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伦
在电影《荒野生存》中,年轻的克里斯托弗放弃了城市里令人羡慕的工作,獨自一人去阿拉斯加的荒野流浪。
他曾对那些不理解他的人说:“我只想要寻找我的生命的真正价值。”寻找自己的价值便是“我在”的一种具体表现。
而当今社会,总有人刻意迎合他人的喜好,追逐他人的脚步,曲意逢迎,矫揉造作,没了主见,丢了自我,失了“我在”。
究其原因,不过是他们的极度不自信,想要获得他人的赞美与追捧,认为这便是成功,殊不知自己却已陷入了任人摆布的泥淖中。他们缺少的便是“我在”,是对自己存在价值的自我肯定。
加缪笔下的默尔索便是肯定“我在”的人。他不顾世俗眼光,坦然在母亲的葬礼上睡着了;他不顾他人看法,真实袒露自己的内心世界。在真实的感官面前,一切矫饰的感情都没有存在的价值,他不想掩饰,也无所谓掩饰。
全书的高潮部分也正是他最后的独白:“我从前有理,现在还有理,我永远有理。我曾以某种方式生活过,我也可以以另一种方式生活。”作为书中人物的默尔索因指控判刑处死,但作为我们每一个人心中对自我价值肯定的默尔索仍然活着。
我在,也并不意味着标新立异,妄自尊大,一味地试图吸引他人眼球。真正的“我在”是在充分了解自我的基础上,敢于肯定自我的存在价值,在自己的天空自由翱翔。
正如人称“马一角”的南宋画家马远,他便敢于打破前人作画的技法。且看他的《寒江独钓图》,几点水纹,几抹残云,一扁舟,一钓者,除此之外,别无他物。
我想他定是出于“我在”的自我肯定,才敢与前人“叫板”的。
木心曾在《素履之往》中如是说:“凡是伟大的,都是叛逆的。”那些肯定“我在”之辈多多少少也是有些叛逆的吧!在这浩浩汤汤的历史潮流中,他们是决意入河的先行者,坚持“我在”,肯定自己的价值。
影片最后,克里斯托弗说道:“我们每个人都是独特的存在,都有存在的价值。”唯有坚持“我在”,方能实现自己的价值。
(指导教师:段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