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曹 宇
郑州是河南省省会,地处中国地理中心,北临黄河,西依嵩山,全市总面积7446平方公里,人口988.1万人,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549.33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73.4%。
郑州是华夏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中国八大古都之一,古称商都,今为绿城。改革开放以来,郑州独占中部崛起之龙头,城市建设取得丰硕成果,先后获得“中国历史文化名城”“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森林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文明城市”等荣誉称号。
进入新的发展时期,郑州市委、市政府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深入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围绕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的重大使命和责任担当,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抓手,强优势、补短板、挖潜力、提品质,不断开拓高质量发展新境界,让人民群众有了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近年来,郑州市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以国家生态园林城市考核要求为标尺,对标杆、追标杆、超标杆,用超常魄力推进园林绿化各项指标持续提升。大力提炼生态园林特色,争取形成郑州模式、郑州亮点。
郑州市坚持以规划为先导,高质量编制完成并严格实施绿地系统规划。根据《郑州城市总体规划 (2010年-2020年)》,从2011年开始,组织对全市域的绿地生态系统进行调查研究;2013年展开了《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2013-2030年)》编制工作;同年,郑州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上升为国家战略,根据航空港总体规划,面积415平方公里的港区绿地系统规划也同时组织编制。经过多次专家论证和修改,新的《郑州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于2014年7月经郑州市人民政府批准纳入城市总体规划正式实施,航空港实验区绿地系统规划也顺利通过专家评审。在编制实施绿地系统规划的同时,完成了《郑州市生态水系规划》《郑州市生态廊道规划》《郑州市森林公园体系规划》《郑州市主城区绿道连通提质工程规划》等,使城市绿地系统规划体系更趋完善,操作性更强。近年及现在实施的公园建设、生态廊道绿化、铁路沿线绿化等均按照该规划进行,设计方案均进行国内外公开招标,广泛征集和吸取先进的园林设计理念,由国家级、省级园林、规划专家严格评审,做到规划设计水平一流。
园林绿地是城市之肺。近年来,郑州市以新型城镇化建设为引领,大力推进城市园林绿化建设。郑州市委、市政府每年都把市区新建绿地500万平方米列入“民生十件实事”之中,统一安排、统一部署、明确任务、细化责任、严格督导考核,各县市区、开发区管委会每年都签订以南水北调、公园游园、街头绿地、乔木栽植、省市园林单位(小区)创建等为主要内容的目标责任书。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市区绿地面积持续快速增加,近三年共新建绿地4264万平方米,其中,2016年新建绿地1529万平方米,2017年新建绿地1380万平方米,2018年新建绿地1355万平方米。截至目前,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到35.84%、40.83%和13平方米,园林绿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碧沙岗公园
中原西路生态廊道如诗如画,京广高铁公园满目苍翠,西流湖公园碧波荡漾,数百个公园游园星罗棋布......
近年来,郑州市园林绿化工作在郑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按照“大生态、大环保、大格局、大统筹”的工作要求,以国家中心城市建设为统揽,以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为目标,持续推进郊野(森林)公园-综合公园-社区公园-微公园(小游园)四级公园体系建设,城区公园绿地面积快速增加,大规模绿化建设高潮迭起,景观环境明显提升。尤其是2018年,全市郊野公园、小游园建设加快提速。出台《郑州市郊野公园专项规划》,规划选址20个郊野公园,形成市域“一河一山大生态、三带一环大郊野”的游憩空间结构;发布《郑州市“300米见绿、500米见园”三年建设规划》,以提供中心城区居民户外绿色空间为宗旨,大力实施增彩延绿、扩水增湿。全年建成各类公园、微公园、小游园411个,开工建设郊野公园5个、建成2个,公园个数增量上全国超前。
生态廊道连通提质。2012年以来,郑州市按照生态环保出行理念,把生态廊道作为新型城镇化建设的6个切入点之一强力推进,大力实施以“两环三十一放射”为重点的城市景观通道绿化建设,截止到2018年底,市区已建成生态廊道29条(段)总长度393公里,完成绿化3741.6万平方米;建成人行步道362.2公里,自行车道382.1公里,广场741个,公建综合体151个,公交港湾214个,公厕140个。已建成的生态廊道,以优美的景观、完善的设施,成为市民群众亲近自然、享受生活的良好绿色空间。而且,在市域总长218.17公里的7条铁路沿线,绿化提升工程接近尾声,征迁任务全部完成,总绿化面积约3062.39万平方米。
贾鲁河生态修复工程。贾鲁河全长256km,郑州境内河段长137km,河道自西向东,环绕大半个市区,被称为郑州的“母亲河”。然而,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河道萎缩、功能衰退、生态恶化等问题日益凸显,贾鲁河的生态环境事关这座城市的对外形象和生态文明建设的成败。为响应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2016年3月,贾鲁河综合治理生态修复工程正式开启。郑州市委、市政府提出“挖掘千年灿烂历史文化,绘就中心城市百里画卷”的行动方案,通过河道疏挖、生态绿化、截污治污、水源补给“四水同治”,让这条河真正成为群众信赖的“安全河、生态河、景观河、文脉河、幸福河”。
