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建伟,刘曦,杨俊梅
(1.郑州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检验科;2.郑州大学附属郑州中心医院眼科,河南 郑州450018)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ditis,VMC)为儿科常见疾病,病毒侵犯心肌后可致使心肌细胞产生变性、坏死与间质性炎症,若不予以及时诊治可造成严重心律失常、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猝死等,危及患儿生命安全[1]。探寻一种VMC早期诊断和病情评价方法对指导临床采取早期准确治疗、改善患儿预后具有重要意义。目前,VMC的具体发病机制尚未明确,但近年来,有关研究报道,免疫功能紊乱与炎性细胞因子于其发生、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2]。内脂素(visfatin)为脂肪细胞所分泌的一种细胞因子,可提高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等多种炎性细胞因子表达,促进炎症反应发生、进展[3]。血管内皮细胞钙黏蛋白(VE-cadherin)可保持血管内皮细胞极性与完整性,和内皮细胞功能稳定性密切相关。本研究选取102例VMC患儿及同期69例健康体检儿童,分组分析,旨在观察VMC患儿血清visfatin、VE-cadherin水平表达情况及临床意义,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3月-2018年5月我院VMC患儿102例为试验组,同期选择69例健康体检儿童为对照组。试验组男58例,女44例;年龄 3~14 岁,平均(8.31±2.63)岁;体重 19~31kg,平均(24.05±2.93)kg;病变程度:重度 28 例,中度41例,轻度33例。对照组男37例,女32例;年龄3~13 岁,平均(8.94±3.05)岁;体重 18~30kg,平均(24.47±3.14)kg。 两组一般资料(体重、性别等)均衡可比(P>0.05),本研究符合《世界医学会赫尔辛基宣言》有关要求。
1.2 选例标准
1.2.1 纳入标准 ⑴试验组符合 《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4]中VMC有关诊断标准,抗柯萨奇病毒B组IgM抗体检查阳性,起病前1~3周存在上呼吸道感染史;⑵对照组均无心血管疾病、急慢性感染;⑶两组患儿家属均知晓本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
1.2.2 排除标准 ⑴合并心肌病、先天性心脏病等其他心脏疾病儿童;⑵合并恶性肿瘤、血液系统疾病、精神系统疾病儿童;⑶肝肾功能严重异常儿童;⑷存在腹泻病史儿童;⑸近期使用影响血清visfatin、VE-cadherin检测水平药物儿童。
1.3 方法
1.3.1 检测方法 采集受检者3ml清晨空腹静脉血,3000r/min离心处理10min,取血清,-70℃冰箱中冻存待检;以双抗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visfatin、VE-cadherin水平,试剂盒购于上海慧颖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检测仪器为全自动酶标仪(瑞士 TECAN,Freedom Evolyzer 2150); 相关操作严格按照试剂盒说明书实施。
1.3.2 治疗方法 对试验组患儿采取常规治疗,保证充分卧床休息及营养供给,并采用细胞色素C、辅酶A、三磷腺苷、大剂量维生素C等药物改善心肌代谢及营养,同时加用果糖二磷酸钠、胸腺肽治疗,持续治疗15d。
1.4 观察指标 ⑴对比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visfatin、VE-cadherin水平。⑵对比试验组不同病情程度(重度、中度、轻度)患儿血清visfatin、VE-cadherin水平。⑶对比试验组患儿处于急性期、恢复期血清visfatin、VE-cadherin水平。⑷对比试验组治疗前、治疗7d后、15d后血清visfatin、VE-cadherin水平。⑸观察血清visfatin、VE-cadherin水平与VMC病情程度的相关性。
1.5 统计学分析 以SPSS 23.0处理,计量资料(x±s)表示,t检验,多组间比较行单因素方差分析,多重比较行 LSD-t检验,计数资料 n(%)表示,χ2检验,相关性分析行Spearman相关分析,检验标准α=0.05。
2.1 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visfatin、VE-cadherin水平比较 试验组血清visfatin、VE-cadherin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 1。
表1 试验组和对照组血清visfatin、VE-cadherin水平比较(x±s)
