从传统的传授者向促进者转化,从管理者向引导者转化。由此,这对于广大农村教师而言,意味着一大难题——很多老师都在质疑这样学生真的学到了知识?。而且教师应该思考的不是之前的自己需要如何根据书本进行授课、解答学生的疑惑,而是需要让学生学习娱乐两不相误,并且做到在玩中学,在学中玩。
2.对新教材的适应
在采访中,H教师提到:因为新课程改革,之前教育行业之中的教程、进度普遍不一,现如今要求学生不分城乡,须按照统一的进度,使用统一的教材,使用统一的方法,进行统一同步的考试。而城乡经济发展差异明显,学生学习侧重点与注重的地方有异,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学习的具体实际规划教学课程。现在,一本教材,知识内容有限,而且内容越发粗线条、梗概化,对于教师又是一种考验。而且,由于地处农村地区,师资资源有限,有些教师身兼数科科目,本来对于一科,就难以适应。现在教师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不局限于课本本身,由相应的知识点出发,在谈及课本内的知识点的基础上,进行又是必要的拓展。
3.对课堂主体转换的使用
笔者在采访过程中询问有关改革中的重点,H教师强调了“学生是课堂主体”这个点。在新的教学模式下,师生关系是民主平等的,学生在课堂上可以自主进行发言,说出自己心中的疑惑。的确,在之前的教育模式中,主要是教师一个人说——在讲台上讲授知识点、学生在这节课应该掌握的东西和注意的地方。可新课程实施背景下,学生需自主探究学习,讲究的是学生的综合素质的提升。教师在这种课堂中主要是引导者,主要的职责就是引导学生进行独立思考,这往往对于墨守成规的教师而言是一大挑战——教师讲的少了,听的多了,担心自己会不会没有完成教学任务,学生能不能明白,万一没有按照正确地思路思考怎么办?这样加重了教师的心理负担。
4.教学工具比较简单,不方便
受到地理条件的限制,笔者与H教师只能通过网上视频进行实际采访,而H教师将其具体的上课环境照片发给笔者后,笔者深受触动。极其简陋的小教室,木制桌椅,简单的小黑板与小讲台,不像城市中的多媒体教学那般方便快捷。教学工具简单,没有生动的图片、视频供学生浏览,唯一的信息来源便是书本上的故事、插画等。这种问题对于农村地区十分普遍,限制了教师的课堂不断深入。
二、促进农村教师适应可采取的措施
针对与H教师沟通交流过程中他详细述说的其在农村教师中的具体情况,笔者查阅相关书籍、期刊文献等,列出以下几条为促进农村教师适应其教学可采取的措施:
1.针对农村教学设施简陋、不方便,笔者认为应积极与当地政府、村干部保持联系。毕竟教育是民族振兴的希望,学生的教育问题更是重中之重。应积极做好农村教育改革,推进农村广大地区的教育基础设施的不断完善,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学习环境,也为教师的教学提供便利。
2.加强教师培训,促进教师在教育理念、教育机制上的不断进步。根据H教师提供的资料,大部分农村小学教师之所以会不适应教学,是因为受到新课改的影响。据此,可以加强教师培训,不仅在新课程培训方面,提高教师的适应性,还应在观念上,帮助教师树立以学生为主体地位的理念。
3.进行教师之间的指导交流,做到互帮互助,共同进步。的确,在农村地区存在着许多不适应教学的教师,但同时也存在适应教学的老师。因此,在这种情况下,二者可以互帮互助——适应教学的老师可以传授经验、告知不适应的老师应该注意什么;而不适应的老师可与他人讲述自己的所得所感,实现双赢。
结束语:
新一轮教学改革经历酝酿、准备、到目前的实验推行,给学生带来便利的同时给教师带来了挑战,尤其是对于农村广大地区小学教师而言。因此教师要根据自身的实际原因,分析问题所在,最后找到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力争在新课改浪潮中积极表现,主动推进其正常进行,并实现自我教学的实质飞跃。所以笔者希望今日分析的对教师不适应情况的问题与原因,能对正处于这一时期的教师有些许帮助。
參考文献:
[1]杜萍,张道荣.教师参与课程改革的理性思考[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05)
[2]靳玉乐,尹弘飚.课程改革中教师的适应性探讨[J].全球教育展望.20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