贾鲁河治理得到沿线群众大力支持,在河南省委、省政府的亲切关怀下,郑州市各部门协调联动、合力推动,治水兴水工程成效显著、亮点频现。贾鲁河生态修复河道尽量顺其自然,驳岸和岛屿突出“生态”,重点修复河道生物多样性,水源多源互补循环通畅,并积极融入“海绵城市”理念。创新思维,利用河道开挖弃土进行堆山岭,使贾鲁河沿线形成“六山、六湖、六岛、九岭、十二园”的景观格局。目前,贾鲁河综合治理后,总占地面积32.45平方公里,其中水面面积达11.5平方公里,绿化面积达20.95平方公里。经过两年多来的综合治理,河道主体基本完成,河道面貌焕然一新,宽阔水面已形成,据统计,贾鲁河陈桥断面水质2017年3月由之前劣V类逐步提升,到2018年8月陈桥断面水质已达到III类水标准,逐渐形成“草长、莺飞、鱼游、蛙鸣”的健康水生态系统。
第十一届中国(郑州)国际园博会圆满落幕。2017年9月29日至2018年5月31日,中国国际园博会在郑州成功举办,累计接待国内外游客数量达260万人次,圆满完成了各项展会任务。本届园博会突出“百姓园博、文化园博、海绵园博、智慧园博”的特色,成功实现“理念超前、科技领先、特色浓郁、影响深远”的办会目标。郑州园博园建设(1785亩)与国家级文物保护项目苑陵故城遗址公园(1920亩)有机结合,创造了优质生态产品,并在展会结束后保持常态化开放,持续发挥着生态惠民功能。
治理后的贾鲁河
近年来,郑州市坚持以绣花功夫、匠心精神,抓基础、抓规范、抓管理、抓服务,大力提升城市园林绿化的精细化管理水平。郑州市园林局按照打造服务型、便民型园林的要求,着力解决好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的问题,用实际行动谱写了便民服务的奉献之歌。
精心举办系列花展,强化花展品牌效应。2018年持续举办“绿满商都 花绘郑州”系列花展活动,涵盖迎春花展、牡丹芍药展、月季花展、向日葵展、盆景展等共18个花展。花展期间,通过新闻、报纸、微博、微信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制作“绿满商都 花绘郑州”系列花展LOGO,使花展名片更加深入人心。据统计,2018年“绿满商都 花绘郑州”系列花展共接待游客500余万人次,获得了市民的广泛好评。
营造良好节日氛围,丰富市民节日生活。根据郑州市委、市政府有关工作要求,精心组织、及早谋划,全力营造元旦、春节、五一、国庆等节日期间的城市氛围,为群众打造干净有序、平安和谐的游园环境。开展了花满绿城溢华彩、张灯结彩贺新春、洒扫除尘树新风等富有创意的活动,让文明新风传遍了绿城的每个角落。
金水东路
提升志愿服务水平,实现服务群众零距离。在全市各公园广场建立便民志愿服务站,为游客准备开水、急救包、针线包、导游图等物品,并配置拐杖、轮椅、雨具等服务工具。开通各公园的微信、微博公众号,建立微信交流群,与群众全方位沟通、互动,更好地满足了游客的个性化需求。培育志愿服务品牌作为体现园林关怀,提升优质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全力打造党员志愿服务示范公园、爱心公园、书香公园、健康公园。不断完善便民服务设施,拓宽服务外延,通过在志愿服务站增加AED设备、培训急救员等,建立城市现场急救平台。据统计,2018年,日均服务600多人次,服务总时数约14000小时,年服务市民群众近30万人次,充分展现了郑州园林人践行文明风尚、精准服务群众的生动形象。
以点带面求突破,智慧园林促升级。坚持“立足实际、先行先试、分步实施、有序推进”的方针,鼓励全市公园广场开展各具特色的智慧园林建设。动物园、植物园、雕塑公园、绿城广场、碧沙岗公园、紫荆山公园在园区管理中率先行动,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植物园建立起活植物管理系统。游客在游览过程中,通过手机扫描标牌上的二维码,就可直接读取资料库中的植物资料,达到科普的目的;工作人员扫描后,则可直接转入管理员平台,实现数据的实时管理。紫荆山公园智能监控系统包括360°高清监控、客流量实时监测统计、数字IP定点广播、智能联动一键报警等功能,切实保障了游客安全。
龙湖西运河公园
站在贯彻新发展理念、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高度,郑州市始终坚持创建为民、共建共享,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动物园鸟瞰图
畅通郑州工程持续发力。郑济、郑万、郑阜高铁及郑州南站、机场至南站城际铁路加快建设,米字形高铁网加速成形;中心城区“两横两纵+环线”快速路网体系已经形成,快速公交成网率全国领先。
城市历史文脉传承彰显。商都历史文化片区城墙环境提升和塔湾路管廊开工建设,文庙、城隍庙扩建加快推进;百年德化历史文化片区德化街环境提升和普乐天地项目加快建设;二砂文化创意园起步区启动建设,古荥大运河文化区有序推进。奥体中心、市民活动中心即将落成。保障性住房快速推进。基本建成6.6万套,首批2.5万套青年人才公寓开工建设,2017年底前已规划的1110个大棚户区安置地块全部开工,新增回迁群众30万人,新开工便民服务中心70个。
城市承载力不断加强。新增供热面积1600万平方米,新增生活污水日处理能力20万吨,中心城区无害化餐厨垃圾处理率100%,建成区新建公共停车泊位5.2万个,新建改造公厕1692座,新增“海绵城市”23.5平方公里。水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牛口峪引黄、环城生态水系、石佛沉砂池至郑州西区生态供水等三大水源工程主体建成,河湖水系生态治理成效逐步显现,河(湖)长制组织体系和工作机制不断健全,河湖管理保护水平全面提升,市级饮用水源地整治任务提前完成,市区建成区黑臭水体全部消除。大力加强空气污染治理,重点对机动车、建筑扬尘和工厂的空气污染进行积极控制和治理,青山绿水、蓝天白云成为新常态。
一项项幸福工程令人期盼,一张张民生答卷扎扎实实,郑州创建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已是民心所向、发展所需。为此,全市上下将快马加鞭、一往无前,奋力描绘生态园林出彩画卷,让郑州这个龙头高高扬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