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晨
摘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学校教育也不再局限于对学生的文化教育,更加重视对学生个人素养的培养,音乐课程作为初中教育中对学生进行个人素养培养的重要教学途径,通过对音乐课程教学模式的创新,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创新教学方式,引导学生进行对音乐知识的学习探究,掌握各种音乐技能,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鉴赏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本文首先对新课改下初中音樂课堂教学的现状进行简单的分析,然后重点对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进行有效的研究,以供大家参考。
关键词:新课改;初中音乐;创新模式;现状
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深入,学校教师们也认识到对学生素养教育培养的重要性,积极对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培养。音乐教学在初中简单也具有重要的地位,通过对音乐课堂的创新改革,可以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加强学生对音乐知识的理解和感悟,让学生在学习过程受到熏陶,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促进学生健康人格的形成。
一、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现状
在初中音乐课程中要适应新课改的教育理念,实施音乐教学模式的创新,需要加强对学生的音乐熏陶,教导学生各种音乐知识,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实现音乐课堂的高效教学。但是在现阶段的音乐教学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严重阻碍了音乐教学的工作开展,影响了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一)在音乐教学中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
在目前的音乐教学中很多学生的学习热情不高,大部分学生对音乐学习的认识不明确,只是将音乐课堂当作娱乐课程来对待,没有形成正确的学习理念。很多学生都只是将各种考试科目作为学习的重点,积极提高相关学科的成绩,而对于音乐的学习就不放在心上,使得学生的音乐学习比较盲目,只是按照教师的安排进行学习,甚至在音乐课程中开小差,做其他学科的作业,使得学生的音乐学习不能有效完成。
(二)在音乐教学中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
在现如今的音乐教学中很多学生没有有效的学习方法,教师也是如此,对于音乐的教学没有行之有效的方法,一味的进行对音乐教材知识的重复,或者让学生进行充分的演唱,再加上学生对音乐课程的学习积极性不高,没有对相关音符和节奏进行学习,使得学生学习音乐完全依靠天赋,很有可能打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不利用学生音乐素养的培养。
二、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
(一)转变教学观念,坚持以学生为主体
在新课程改革的影响下,初中音乐课程已经引起很多教师的重视,很多教师都在转变自身的教学观念,积极进行对教学方式的改变,创造各种教学条件,让学生发挥自身的主体作用,进行对音乐知识的学习探究,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制定趣味性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促使学生进行对音乐的学习和感悟,体会到音乐的节奏和魅力,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发挥出音乐教育的重要意义。
(二)坚持因材施教,开展对学生分层教学
要实现对音乐课堂的创新模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音乐学习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实现对学生的因材施教。在音乐教学中每一个学生的个人天赋都是不同的,对于音乐的学习效率也是不一样的,教师可以通过对班级学生对音乐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进行对学生的分别指导,利用有效多媒体设备,为课堂提供一些趣味性,提高学生的积极性,让学生可以有效的培养自身的审美能力。
例如,在学习人教版七年级中《亚洲之声》的音乐知识时,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对音乐的了解,让学生对周围国家音乐的各种特点进行举例分析,促使学生了解亚洲不同地区和国家音乐的主要特色,组织学生以歌唱和语言形式进行有效表达。这个过程教师可以让学生分层三个层次进行分别指导,一些优秀的学生就可以适当的放手,天赋较差的学生就需要教师进行有效的指导,对其中的差生来说就需要教师加强对相关知识的灌输和指导,从而根据学生的理解能力进行教育培养,从而有效对学生的高效教学。
(三)组织合作学习,促使的学生互动交流
在音乐课程中进行对教学模式的创新,教师可以多组织学生进行合作学习,让学生可以小组内进行互动交流,相互之间进行帮助,促进学生对课程知识的学习。教师对学生可以进行科学分组,尽可能的让学生实现优势互补,相互配合和指导,学生可以在这种较为自由宽松的环境下进行自主学习,没有压力的进行对音乐的欣赏和学习,还可以获得其他同学的帮助,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例如,在人教版初中音乐教学中组织学生进行对《让世界充满爱》的歌曲学习中,教师可以给学生进行分组,让学生进行合唱,这样学生不能够仅仅自己进行单独练习,还需要配合集体的情况,其他学生进行相互帮助和促进,共同进行对歌曲的理解和演唱,有效的感受其中对爱、和平以及友谊的表达,把握住歌曲在集体演唱中的节奏,还能够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和集体意识。
参考文献:
[1].陈培培.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研究.《黄河之声》.2018.
[2].张玉洁.新课改下初中音乐教学模式创新之我见.《教育现代化》.2018.
[3].王辉.新课改下初中音乐课堂教学的创新模式研究.《中国校外教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