2.2 试验组不同病情程度患儿血清visfatin、VE-cadherin水平比较 试验组不同病情程度患儿血清visfatin、VE-cadherin水平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重度患儿上述指标水平高于中度患儿,中度患儿高于轻度患儿(P<0.05),见表 2。
2.3 试验组患儿处于不同疾病分期时血清visfatin、VE-cadherin水平比较 试验组患儿疾病处于急性期时血清visfatin、VE-cadherin水平高于恢复期时(P<0.05),见表 3。
表2 试验组不同病情程度患儿血清visfatin、VE-cadherin 水平比较(x±s)
表3 试验组患儿处于不同疾病分期时血清visfatin、VE-cadherin 水平比较(x±s,n=102)
2.4 试验组治疗前、治疗7d后、15d后血清visfatin、VE-cadherin水平比较 试验组治疗 7d、15d后血清visfatin、VE-cadherin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且治疗15d后上述血清指标水平低于治疗7d后(P<0.05),见表 4。
表4 试验组治疗前、治疗7d后、15d后血清visfatin、VE-cadherin 水平比较(x±s,n=102)
2.5 血清 visfatin、VE-cadherin水平与 VMC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visfatin、VE-cadherin水平与VMC病情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 均<0.05),见表 5。
VMC属一种心血管疾病,儿童为其好发群体,且近年来其发病率有逐渐增高趋势,临床普遍认为,柯萨奇B组病毒为VMC主要病原,且其诱发的心肌炎可能于感染过程中主要依赖炎症细胞因子大量释放,炎症细胞因子于VMC发病机制中占据主导地位[5,6]。Visfatin最初是由活化外周血淋巴细胞内分离出,与B淋巴细胞成熟有着密切关系。最近有研究发现,人体内Visfatin主要是源自内脏白色脂肪组织内巨噬细胞,而巨噬细胞为参与机体炎症反应的一种主要细胞,因此推测Visfatin属重要前炎性因子之一[7]。当产生VMC时Visfatin可提高单核细胞MMP-9和MMP-9 mRNA活性度,促使内皮细胞分泌单核细胞趋化蛋白-1和MMP-9/-2。同时,Visfatin可促进MMP-9基质降解作用,提高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和细胞间黏附分子1表达,促使白细胞于主动脉内皮及内皮细胞的黏附,此外还能提高白介素-8、肿瘤坏死因子-α表达,促进心肌损伤发生、进展,进而参与VMC发病过程[8]。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血清visfatin水平高于对照组,重度患儿血清visfatin水平高于中度患儿,中度患儿高于轻度患儿,患儿疾病处于急性期时高于处于恢复期时,且治疗7d、15d后低于治疗前,治疗15d后低于治疗7d后 (P<0.05)。表明VMC患儿血清visfatin呈高表达,且表达水平和患儿病情程度、病程进展有密切关系。
表5 血清visfatin、VE-cadherin水平与VMC病情程度的相关性分析(n=102)
VE-cadherin属内皮细胞的特异性钙黏蛋白,对保持内皮细胞生理功能具有重要作用,有研究显示,致血管通透性升高因子主要作用靶部位为VE-cadherin复合体,故测定VE-cadherin水平能间接推测是否存在微血管内皮细胞损伤和血管通透性增高,推测血管内皮损伤程度[9-11]。血管内皮细胞不仅能促进水和小分子物质的交换,且能分泌较多生物活性物质进而对机体实施调节。血管内皮细胞功能紊乱可造成血管病变,晚期表现为动脉粥样硬化性改变,导致该血管供血区出现缺血性变化,且会使局部血管内皮被激活,造成斑块产生裂隙,造成心肌损伤出现,属VMC重要病理基础之一,而VE-cadherin能造成内皮细胞功能产生紊乱,进而促进VMC发生、进展[11,12]。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血清VE-cadherin水平高于对照组,重度患儿血清VE-cadherin水平高于中度患儿,中度患儿高于轻度患儿,患儿疾病处于急性期时高于恢复期时,且治疗7d、15d后低于治疗前,治疗15d后低于治疗7d后(P<0.05)。表明VMC患儿血清VE-cadherin呈高表达,且表达水平和患儿病情程度、病程进展有密切关系。本研究结果中,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清visfatin、VE-cadherin水平与VMC病情程度呈显著正相关(P均<0.05)。亦提示血清visfatin、VE-cadherin和VMC病情程度密切相关。分析其原因为visfatin、VE-cadherin高表达可造成免疫病理损伤,且能促进多种细胞因子表达,导致细胞因子网络失调,造成免疫功能紊乱,进而加剧心肌炎症损伤。
综上所述,VMC患儿血清 visfatin、VE-cadherin呈现高表达,且其水平和患儿病情程度、病程进展密切相关,对VMC的诊断和疗效评估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