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良清
“观看同源新闻,对同源新闻进行对比。”这是我在萍乡通讯员培训班上,从邓文君处长倾囊相授的秘籍里学到的。三天的时间,满怀愉悦的心情,就如那几日的暖阳,灿烂、温暖。培训会上满满的“干货”,更是让我收获累累。
回望向西“取经”路,授課的老师从基层到高校,从学者到教授。不论致辞还是主持,都是“高大上”,哪一个都称得上教育通讯写作的“锦鲤”。
《江西教育》方新田社长的每次开场、总结都特别出彩,他的话语都能成为培训会的亮点。如2015年,他以“六种车”比喻授课嘉宾的演讲特点,让我记忆犹新。今年他则以人物名片的形式给授课老师冠名,让我们在最短的时间记住了他们。
向晴主编学养丰厚、气质芬芳,表达新颖、语言精练,典故金句更是信手拈来。我想,她的出场便是培训班上最好的仪式感。她用强大的气场让我们感受到了高于柴米油盐的品相,这也正是我们所要学习的。
自由论坛时,向主编同我们交流:“写作的时候,格局要大,落笔要小,越细越有戏。”作为一名基层教育工作者,的确要以细微之心去发现身边的真善美。同时更要以“奋斗的姿态,去等待柳暗花明”,这也是沈林老师送给大家的一句话。
的确,不论教书也好,写作也罢,我们都要放低自己的姿态,以奋进者的姿态去努力学习,提升自己的涵养和专业素质,这也是王卫明教授在讲座中一再谆谆教导的。
只要坚持每天努力去写,去记录生活中的真善美,粗糙的文字总会有变得精致,变成铅字的一天。长期坚持下去,经过一定的量的积累,就一定会有质的飞跃。
还有很多干货需要认真消化,我们一定要饱含一口真气,忍着不散,学会去欣赏,学会通过多样的方式“取经”。
“文字变铅字,也是一种慈善。”期待着下一次,与“江教君”继续同行……